自我心理调适的几种方法有哪些,100个心理调适方法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2-01 08:02:50

最近几年,经常看到有人用“卡住了”形容自己的人生状态:

不满足于现状,却又害怕改变,内心充满进退两难的“拧巴感”;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快乐不起来,感觉人生充满了“无意义感”;

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想努力自救,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反而越来越迷茫……

很多人因此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和自我贬低。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发现,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公共的“心理困境”:

“心里明白该怎么样,但就是动不了。”

但请你相信,只要你不放弃,即使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找到办法“对付”这个喜怒无常的世界。

当你开始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做自己的内在小孩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一遍。

你会感受到喷涌而出的生命力,至于那些焦虑与不安,自然烟消云散。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

如何解决自己当下的心理困境,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活得更热烈而自由?

自我心理调适的几种方法有哪些,100个心理调适方法(1)

自我心理调适的几种方法有哪些,100个心理调适方法(2)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追求卓越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对现状不满时,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去克服障碍,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有些情况下,我们虽然有变好的意愿,却很难在现实层面做出改变

今年,是我朋友小慧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的第三年。

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家乡的事业编制,虽然工作稳定,但她并不喜欢。

再加上不懂处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导致她每天都很痛苦,很抗拒上班。

后来,她偶然接触到了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很感兴趣,于是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在咨询了一圈专业人士后,小慧打算先在业余时间自学,再决定要不要辞职。

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原因是在很多事情上,小慧都会半途而废,坚持不了几天。

她买了很多书,却每本都是草草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报了很多课,却每个课程都是听了一两节后,就搁置了;

明明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但下班回家后,却宁愿熬夜玩手机也不学习……

她既无法推进做心理咨询师的尝试,也适应不了本来的工作,每天都活得很焦虑内耗。

于是 3 年过去了,她的人生,依旧卡在原地。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小慧一样,卡在一个讨厌的工作岗位上、一段错误的关系中或某个人生阶段。

很想变好,甚至知道怎么做是好的,但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这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分析出足够多的理由。

自我心理调适的几种方法有哪些,100个心理调适方法(3)

但有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深层心理动力,就是阿德勒提出的“自卑情结”。

在阿德勒看来,个体追求卓越的心理动力源于克服自卑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到自身不足时,就会产生弥补的动机,从而用行动改变现状,变得越来越好。

但当自卑感过于强烈时,反而会阻碍人的成长,这时“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将“自卑情结”定义为——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认定自己具备某种不足,并习惯将失败归因于此

它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厌恶,即潜意识里你并不相信自己会变好,或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

在实际行动中,就会下意识地寻找线索证实这种自我厌恶,常常表现为:

对自己非常苛刻,或是对负面反馈特别敏感,甚至会把没有反馈视作对自己的否定。

比如,小慧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专业知识都晦涩难懂,经常看得一头雾水。所以不仅计划经常被打乱,还常常不确定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其实很正常,成年人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而且任何人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时都难免走弯路。

小慧却因此得出“我能力不足”“我果然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片面化结论,自然也就很难坚持学下去。

也就是说,自我厌恶让一个人只能接受 100% 的改变,完全无法忍受过渡阶段。

TA们期待能够通过某个明确的动作直接抵达理想状态,这显然不现实。

在转变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反复几次后,就会变得很无力。

当追求卓越的本能和无力感同时出现时,人就会产生一种“被卡住”的感觉。

自我心理调适的几种方法有哪些,100个心理调适方法(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