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北约组织
正是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西德恢复完全主权国家并表现出和苏联建交的背景下,中国表现出了一部分对西德的善意。这些做法包括:
1955年4月,中国宣布结束和西德的战争状态。
1955年6月到10月,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就西德对中国态度的问题向国内发回6份报告。
1955年9月,中国驻民主德国的工作人员给中国外交部回电,指出西德政府会在合适的时机就两国关系问题对中国做出表态。
1955年9月,《人民日报》发文高度赞扬西德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举动,并认为西德和中国建交的时机已经到来。
1955年12月,民主德国总理访问中国,民主德国和中国的联合声明指出,民主德国欢迎中国和西德关系正常化。
通过以上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中国对西德和中国建交做了一系列积极的举动。但是,西德对中国的兴趣仍然停留在经济层面。由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西德和中国的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西德希望美国能放弃对中国贸易的歧视,给西德和中国建立贸易往来的机会。到了1954年,西德和中国的贸易达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水平。
上图_ 朝鲜战争
为何西德对中国的外交积极性并不感冒?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此时的西德依然在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由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西德只能在经济层面和中国有往来,不敢在外交上跨越美国的“红线”。
2.1955年时期的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恢复西德的国际地位,发展国内经济方面。在外交上,阿登纳政府侧重于和美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和西欧其他国家,比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外交关系。阿登纳政府希望能和欧洲国家全面建交,早日结束西德被占领状态,让西德成为西欧国家当中真正的平等一员。
由于西德的外交注意力放在欧洲,在意识形态上又跟着美国一起和中国对立,中国对西德的外交努力在1955年以失败而告终。两国仅仅在经贸交流方面有一定进展。
上图_ 1963年10月至11月,*会见戴高乐总统代表、法国前总理富尔(中)
第三,到了1960年代,随着中法建交的风暴影响欧洲,西德和中国又做了进一步的建交尝试。
1960年代,中国外交着重于打开对欧洲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大门。1960年代初期,中国和法国就建交问题举行了谈判。到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中法的建交过程对西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点可以从1963年西德外交部长施罗德的讲话中找到答案。当时西德总统来亚洲访问回国后,西德外交部长施罗德表示,西德新政府有意调整亚洲政策,尤其是考虑对华关系。由于19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中国和东德关系不稳定,西德此举有拉拢中国的味道。
上图_ 西德军队
而中国认为,西德属于“两个中间地带”当中的“第二中间地带”,对中国和西欧国家搞好关系有重要意义。由于中法已经建交,中国和西德建交存在某些可能。两国以经贸谈判为切入点,进行了谈判。但在柏林条款的问题上,中国和西德产生了分歧。
1964年5月、7月、10月和11月,中国和西德进行了4轮谈判。第一轮谈判,西德表示拒绝和中国签订官方的贸易协定,这导致第二轮谈判没有结果。第三轮谈判,中国表示出签署官方贸易协定的愿望,但也重申自己在柏林条款问题上的立场。两国谈判有所缓和。但在第四轮谈判中,西德和中国的谈判又没有进展。
如果以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中国和西德在1960年代的关系就会发现,中国表现出比西德更加主动地建交愿望。中国在这一时期,和苏联关系有裂痕,和印度关系变冷。这就要求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