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
该病是由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过度产生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大多数情况是由1个或2个肾上腺引起,患者通常患有长期中度至重度的高血压,对多种降压药物疗效逐渐下降。在患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但是当出现症状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可归因于低血钾症和血清醛固酮过多。
这些症状包括肌肉骨骼痉挛,虚弱,疲劳,头痛,多尿和多饮。研究表明,继发性高血压通常与异常的非杓型血压有关,在嗜铬细胞瘤,库欣氏综合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存在下非杓型血压状态更为常见,但目前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患病率尚不清楚,且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血压节律是否正常有相互矛盾的报道。
对于临床上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更应警惕其清晨高血压存在,更需加强该类患者心率管理,尽可能的去治愈其病因,而不是单纯药物控制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作为高血压患者出现清晨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目前尚无相关研究予以阐明。
三、做好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从日常生活中进行防护,帮助患者远离疾病
在高血压治疗中,抗高血压药物的不充分使用可能是清晨高血压失控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短效或中效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和低剂量药物的高频使用率及未充分利用联合疗法可能是导致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清晨高血压还可能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空腹血糖增高、精神焦虑、胆固醇水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生活行为因素、饮酒、吸烟有关。
我国清晨高血压指南推荐了几种更好地控制清晨血压的治疗策略,如使用24小时以上长效药物、依从性高的安全疗效可靠的药物、调整服药时间、联合用药、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证据充分的药物。在相关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中,氨氯地平,氯噻酮,比索洛尔,替米沙坦,培哚普利的生物半衰期最长,并且降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最长。
这些策略可以提高清晨血压的控制率,清晨高血压指南同时提出以个体、群体、系统管理三种管理模式来综合管理清晨高血压。该模式指分别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开展合作、搭建电子病案管理系统平台,运用高科技通讯设备以实现清晨高血压的社会化管理,从而更加全面的达到控制清晨高血压目的。
结语:改变生活方式及积极的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仍然是这一人群的首选干预措施。但目前的可应用的治疗药物仍然有限。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认识疾病的联系及发展,找到更为有效靶向治疗的方法,从而提高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