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种青春叫鲜衣怒马。
有一种青春叫不负韶华。
白驹过隙、风檐刻烛,青春正当时,少年当自强。
这几天,被王源小朋友的文章《爱国的少年,总是相通的》吸引了。
王源的文字优美生动,被人民日报连连夸赞。
因为文章登上九年级语文试卷,同学们纷纷喊话让王源给答案。
作为明星,天天工作繁忙,难得静下心来写作。
可王源的文笔,让我们看出来,这成功非一蹴而就。
其实王源的写作习惯从中学时代就养成了。
他还曾在不少杂志都发表过文章。
2017年,王源还被《环球人物杂志》特邀为专栏作家,开设专栏“王源说”。
至今为止,王源已经在《环球人物杂志》专栏发表很多文章,如《成长的量变与质变》、《致文字》等等。
人民日报发动态夸赞王源正能量的金句:
“我时常觉得,即使身处不同年代,但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我时常问自己,如果身处那样的年代,会不会做出同样的人生选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爱国,始终是青春的底色。”
青春年华,时不我待,对生命的热爱都表现在自己的文字中。
有人曾问:“ 我们该怎样聆听青春呢?”
借用岳飞的话回答就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青春就该有绚烂的色彩,青春就该有多样的乐章。
青春就该在阳光下挥洒,青春就该将月光揽入怀。
夜已深沉,万籁俱静,青春的往事一幕幕映入眼帘。
耳机中动人的旋律,轻轻划过耳畔,在心中不免感叹,青春真好!
02
王希孟,绘画史上少有的天才少年,卓尔不群。
他的《千里江山图》茂林修竹、秀峰奇石,气势雄伟磅礴。
从王希孟精妙的画工和细腻的心思中,可见绝妙技艺非一日之功。
正史上,王希孟无据可查。
但从其他记载中,我们熟悉了一些信息:
“ 从小因才学出众被召入宫廷画院。
历时半年辛苦创作出《千里江山图》。
获得宋徽宗好评后,又因献画直谏获罪,被宋徽宗赐死,卒时不到二十岁。
《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留存于世的作品。”
十八岁,正当年,虽结局不好,可也在最好的青春,不负韶华。
故宫博物院评价《千里江山图》,其“一点一画均无败笔”。
由《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只此青绿”,唯美地描绘着宋朝风雅,大获好评。
思想是花,行动是蕾,作品是结出的果实。
李大钊在《时》中写道:
“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春风带来暖意,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念之“青春”。
大好时光中,青春正当时,青春不可挥霍,必须珍惜。
为我们的青春做点有用的事,做点值得回忆的事。
好好用心经营青春,因为人生当中,最开心、快乐的时光是青春!
03
莎士比亚曾说过:
“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
董仲舒出生于地主家,但因为家中藏书众多,所以董仲舒从小就博览群书。
董仲舒一心只读圣贤书,三年里,董仲舒常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律。
在董仲舒的心中,唯有“退而结网”,才能织成大网,捕获大鱼。
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三年都没有赏过花园。
他甚至都没有偷偷地掀开窗帘看一下窗外的风光,人称“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正是凭借着这种“夸父逐日”的执着、“水滴石穿”的坚韧、“知行合一”的行动,才迈向学问的圣境,不负青春好年华。
有句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
少年是人一生奋斗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少年是最该潜伏积累,守住自己的本心的时候。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少年时期,管理好自己的人。
成功的人,不着急,懂得“潜龙勿用”,懂得“厚积薄发”。
少年的前途不可限量,少年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少年就该有少年的样子,就该为了理想而奋斗。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