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随便看看三张图吧~
网图
网图
网图
熟悉吗?是不是微信群中长辈们的形象一下子呼之欲出了。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符号能指,而是长辈们用此类头像的意识形态分析。
先来点生活常识:睡莲和荷花是同一种植物吗?答案不是。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区分,所以就不能科普这方面的知识啦。
但莲的寓意可想而知,尤其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深有体现。大伙儿对莲的认知可能先前也都是源自于这篇文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本意是好,但莲的生长习性得出人应该怎样的行为,也算是某种他者的要求了。
回到这话的寓意,大概也就是长辈们理解或期待的。期待孩子们不受外界恶劣的环境干扰保持君子般洁身自好,期待孩子们在清水中保持朴素和纯真。
除此之外应该就是莲的美丽、朴素、典雅。“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简而言之,就是对美好事物和幻想的追求。
那么,为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体现在此类花朵或景色上呢?因为这类景观本身代表了他们幻想中的:真善美,以及对生活的选择。
此类的真善美,类似于对人们品德的认知。觉得保持纯真善良,自然而然就能变得美好。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德呢?类似于出家人为了宁静,会吃斋念佛。这是他们的方式。而长辈们想的也是陶冶情操。读美好的散文、看美丽的风景、吃绿色的食物、闻新鲜的空气。
身处城市的各位一定或多或少会接触到:某某回到乡下发出感叹,那儿的空气真好;谁家回到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神清气爽。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
此类人士对乡村的认知是什么:有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这完全符合了他们对理想中生活的幻想。为什么是幻想?因为生活在城市中,忽略城市带来的便利而单嫌弃城市的剩余,即庸扰的人群和污浊的空气,羡慕乡村的森林与河流。
正常的乡村目前状况是怎样的?是基本的水电得以满足,会有一家商场,有一些简单的娱乐场所。没有菜市场、没有那么多食品店铺、少有电子维修或贩卖。更多的是养老或没办法在城市生活中的老人,还有很多的田地,但那儿是劳动者流汗的地方。
这还是理想情况,更偏僻的乡村上述的基础条件都未必能满足。
(如果本身就是劳动者一员的话请当我没说,更多指中产或小布家庭。欢迎对号入座。)
而他们的幻想只是为了去呼吸这里的空气,欣赏这里的风景。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内在的提升或洗涤污秽。
在他们的印象中乡村并非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还怀揣向往,有着自己留恋的地方。若真要他们放弃城市的生活居住在那儿又不肯,更多只是体验。像是去旅游一番,仿佛就能收获很多感悟不虚此行。
延续人生命健康的区别不在于城市或农村的风景与空气,而是现代的改变与医疗水平。
生活在农村的劳动者们呼吸乡间空气那么久了,难道会变得富裕变得有立足之地变得更有理想去实现吗?
今天就骂到这里~谢谢大家,反正也没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