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示意图,地道战简单图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6:24:28

小时候对电影《地道战》特感兴趣,于是和小伙伴相约去钻村边的“荫子”(方言“暗窑”,解放前在村边半崖上修的躲土匪的隐蔽窑洞)。我们拿着手电筒,从山下的入口往上爬,才爬了十多米,惊起了一群在窑里栖息的蝙蝠,扑啦啦地往出飞,不少蝙蝠撞在我们的身上,吓得我们几个人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了出来。

地道战示意图,地道战简单图画(1)

“地道战”示意图

后来大人们吓唬我们说,“荫子”里面有鬼,谁进去,就会被鬼抓走,自此再没人敢钻那个暗窑。前年回家,顺路捎了同村当年的一个小伙伴,开车路过“荫子”时,他给我指说这几年雨水多,“荫子”塌了,现在想起来没进去看看,很觉得是个遗憾。

于是我想,无论“地道”或是“荫子”,其特点是挖在地下,出口隐蔽,里面有一定的生活设施,在面对危险时,人可以躲藏在其中,静待外界变化,是进退自如、攻防兼备的民间防御建筑。

地道战示意图,地道战简单图画(2)

古罗马的地道内攻防战

对于“地道”的使用,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典籍中几乎都有记载。例如公元198年,曹操被张绣和刘表联军围在安众,曹军“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就是地道的大规模应用。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的“运兵道”,公元256年邓艾在祁山谷口挖地道,也都是地道的军事用途。另外有专家考证,像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最有可能就是一种依山势、岩洞建立的规模空前的“地道群”罢了。

在国外,“地道”也是古已有之。在公元前1.2万年左右的古埃及绘画和浮雕上,绘制了人们挖掘地道的图形。公元前900年,西亚两河流域的亚述人留存的文物手稿中,有军事用途的“地道”挖掘和使用描述。

地道战示意图,地道战简单图画(3)

古埃及挖掘“地道”的绘画和浮雕

在欧洲,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城墙和堡垒都异常牢固,为了攻击城邦国,进攻一方经常要借助挖掘地道,来越过壕沟和高大城墙的阻碍,实施军事攻击。例如公元前304年,在争夺亚历山大帝国统治权的战争中,发生了罗得岛围城战。安提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指挥军队,在阵地上挖掘大型地道,而罗德岛守军则用撞击锤击塌地道,将大批攻击者埋葬在地道中。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作家埃涅阿斯·蒂托斯在作品中描写了如何建造地道。

地道战示意图,地道战简单图画(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