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燥最佳方法,缓解秋燥的5个小妙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5:04:36

秋季,早睡早起,情志安静平和,日常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需因人而异,但要忌寒凉之饮,冷饮容易损伤脾胃。

可根据体质和天气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爬山、快步走等,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起到舒缓心情的作用。

饮食应当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尽量少吃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蒜、葱及酒等热性食物,以免食后上火更加耗伤津液,加重秋燥。

秋季适合食用平补或者润补的食物,平补的食物有鸡蛋、带鱼、鲤鱼、草鱼、南瓜、西红柿、豆角、花菜、土豆、蘑菇、木耳、莲子、大枣、葡萄、苹果、橘子、柚子等;润补的食物有梨、柿子、甘蔗、百合、荸荠、香蕉、银耳、萝卜、虾、鸭肉、豆腐等。

应对秋燥的中药

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五脏为肺、五色为白,金性刚强,秋气主燥。在食疗本草中,有许多中药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秋燥症状。

百合:性味甘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食用的方法有很多,蒸、煮、炒、炖都不错。

预防秋燥最佳方法,缓解秋燥的5个小妙招(5)

山药:又名“薯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首名方叫薯蓣丸,唐朝诗人杜甫有诗句“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说明古时候,人们不仅用它治病,也用它充饥。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人们把它研粉调蜜糖水,或炖汤,或煎炒,或煮食,味道鲜美,能有效抗秋燥。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有“小萝卜头”的美称。

预防秋燥最佳方法,缓解秋燥的5个小妙招(6)

北沙参: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一般与麦冬、玉竹合用,经典的方剂有沙参麦冬汤。

阿胶: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具有润燥、补血滋阴的功效。阿胶属贵重药材,一般打粉烊化后兑服,每次3-9克。含有阿胶的经典方剂有补肺阿胶汤、清燥救肺汤。

玉竹: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玉竹养阴但不滋腻,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服用。

应对秋燥的茶饮方

茶饮方一:麦冬5克、石斛5克、红枣5克。

茶饮方二:百合5克、枸杞5克、乌梅3克。

茶饮方三:天冬5克、灵芝5克、甘草3克。

应对秋燥的药膳食疗

1、川贝雪梨银耳羹

将雪梨1个(削皮后切成块)、川贝5克、银耳半朵、冰糖20克,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小火熬炖后食用。

预防秋燥最佳方法,缓解秋燥的5个小妙招(7)

2、蜂蜜菊花柚子饮

野菊花5克,开水250毫升浸泡15分钟,过滤后加入柚子汁,用适量蜂蜜调服。

3、玉竹贝母茶

玉竹10g,川贝母5g,冰糖10g,将玉竹、川贝母洗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调味后服用。

预防秋燥最佳方法,缓解秋燥的5个小妙招(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