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65 X55基带稍微有些不同,根据高通官网的资料,X55基带还负责2G/3G/4G网络,那么可以猜测骁龙865是AP芯片,有点类似苹果A12 4G Modem的AP BP做法,理论上是一种5G解决方案。
外挂基带除了带来功耗差异,难免还会在AP和BP通讯过程中产生损耗。并且占据较大的主板内部空间,对寸土寸金的5G手机来说更是“痛点”,去年1月,向来采用外挂基带方案的苹果就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部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在5G时代做出集成基带的A系列5G芯片。
截至目前,麒麟990 5G仍然是在售的唯一一款旗舰级5G SoC。既然SoC优势如此大,为什么各家厂商不陆续跟进旗舰5G SoC?而是先从中端入手呢?这背后牵扯到研发投入问题。
我们知道,高端芯片和中端芯片的差异体现在内部晶体管数量多少,对于晶体管较少的中端芯片来说,加入5G基带是相对简单的事情,而在高端芯片加入5G基带,背后牵扯到芯片设计和制程工艺等多方面的问题,既要保持旗舰性能,又要腾出空间给5G基带,背后需要更多的技术沉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部分中端5G SoC的性能提升不高,主要是5G基带“占据”了加入更多晶体管的空间。
由此可见,一款芯片从开始研发到商用,绝不是半年或一年能搞定的,如果节奏稍微落后,在5G的竞争就会被拉开差距。既然海思麒麟解决了旗舰芯片5G SoC性能和集成基带的问题,那么中端5G SoC的性能想必更值得期待。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挂最终会被更先进的SoC取代。虽然骁龙865在今年还是采用外挂5G方案。根据行业预测,2021年高通便会推出5G 旗舰SoC产品。所以,外挂只是过渡形态,最终都会升级为SoC。
我们选购手机产品时,一步到位选购SoC准没错。
问题二、AI算力是否有衡量标准?
AI在手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然引起消费者对芯片AI性能的关注。目前来看,各芯片厂商对于芯片AI的策略并不相同。如海思选择独立NPU模块进行AI运算,高通则倾向于使用芯片内原有ISP以及新算法的组合。
就如早年消费者争论CPU与GPU的运算能力孰强孰劣,最终出现安兔兔等跑分软件,靠直观跑分数据成为性能测试标准一样,如今衡量芯片AI性能的“安兔兔”,又是什么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的AI Benchmark是目前广为业界接受的AI评测体系。据悉,AI Benchmark从图像分类、人脸识别、图像超分辨率以及图像增强、分割与模糊在内的九大测试为起点,提供众多测试项目对芯片AI能力进行衡量。
以AI Benchmark评测为基准,我们发现在移动芯片AI性能测试中,麒麟990 5G的AI性能分为52430分,较骁龙865的27758分近乎高出一倍。此外,在手机AI性能测试中,搭载麒麟990 5G、麒麟990以及麒麟810的机型占据榜单TOP9。
这一成绩,足够证实独立NPU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强的AI算力。
问题三、真实体验与协议体验,是等价概念?
芯片的理论算力并不能同其实际表现挂钩,就如一款体验优秀的产品绝不是堆叠顶级硬件就能拼凑而出。毕竟,我们都经历过智能机芯片“一核有难、七核围观”的年代。
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而带着这样的态度,我们也更能识破手机厂商在宣传产品时设下的“陷阱”。
荣耀老熊在科普长文中给出这样一个例子。骁龙865 高通QCA6390的芯片组合支持最新的WiFi6标准。但是,这一组合在5G标准下只支持80MHz宽带,最高实际下载速度也只有1.2Gbps。不仅较WiFi6理论峰值(9.6Gbps)相差甚远,较麒麟990 5G 华为自研Hi1103芯片1.7Gbps的实际下载速率仍有一定距离。
所以,不能盲目认为WiFi标准越新越好,理论与实际终究不同。事实上,小米10会宣传支持WiFi6技术,但不会告诉我们其实际下载速率表现,也不会告诉我们小米10唯有连接到支持WiFi6的路由器时,才能发挥出WiFi6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