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床战的概念在冷战时期就有了,50年代,美军开始在海底部署固定式水下监视系统,1968年,美国开始研究大型海底基地,受美国海军委托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提出了几十个海底基地的构造方案,但当时的材料技术、工程技术不足以建设海底军事基地,直到冷战结束还停留在蓝图阶段,但可在海底作业的潜水器研制并没有停止,1960年,美国“的里雅斯特2”号载人深潜器4小时43分潜入了10916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还研制了世界上最小的NR-1号核动力潜艇,1964年美国又研制出潜深6500米的“达尔文”号深潜器,1965年,一架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在西班牙坠毁,1枚搭载的氢弹落入海底,美国海军派出“阿尔文”号深潜器用机械手打捞氢弹可被氢弹降落伞绳缠住,美国海军又派出CURV水下机器人剪断伞绳并把氢弹捞出水面。
美国从从1953年至1974年建造了20多艘可在海底打捞的水下机器人,这些水下机器人只能遥控操作,1990年,美国研制成功可在深海和海底自控的UUV无缆水下机器人,进入21世纪,美国又研制成功“莫西干”水下作业机器人,这是一种重230千克,用大推力电机在2000米深度的水中自航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莫西干”水下作业机器人以电池为能源,自持时间和续航力不高,作业时要母船收放,另一种“科曼奇"水下作业机器人重470千克,可负载250千克的炸弹或物资在6000米深度海底用两个7功能机械手进行切割电缆,检查管线、建设深海钻井平台和搜救潜艇,不过这种水下作业机器人要母船通过电缆与连接,最大型的“支持者”型水下作业机器人重600千克,带24个液压工具,有自动定位和自动跟踪功能,可在6000米深度打捞搜救,管线施工,深海考察等工作。
2000年,美国海军提出2030年以前无人潜航器发展规划,规定要在2030年以前发展海上监视,反水雷、气象和海洋侦查、辅助通信与导航,跟踪潜艇,武器平台、后勤支援和补给7种军用无人潜航器,2004年又增加了负载投送和信息作战两种,2015年,美国海军再提出《自主式无人潜航器需求》,规定无人潜航器要执行海床战和反无人潜航器作战,美国已启动“大容量拖曳式载荷模块"。“海德拉"。“深海浮沉载荷”三个无人潜航器预置网络的研制,这些预置无人潜航器可长时间蛰伏在4000-6000米的深海,需要使用时激活即可部署搭载的载荷,载荷主要是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或炸弹,可攻击有人潜艇和破坏水下设施,由于支持水下机器人的母船作战时生存能力很差,美国海军还计划把“俄亥俄”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打造成“无人潜航器航母”,
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是专门应对从俄西北部基地前往北冰洋的俄罗斯核潜艇,双方都有大量的核潜艇在北冰洋活动,北冰洋联系了亚、欧、北美的最短大弧航线,是双方攻击对方的最快捷通道,北冰洋终年被海冰覆盖,核潜艇可以在冰层之下躲避水面舰艇和反潜飞机,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通常部署在巴伦支海或鄂霍次克海,一旦需要就可以打击美国中心城市,美国一直没有放松在北冰洋打击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封锁俄罗斯北方舰队北冰洋出海口的这的企图,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可以从鱼雷发射管发射无人潜航器在北极地区冰面下进行水下侦察和自*式攻击,无人潜航器噪声非常低,很难被发现,对俄罗斯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造成极大威胁,这些无人潜航器当然也可以用于破坏天然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