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翁石室
22、万里亭
(宋·吕大防)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与堤平。
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笔者注:吕大防存诗本不多,但此《万里亭》诗却历代传诵,不愧是佳作。)
23、竹枝词(其四)
(唐·刘禹锡)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万里桥:成都一桥名,竹枝词:古代四川东部人民口头传承唱的一种民歌,又名“竹枝歌”“竹枝曲”。人们边舞边唱,并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它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发展而成,唐代诗人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诗体,写下了一系列风格独特、形象生动的作品,对后代的影响极大。)
▲成都万里桥旧照
24、竹枝词
(明·姚青娥)
卓女家临锦江滨,酒旗斜挂树头新。
当垆不独烧春美,便汲寒浆也醉人。
(卓女:指成都古临邛美女卓文君,烧春:蜀中名酒之一。)
▲卓文君
25、成都竹枝词
(清·吴好山)
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
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入麻。
(据资料记载,这首竹枝词写于咸丰初年,当时成都户口已有20)万户,人口近100万人(《成都通史》。成都在西汉中后期“备列五都”,到了唐代更是有“杨一益二”之称,在五代两宋已是学术文化鼎盛、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另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省城内外之街道,凡516条。而现在成都的街道则有1000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