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陈”字字源解析:
1、文字构造:会意字。
“陳(陈)”与“陣”同源,后分化。陈,金文(阜,山地)(土,旷野)(東,是“車”的误写,以战车代部队),造字本义:部队在山林、旷野行军作战时的阵形。有的金文省去“土”。篆文误将金文的“東”写成“木”和两个“又”。隶书将篆文的写成“左耳旁”,将篆文的写成“东”。如今简化作阵。
2、含义
《説文解字》:陳,宛丘,舜後嬀滿之所封。从阜从木申聲。 (翻译:陈,宛丘,地名,是叫“妫满”的被舜帝所封的地方。字形采用“阜、木”作偏旁,“申”作声旁。)
3、意义演变:
⑴.本义,名词:部队在林野行军作战时的阵形。
⑵.后演变为动词、形容词:
①.动词:排兵布阵,布署军队。 如:陈兵百万。
②.动词:安排,布置,陈设,陈列,排列。 如:陈放。
③.动词:列举。如:陈述。
④.形容词:陈旧。
㈡、“陈”字的书写
1、金文(最早):
金文(战国时期齐陈曼簠铭文中的“陈”)
金文(陈侯鬲)
2、篆文
篆文(说文解字)
3、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