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画村庄教程,村庄铅笔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0:28:12

打绳 焦金安 绘

“其实,我最满意的,是给同班同学刘辽的母亲画像。”焦金安老人追忆:那时还在上初中,班上的刘辽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他母亲的半寸模糊照片,让我画一张。“我临摹了半天,那张素描画得十分逼真,形神兼备,刘辽同学贴在床头,视若宝贝。”

铅笔画村庄教程,村庄铅笔画(9)

去外贸站卖猪 焦金安 绘

63岁,“重操旧业”越画越上瘾

焦金安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在村里,当过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开过修理铺,还学过家电维修;再后来,他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去煤矿、硫矿打过工,去新疆摘过棉花种过地,去上海养老院当过护工……

2016年7月5日,焦金安的大哥焦富安病逝。“大哥‘走’时,73岁;大哥对我特别照顾,他‘走’后,我整天在家闷闷不乐。”焦金安老汉说: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怕我“倒”下了,知道我早年爱画,给我寄来颜料、画笔和宣纸,鼓励我重拾画笔,转移思念。

“没料到,拿起画笔后再也停不下来了。”焦金安老汉告诉记者:

“到现在,已画三年了,像模像样的有七八十幅,女儿都带北京去了。”

焦金安老汉的儿女,都在北京工作;孩儿他娘,在北京给儿女家带孩子。焦老汉在北京住不习惯,如今一个人在老家没事就画画,日子过得充实,得劲儿。据焦金安老汉介绍:他画的画,大致分三类,一是乡村孩子的娱乐,二是乡村生活和劳动的场景,三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大事。

“‘踢蹬脚’,你知道是啥吗?”见记者摇头,焦金安老汉笑着解释:过去,农村的孩子没啥玩儿的;半月、圆月的夏夜,村上的孩子们坐在开阔的场面上,望着天上的月亮坐成一排并脚蹬直腿,等待走过来的一个孩子踢脚;踢不住谁的,谁就站出来接着踢,刚才那位踢脚的孩子填补到站出来孩子的位置处,坐下来蹬直腿像其他小伙伴们一样等候踢。

铅笔画村庄教程,村庄铅笔画(10)

纺麻绳 焦金安 绘

“还有‘压车’。冬夜里,生产队的牛车也是玩具,车头几个孩子,车尾几个,以车轮为支点,像现在玩跷跷板一样压来跷去,不一会儿身上就起热了,再也不冷了。”焦金安说:当年农村的孩子,牛车、场面、坷垃头都能玩儿出花样来,我的很多画画的是曾经存在、现在消失的乡村孩子娱乐。

焦金安老汉,有一幅画画的是《点玉米》:在一片平整过的土地上,一条绳子固定在地的两端,绳子被绷成一条直线,一大嫂沿着直线每走两步用小撅头刨个小坑儿,撒进一粒玉米掩埋,接着继续沿“线”作业。“当时在俺们这一带,点玉米都是这样,玉米长高后,一排排整齐划一。”焦金安老汉感慨:那时候,农民对土地和庄稼很有感情,麦收扬场场面上都是笑脸,垛的麦秸垛又大又圆。“我的不少画,画的是《打场》、《扬场》、《垛垛》、《沤麻》、《织布》等劳动场景。”

“1975年8月,上游的石漫滩水库发洪水,我去平顶山给生产队买炕烟煤,返回时地上到处是水,路被洪水冲断了,平顶山至舞钢段的铁路铁轨上站满了人,瓜地里的西瓜都漂了起来。”焦金安说:这件事,记忆特别深刻,我一连画了《铁轨上》、《牛拉水中手扶拖拉机》、《树梢上的挂草》、《捞瓜吃》四幅水彩画。

铅笔画村庄教程,村庄铅笔画(11)

洪水过后的铁轨上 焦金安 绘

“我的记忆中,还有不少值得画下来的东西,越琢磨越多。”焦金安老人说:还要接着画下去,想画就画,一有空儿就画,留下来让现在的人们看看过去曾经有过啥,过去的日子有多苦,这也叫“不忘初心”。

记者告别焦子岗村时,扎根土地的玉米已一米多高,正以饱满的热情吮吸阳光和土地里的能量,齐刷刷地向上生长。焦金安老汉的画,有村庄和记忆滋润,将会同千万株庄稼一起挺拔起来,成为画坛别具一格的风景。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艳艳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