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为什么成为国语,普通话和国语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7:49:17

四川方言划分

到1909年,清政府还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

经过多代皇帝的大力推广,效果非常好。等到溥仪的时候,连溥仪自己都不会说满语了……他平时主要说北京官话,据说英语说得很好,还会一些日语。


3、民国:教育部pk整出老国音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很快袁世凯挤走国父孙中山,成为大总统。教育文化领域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便是定下“国音”。12月,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主持人便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吴敬恒任会议议长。

这个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


普通话为什么成为国语,普通话和国语的区别(5)

彩云之南的方言也是丰富多彩

那么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组成人员的方言构成就很重要了。最后确定下来成员80人,其中由教育部延聘任命的有50人左右,各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此外华侨代表1人。好像人员分布很平均,但由于教育部工作人员以江浙为主,结果来自江苏的会员有17人,浙江9人,直隶7人。

于是,pk战开始了,王照(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话字母”方案的制订人)作为北方代表率先发难:成员一共80人,江浙人占26人之多,无锡一地就占了5人,欺负人!而且江浙地区的方言也太多太复杂,如果真的推广起来,估计外省读书人都能整成文盲。


普通话为什么成为国语,普通话和国语的区别(6)


经过激烈的pk后,决定每个省投一票。但江浙代表的又不同意,因为中国古书以江浙作者居多,这样大家会读不懂了。

撕逼程度愈演愈烈,会议开到半年的时候,吴敬恒辞去会议议长职务,由王照接任。一个月后王照也抗不住了,开始请病假。

经过艰难的角逐,先把争议小的字音先定下来,对有争议的字音,以一省一票原则的多数票决定“国音”。会议逐一审定了6500个字。所以,国语(当时还没有“普通话”这一概念)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开一次全国会议,投票什么地方的语言好听好学,便定为国语。而是一字一词的校准读音,形成语言体系。


普通话为什么成为国语,普通话和国语的区别(7)

这次会议审定的汉字读音被后人称之为“老国音”。并从1918年开始推行。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为今天的普通话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4、新中国:普通话写进《宪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编新教材成为重中之重,当时主持人也是超级大咖---叶圣陶力,就是叶老提议小学“国语”科改称“语文”。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老师的用语必须标准。这也是今天中小学教师上岗除了教师证之外,还需要普通话证书。


普通话为什么成为国语,普通话和国语的区别(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