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
“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对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但都是行之有效的薪酬分配方式,将之放到作业布置上来其实同样有效。
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能者多劳,教师可根据能力大小进行适当调节,采取分层分批之法布置作业,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吃饱吃好,其实就是因材施教。
按需分配的策略更适合大学生甚至是深造阶段学生采用的分配方式,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划,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化培养。
按劳分配
两者都是非常好的作业分配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作业分配方式,其实都跟统一尺度无关,尤其是跟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无关。怎么布置作业才能收获最佳效果?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耕细作的领域,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难进行量化明确,所以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业典范,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契合实际需求才是上选。
即便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明确规定学生作业不能超过某个时间值,可这些要求一旦落实到具体执行中就会出现水土不服,不仅难以真正落实,而且还会带来新的问题和困惑。如此情形自然难以实现减负增效之目的。
说到底,作业问题其实出在作业布置的话语权上面。
话语权
如今人人都能对作业布置指手画脚,上到各级领导、各路专家、学者,下到坊间的贩夫走卒,似乎谁都能对作业布置说出点儿东西来,可唯独听不到一线教师的声音。真正负责作业布置的老师却失去了话语权,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怎么给学生布置作业,这跟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相关,跟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关,但跟其他因素无关。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老师才能做出最佳判断,任何生搬硬套或者强行干涉的行为都将造成不良后果。就像医生诊治病人必须根据医理进行科学判断而不是一味听从他人指手画脚一样。
试想一下,如果主治医生医生开方子听取的是门卫保安的意见,病人敢照放抓药吗?
说到底其实是个信任问题,绝大多数教师都曾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才能上岗。术业有专攻,正常情况下他们比绝大多数教师更为专业,毕竟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是《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
社会层面要做的不是去削弱这种正当性,聪明的做法与之恰恰相反,应该大力加强而非横加干预甚至无谓指责。不能因为个别人出问题,就给全体老师扣大帽子,那是典型的因噎废食,一篙子打翻一船人。
至于少数作业布置中出现的出格行为,不能简单地将之归类为师德问题,以为让全体教师一起吃药就能避免。认真找找其背后的动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理,这比出台一些浮于表面的规定更有效。
考试机器?
部分涉事教师是怎么产生大量布置作业的冲动的?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有问题,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其实无非是利益问题,假如考核教师只看考试成绩,而成绩好就代表着能够得到名与利,那么师生内卷将无法避免,像“题海战术”“刷题机器”这类词眼儿就必定会阴魂不散。
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制度才是造成师生相爱相*的根源,作业矛盾只是其中较为显眼的问题之一,很多问题乃至悲剧背后其实都存在它的魅影。如果我们不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那么即使出台再多的规定要求,恐怕也是于事无补。
总之,按需非配是破解作业难题的途径,而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则是突破一系列困局的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