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加入战争后的军陳)
至战国时,又出现了人们将“陳”字下“東”部下部两笔讹写为一横作“車”的“陣”字,如图:
(陣的字形演变)
显然,“陣”字字形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只是《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大概在东汉时期,“军陳”之义的“陣”字,大多数情况下仍写作“陳”的原因。实际上,因为没有专门的语言文字机构对“敶、陳、陣”作统一使用的规定,所以在古时,“敶、陳、陣”经常会出现通用情况。
关于“敶”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后人假借陳为之,‘陳’行而‘敶’废矣。亦本军敶字。”解说并不确切,甚至弄错了先后顺序。
《广雅·释诂三》:“敶,布也。”《集韵·真韵》:“敶,通作陳。”则直接把“敶”当作“陳”来用了。《楚辞·招魂》:“敶钟按鼓,造新歌些。”(陈列好编钟设置好大鼓,把新作的乐歌演奏)。王逸注:“敶,一作陳。”这里的“一作”,稍严谨些。这是“敶”的本义用例;
《晋略·国传四·燕慕容氏》:“虏兵虽多,无行敶法制,犬羊嵦聚,在吾算中矣。”这是借敶当“军阵”之义的用例,通“陣”。
现代汉语中,“陳”简化为“陈”,“陣”简化为“阵”,“敶”的“陈列”字义归入“陈”字,敶字已成为非通用字。
因为敶、陳、陣三个字关系紧密,我们在“敶”字的解说中加入了“陣”(《说文》未收)的解说,“陳”的详细解说仍然放在“阜部”“陳”字的解说之下。
“敶”的小篆写法如图:
(敶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0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