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羊养殖方法图解,养白山羊技术与管理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6:30:29

白山羊的养殖技术

1、抓羊:抓羊时要尽量缩小其活动范围,动作要快、要准,迅速抓住[山羊的后胁或飞节卜部。保定羊—般是用两腿将羊颈夹在中间,抵住羊的尻部,使其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以便对羊只进行各种处理。导羊前进的方法是,一手扶在羊的颈下部,以掌握方向,另一手在尾根处搔痒,使羊短距离前进。切忌扳角或抱头硬拉。

2、抓绒:肉绒用白山羊每年春季要进行抓绒,当发现山羊的头部、耳根及眼圈周围的绒毛开始脱落时就开始抓绒,抓完绒以后约一周进行剪毛。抓绒时先将羊只卧倒,用绳索将两前腿及一后腿捆在一起,然后用稀梳顺毛方向由颈、肩、胸、背、腰及股各部由上至下将沾在羊身上的碎草及粪块轻轻梳掉。再用密梳逆毛而梳,其顺序为由股、腰、背、胸及肩部。抓子要贴近皮肤,用力要均匀,防止抓破皮肤。

白山羊养殖方法图解,养白山羊技术与管理方法(5)

3、去角:将生后5~7天的羔羊侧面卧倒、用手指触摸其角基,感到有一硬的突起、然后将该处的毛剪去,周围涂上凡士林。取苛性钾(钠)棒一支,一端用纸包好、另一端沾水后在角的突起部位反复磨擦、直到微出血为止。磨擦后在角基上撒上一层止血消炎粉,将羔羊单独放在小栏中与母羊隔开、防止吃奶时将药液沾在母羊的乳房上、损伤乳房。

4、修蹄:一般在雨后进行,修蹄时将羊坐在地上、人站在羊背后使羊半躺在人的两腿中间,将羊的后腿跷起使羊不能起来。修蹄时从前肢开始、先用果树剪将生长过长的角尖剪掉,然后用刀将蹄底的边沿修整到和蹄底一样平齐。直到蹄底可见淡红色的血管为止。如果修剪过度造成出血可涂上碘酒消炎。若出血不止可将烙铁烧到微红色、快速把蹄底烧烙一下。要求整形后的蹄底平整、羊蹄前端呈方圆形。

5、刷拭:乳用山羊应每天进行刷拭以保持羊体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刷拭山羊时最好用硬草刷自上至下,从前向后将羊体刷拭一遍。羊身上如有粪块污染,可用铁刷轻轻梳掉或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擦干。

白山羊养殖方法图解,养白山羊技术与管理方法(6)

白山羊疾病防治

1、羔羊痢疾。症状:无精神、不吃奶、拉灰白、淡黄或绿色特臭稀粪或粪粘肛门,后期粪带血,肛门失禁,最后脱水衰竭而死。治疗:用灭痢精,按说明书内服,每日2—3 次或用土霉素片加糖水内服,每日2—3 次。

2、传染性角(结)膜炎。症状:眼畏光、闭目、流泪、结膜充血,角膜呈灰白色,有的眼睑外翻、失明,不能进食而饿死。治疗:用硫酸黄连素眼药水滴眼,每日3 次,2—3天可愈;用威灵仙、鹅不食、田基王等量,70%酒精浸七天,以药水喷眼,每日2次,1—3天可愈。采新鲜的桃枝或柳枝剥皮插入顺气孔,疗效也很好。

3、传染性烂口疮。症状:口角、鼻镜发炎、破裂、流血、灰色痂皮,进食困难。治疗:刮掉痂皮,后用巴蕉皮烧灰与桐油调擦患处,每日2 次。或用锅底灰、生盐等量混合撒患处,每日一次。或用兽用碘涂擦患处,每日2—3次,2—3 天可痊愈。

白山羊养殖方法图解,养白山羊技术与管理方法(7)

4、疥螨病。症状:患处皮肤奇痒、毛脱落、皮裂,后成痂皮变厚。治疗: (1)用温水洗患处,将锅底灰、生盐、硫磺研粉、废机油各150 克,调匀涂患处,每日一次;(2)用0.5% 敌百虫液擦洗患部,(3)雄黄10克、白矾20克,研粉与松榴油200 毫升调匀涂患处。(4)用阿福丁进行皮下注射,可同时驱除羊体内外寄生虫。

5、肝片吸虫病。症状:羊瘦弱、便秘拉泻交替发生、皮毛粗乱或脱毛,胸、腹水肿,眼结膜苍白。治疗:用丙硫苯咪唑15—20 毫克/公斤体重灌服。或皮下注射阿福丁。

6、山羊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是山羊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俗称山羊烂肺病。只发生于山羊。特征为高热、肝肺变。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关注*羊病防控;更多业界新闻政策,养殖经验,养殖技术,等你来看!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