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图,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关系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1:59:22

在顶视图平面上,如此一次完整的360度螺旋,在立体迭代上观察,发现它差不多就是一个10层迭代螺旋。绿球-红球-黄球-白球-黑球-绿球的迭代螺旋,很显然是逐层迭代螺旋的。

从最初的的绿球到红球过程,绿球是完全推动补助了红球,绿球决定了红球的体积。之后,红球迭代螺旋到白环的中心,并和蓝球交融,这里就有一个交互耦合的过程。相对于绿球的发展趋势,这一步因为交互耦合的关系,绿球和蓝球之间具有交互、堆叠、嵌套、复合、耦合的作用。这个作用在原生0而来的稳定白环的强制稳态机制下,会促使绿球蓝球保持体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图,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关系图(17)

积的一样大小,维持整体白环代表的原生迭代螺旋的稳态。所以,到这一步,相对而言,绿球受到了削弱;相对中心原生的红球迭代而来的黄球,黄球体积会变化,相当于被绿球制约了。

再进一步,黄球迭代螺旋到白球时,因为中心的融合结束,分离后融合的量成为固定的,白球就会跟随黄球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被资助了。而白球到黑球的过程也是如此,因为中间没有交互耦合的过程,黑球就顺应白球的迭代螺旋趋势。

这么个复杂的过程,在10层顶视图上,或者投影到10层平面,用常人能够理解的自然物表示《4 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数学性》,就是木(绿球)、火(红球)、土(黄球)、金(白球)、水(黑球),顺时针依次相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当绿球迭代螺旋到黄球的位置,原本的迭代只是蓝球代表的那样,现在,因为绿球的变异,迭代螺旋中心支的位置变成了黄球包裹了蓝球。这在绿球角度也是持续变异的相生性关系,但对比原来中心点这个蓝球的状态,这时绿球的变异已经制约、控制了黄球、蓝球位的迭代,就是绿球克制了黄球位的(交互、嵌套、堆叠、复合、耦合)交互耦合状态。用五行表述就是木克土。

在中心点时,绿球蓝球交互耦合,原来只是各自一半的交互耦合,现在因为绿球的变异,图中是体积增大,那么其运行就会导致从绿球开始位到红球位的偏移,原生中心支会偏向红球方向。所以,中心支的黄球位也会随之偏移,绿球蓝球交互耦合的位点、状态会变异。黑球位还延续着原生以来的迭代螺旋度、数位、时间、速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异,所以它就会发生红向移动。这样子,黄球位就影响、制约了黑球位的迭代稳态。这就是土克水。

经过中心点的迭代螺旋,这里主要的不同是,绿球和蓝球会发生交互耦合,绿球的变异,导致与蓝球交互耦合程度,比本身绿球未变异时深入或浅出。之后,绿球蓝球分离,各自迭代螺旋。虽然在中心发生了交互耦合,但是,作为独立的绿球,显然不可能和蓝球发生把自己变异的一半都交互耦合给蓝球,只能是一部分交互耦合了。所以,随着原生迭代螺旋,绿球会到达原来蓝球所在的这个位置,虽然他比原来蓝球刚出现时的层次更高了,但位还是在迭代螺旋形成边际延长线上。此时,它是白球,和原来的蓝球对调了。很显然,它在这个位置,相对于原来绿球的位置,在图中,它的体积比原来和现在迭代绿球位的蓝球大。

这意味着整个原生迭代螺旋,绿球、蓝球的平衡态不稳定了,原生迭代螺旋的中心线很有可能发生向白球这边的偏移。加之从180°绿球位到90°红球位的螺旋,整个迭代螺旋就很容易会形成,为以原生0为中心的摇摆状态。这就使整个迭代螺旋的稳态破缺。此时,白球的状态就成为克制了现在蓝球位的动力源了。这就是金克木。

继续迭代,白球螺旋到黑球位。黑球经由中心位绿球蓝球的交互耦合,再经过白球位,它的迭代层次线高于从变异绿球迭代螺旋到红球位。不论其交互耦合、还是迭代层次水平,它都能够成为制约红球位的力量。这就是水克火。

这里是绿球的木发生了变异导致的生克关系。那么,火、土、金、水发生的变异也同样具有如此的生克关系。五行乘侮也就只是生克的程度变化,原理也和这个一样。

在特定体制的物体内,迭代是接续不断地,五行实际上只是这种迭代螺旋过程中的位相。因此,五行是迭代不断内部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位相,不是实物。阴阳也是如此。阴阳转化、五行生克等都是迭代螺旋内部,集合了螺旋数式的螺旋度、数位、时间、速频率,在一体内位相间的统一、对立、转化、制约等关系。

当然,就是整体迭代螺旋在最初的情况。随着迭代螺旋的进行,后面的情况更复杂。但是都脱离不了这种最初的简约状态。

这时,再把这些迭代螺旋位投影到平面圆,把彼此间的间隔度数按360/5=72度均匀放置,就构成了顶层视图平面圆上的五行分布。在圆上就表现为顺时针圆上是相生关系,而隔一个的位上就是互相克制的关系。

根据这个复杂动态迭代螺旋的运动变化原理,在应用上,从一个原生0开始,中国古人构建了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易学、中华思想、文化的符号系统。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图,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关系图(18)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图,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关系图(19)

也是这个原理,中医、易学的四时、四季、四气五味、五行生克、五运六气、天干地支都可以共存于一个模型里;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十四经络、奇经八脉、皮肉经筋骨也可以存在于这样的模型里;中医治疗上的脏腑辩证、六经辨证、八钢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也能够统统存在这个模型里。

正是这样的一个复杂动态的迭代螺旋模型,表述了世间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生老病死的状态。这也就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一切,天地人文、易学、医学、儒学、道学、佛学及其衍生的儒教、道教、佛教,都能够共处于以太极为中心的符号图式里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华思想,千年来后人孜孜以求,但都只是无限地应用,却无法突破的缘由。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图,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关系图(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