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浇筑成桩后,偶尔会遇到桩长小于设计长度,这种情况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下面这位同行遇到的问题有点严重,他们项目钻孔灌注桩测桩后,发现长度不够,有的差2米,有的差4、5米,钻孔灌注桩类型为土基,摩擦桩,单桩承载。
对此,大家纷纷给出解决方案:
@惠辉:检测后是否合格?如合格,扣除施工单位的未施工工程量,对其进行罚款处理。如不合格,把详细情况(短桩图标注、检测不合格者标注)报请设计院,由设计出具补桩方案或其他施工方案对其地基基础进行加强。
@唐世鑫:要查看地质报告和打桩施工记录,桩端是否进入持力层,如果进入持力层那么对承载力的影响不会太大,只要桩身质量完整,工程桩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未进入持力层,那么就要根据静载试验来确定其单桩竖向承载力,并由设计单位根据其与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之间的差距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有两方面入手:第一,从设计荷载分析,1.复核单桩承载力富裕系数,一般配桩时存在一定的富裕量;2.复核上部荷载,当单桩竖向承载力相差不大时,是否可以考虑减少上部荷载来解决问题。第二:解决桩身承载力不足:
1、最简单的办法是补桩,但其费用相对比较高;
2.当相差15%以内时,可以考虑地基土参与承载力工作,即复合地基加固法;
3.桩底注浆法,当桩底位于可塑-软塑性土层或松散-稍密的粉土地层时,该方法比较有效,桩底注浆可以提高桩端承载力,并使桩底内力传递到持力层;
4.桩侧注浆法,当桩身较长时,可利用加固桩身长度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土,提高桩侧地基土的摩擦力,承台周围均应进行加固,并应通过静载试验进行验收和复核。
@袁伟:建议提请设计院验算,也许不用处理呢,因为现在的设计安全系数取得比较大。
@风火影:偷工减料。1、原来桩长有富余,计算现在桩长是否满足要求。2、加桩,设承台!
如果现场的钻孔灌注桩不满足设计要求,就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豆工总结了一些加固地基的方法,如下:
一、强夯法
强夯法是将几十吨的重锤, 从几十米高高处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这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原位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试验。触探试验)取原状土样, 测定含水量随后在试验室进行动力固结试验或在现场进行试验性施工,以取得一系列有关数据, 为按工程要求确定正式施工每一遍的最佳夯击能、每一点的最佳夯击击数, 各夯击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后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等提供依据锤重M落距h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影响深度H。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种种原因,当前有增大落距h的趋势。锤的形状与尺寸应与表层土的类型相适应, 现已有十来种不同形式。
一般说来,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 采用锤底面积为4立方米是很合适的,对于淤泥质砂和沪拇, 却要求锤底面积至少为6立方米。确定每一点夯击击数的原则为土的体积压缩最大而土的侧向移动最小,一般5-10击。夯击点一般按正方形网格排列各夯击点之间的距离是据据夯击坑的形状以及试验所获知的孔隙水压力上升情况确定的,一般是5一15米, 通常是第一遍夯击点的距离最大,随后几遍有所减小。最后一遍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连续夯击。有的工程在施行强夯之前先铺上一层砂石。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锤重为200吨, 由装有186个气胎车轮的专用机架运载上一遍按规定格点和击数夯击后, 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 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前后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通常是2-4周,对于粘土或冲积土往往是2-4天。如发现有水上升到夯击坑中,应设法将水排除,尤其是在严寒季节更要防止形成冰坑。
二、旋喷法
旋喷法是在普通化学注浆法(即所谓静压灌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旋喷法是用高压泵, 把浆液通过钻端头的特殊喷嘴, 以高速喷入土层,喷嘴在喷射浆液时,一面缓慢旋转一面徐徐提升。
旋喷法的施工程序:
(1)钻机就位, 进行喷射性能检验。
(2)钻进开始钻杆以低压射水钻进。
(3)钻进完毕, 以高压输人浆液。
(4)进行旋喷杆一面旋转一面提升。
(5)成桩后提出钻杆低压冲水洗清管路,将机械移至需要旋喷第二根桩的地方,再重复上述工序。
高压浆液的水平喷流不断切削土壤并强制土壤进行搅拌混合, 最后, 在喷射力的有效射程范围内, 形成一个由圆盘状混合物连续堆积成的圆柱形凝固体, 即旋转喷射桩。桩径一般为0.5-1.0米, 最大为1.5米。桩长最大已达40米。它比原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渗透系数, 可供地基加固和截水防渗之用。旋喷时,向上提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连续提升法, 即在旋喷的同时, 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向上提升钻杆, 直至全桩旋喷完毕。另一种是阶段提升法, 即在一个地层标高连续喷射三圈然后再提升一个间距,在提升过程中钻杆仍然旋转,浆液仍然喷射, 到达提升间距后, 在新的地层标高处又连续喷射三圈复提升一个间距, 如此自下而上完成全桩的喷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