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英剧,庞德之死电视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5:56:59

就算是《喜鹊谋*案》发生在现实维度的“作家死亡事件”,也没有跳脱阿加莎的模式。无非是使用了更加现代化的行文风格,以及将家访式的调查范围扩大到了死者一生中的登场人物之上。这其实造成了作中作案件和现实案件关联性弱的事实。

不过,这仅仅只限于以“日系推理”作为参照的判断标准上,无论是竹本健治的《匣中失乐》还是绫辻行人的《迷宫馆》,亦或是一众新本格旗手和新世代的推理新锐,日本推理作家对于“作中作”的玩法,早就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然这也和“叙述性诡计”在“本格推理”层面的神级应用有关。

但其实,在欧美Mystery小说世界(是的,欧美的大楼是Mystery小说,之后再细分各种子类),作中作依然是比较新鲜的写作方式,而且并没有如日系推理发展的那么“变态”。如果以“作中作”为弱点来表达对《稀缺谋*案》的失望,其实并不正确,毕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和鸿沟。

而且无论是作中作,还是现实维度。虽然得到了“本格推理”榜单的第一名,但是并不会出现本格推理谜想象中的“本格诡计”。尤其是中国推理迷,有一部分人粗暴地将本格等同于不可能犯罪。这首先是对“本格”的误解,以误解开始,来批评《喜鹊谋*案》没有推理,更是谬上加谬。

追根溯源,这源于对“推理”两个字的误读。我们都知道,首先在欧美不存在推理小说这个类型,而是侦探小说。而在日本,最早也是称为“侦探小说”,但是在1946年的文字改革中废除了“侦”的汉字,所以改称为“推理小说”。而推理两个字,就让人误解为,一定要有推理演绎的过程,才能称之为推理小说。甚至以此衍生了许多的争辩。

以我的认知,这是唯有中国推理迷才会纠结的问题,首先,欧美推理早就模糊了侦探小说的边界,而组成了选择性和解释权更加灵活的“类型归类”,在欧美读者而言,除了古典推理以外,现代小说根本无需区分类型,而更关注故事本身。而在日本,更是将广义推理的定义无限延伸,这点端参考每年的日系榜单,就可以窥见一二。日本都承认的推理小说,到中国反而要被指责不是推理,而是引发争议,也是奇怪。

这也是《喜鹊谋*案》被言失望的第二点,“没有推理,不是推理”,令人贻笑大方。确实《喜鹊谋*案》不存在不可能犯罪诡计,也没有严谨的逻辑流多重解答分析,但是它拥有贯穿全文的谜团,而且全书都是围绕谜团本身进行剧情和人物的编排呈现。而最终,也给出了合理的解答。这当然是“推理小说”。不然的话,大多数阿婆的小说,都要被剥夺“推理小说”的称号了。因为就算是解谜的方式,《喜鹊谋*案》也都是严格按照阿加莎式的解答方法。

庞德英剧,庞德之死电视剧(17)

解开这些误读

《喜鹊谋*案》现在在豆瓣上4星8分的评价,当之无愧。而日本榜单给予四个第一的评价,也能够理解。因为日本评委不会以日式推理的标准来要求海外作品,无论是对推理的认知深度,还是接受广度,都是超越世界水平好几个身位。你能说他们的评价有问题吗?

而作为中国的读者,我也强烈建议,能够将尽量规避脑海中的日系推理的思维,再来阅读《喜鹊谋*案》。即使觉得哪里不好,不合胃口,也大可以细细思考,想一想作出如此评价的参照物究竟是什么。

当然,一本作品,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任何人都能有不喜欢一部作品的权利,但是如果是以日系推理为标准,而且是以错误的标准,来解读并且批评《喜鹊谋*案》,如果只是作为自己的感受,那自然没问题。但若是以此为论点,而对外发出“不推荐”的评论,那就需要慎重了,并不是说《喜鹊谋*案》的质量会因此受到贬损,只是暴露了对推理狭隘的无知一面,只会让人感到羞耻。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