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让人无助的爱
就是“一切为了你好”
曾经在班级里做过一次小调查,询问孩子们最害怕父母说的话是什么。结果,班级里一多半的学生都选择了“一切为了你好”。
询问原因才发现,这句话在父母眼里代表自己对孩子满满爱意的表达,然而给孩子带来的却是伤害和压力。
“妈妈说为了我好,把我最喜欢的小猫送给了别人,取消了我最爱的美术课。”
“父母说,他们什么都不舍得,但是只要为了我好,做什么都愿意。我觉得压力特别大,总觉得对不起他们。”
“爸爸说,他走过路比我走的桥都多,为了我好,让我选择学物理。可是,我听不懂物理,特别喜欢历史。”
“一切为了你好”这是世界上最让人无助的爱,在亲子关系中,它成了父母任意操控孩子的旗号,父母随意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就像《情感勒索》中所写:“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
长期被父母的“牺牲和付出”绑架的孩子,他会不断地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罪人,是父母的累赘,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这样心态下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大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陷在内疚的负罪感之中,一切以他人为中心,活得沉重无比。另一种是用尽一切手段摆脱父母的控制,远离父母,甚至将父母视为仇人。
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一定要跳出情感绑架的陷阱,少说这句话。而用真诚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用平等的心态引导孩子,这比所谓的牺牲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过多夸奖会让孩子自满
不断打击才会让孩子进步
在微博上有一个阅读量接近2000万的话题,为何有的父母喜欢贬低和打击自己的孩子?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对孩子的贬低、羞辱和打击,会激发孩子自强上进,他们认为打击和失败才会让孩子有奋斗的动力,而不会骄傲自满。
然而,挫折教育不等同于父母故意打压孩子,这种自以为是的抗挫能力培养会把孩子的自信心一点一点磨平。
《非暴力沟通》中写道,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让人痛苦。
长期生活在“别人家孩子”比较之下的孩子,长期被父母贬低和打击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卑和讨好型人格。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自我否定,即使受到别人的夸奖,也会觉得自己不匹配。
曾经看到过一则温暖的公益广告,每一个人举着一个字,他们站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句话。“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但文字的排列顺序改变,就变成“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态度,那些尖锐如同刀子一般的话就变成了和煦如同春风一样的鼓励。而这些改变积累起来,改变的就是孩子的人生。
忽视孩子的情绪
认为孩子过多烦恼都是无病*
去年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数据,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4个孩子就有1个检查出了抑郁。而如此高的抑郁检出率的出现,和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忽视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痛苦的时候,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他们觉得孩子的情绪只是一时的烦恼,随着时间就会自动消失,甚至有的父母还会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是孩子矫情。
在《被忽视的孩子》中对孩子情绪的描述非常贴切,它写道:孩子的情绪就像是流动的水,源头就是他的内心。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所以,当这些焦虑、难过、恐惧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的时候,它们就会不断地积累在孩子心中,如同化学试剂一样一点一点侵蚀孩子的内心,直至将孩子拖入黑暗。
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吧,尤其是他向你表达担心和忧虑的时候,让我们用最大的耐心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因为你的爱和陪伴,会成为孩子绝望时的一根绳索,拉他走出深渊,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