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如何练好气息,吹笛子气息不足怎么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0:57:54

谈竹笛基本音色训练--气与音色的共鸣

一、气

(1)根本-----------力量全由气柱来

(2)浅谈腹式呼吸

二、音色的共鸣

(1)单纯的气旋,音色甜味的来源

(2)角度影响口风之控制

三、唇

(1)口风集中依赖内唇而非外唇

(2)口风只有角度跟大小的功能,没有加速功能

四、存气

(1)缓解嘴唇所受的气流压力

(2)对音色的帮助-----------南管艺人的经验

五、松

吹笛子如何练好气息,吹笛子气息不足怎么练(1)

一、 气

(1) 根本的机制 :力量都全由气柱来控制

詹永明老师认为吹笛子到后来什么都是松的,越是放松音色越好。在赵松庭老师的观念里是以腹式呼呼法,气流速度藉由横隔膜的运动将气提上来进而控制流速。嘴劲是为辅助的部分,笛子的高音吹奏时需要一定的气流速度,当气息的运用能力不足时,多数初学者会藉由嘴劲来压气,才能让高音出现,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嘴唇过度紧张,使音色出现杂音,这是不正确的,唯有当底气的力量够强,则喉咙能放松、嘴唇能放松、那气息自然是均匀的,音色也会较明亮,所以气息运用是要达到放松的最基本的前题,力量要够强则是来自于气柱的建立,运用腹式呼吸法加气息尽量往下沉,就如同弹弓拉的越远时力量越强,如果只将气吸到胸腔就似乎弹弓只有稍微拉开,那力量势必是不足的,力量不足时可能造成用嘴巴挤气的问题,严重的到最后会连带的连喉咙在吹奏时也很紧张,甚至发出呜呜的声音,所以如何将气吸的到正确的位置,其实是初学者的第一关卡。

(2)浅谈腹式呼吸法

在赵松庭老师的笛子广播教材裡就有介绍过,学习管乐器的人多数是采用此方式进行气息的运用,如果用胸式呼吸,不但没有足够的力量,强迫以胸腔的力量压气时,更可能造成肺泡破裂,而造成头晕、内伤;气透过腹式呼吸法能建立较长而强力的气柱,曾永清老师曾说过在演奏过程中,针对高低音变化时,虽然气柱长度是一样的,但是施力点会移动,例如低音的施力点约在丹田气海穴的位置,高音则在坛中穴左右,吹奏梆笛时气柱施力点较曲笛再短,因为梆笛管长较短,无法承受较长的气柱冲击力,特别是曾老师在他的研究中表示吹奏丝竹乐时气柱施力点要较吹奏昆曲时再高,通过较细微的力点变化能会造成更加丰富的音色变化,可见在这肚子里的学问实在是非常复杂。

二、音色的共鸣

(1) 单纯的气旋,音色甜味的来源

跟几位不同的演奏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有几项共同之处:

第一,当他们吹奏时由手来感觉笛身震动的位置,会发现共鸣是在笛子尾端大约是指孔第一孔的位置,相对于多数学生的震动多是在膜孔处;

第二,他们吹奏同一枝笛子时,普遍音准较学生为高,这都是有迹可寻的,青年演奏家郭耿维先生发现是在于角度问题上,因为他们吹奏时角度普遍较学生为高,如此延吹孔切线方向切入的气流将能有效的传达至笛子尾端,相反的初学者向下灌气,导致气流混乱,同时气流不集中,以致于膜孔处产生杂乱的震动,使得音色较粗糙而附杂音,所以适当的角度是有利于音色的干净以及共鸣的,这个问题演奏家曾永清先生也提出过,将嘴型稍稍向外推出使角度变高,能有效的让音色干净;很多初学者吹奏时的角度偏低,此时往往膜声很重,但却传不远,相反的,演奏家近听音色干净没有很重的震动声,但是音色却甜美而传的远,这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 角度影响口风之控制

而相对于高角度的吹法,低角度向下灌气时其实口风也容易较大,因为越是上下唇前后一致的状况,口风是越小的,反之角度偏低时口风容易变大,所以高角度的吹法由于口风缩小所以音色会较为细致,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因口风过大浪费多余的气,而吹奏笛子时角度高会使使音准较高,再加上演奏家气的力量比较强而充足,所以大多数演奏家所使用的笛子他们吹是准的我们吹反而是偏低了。

三、唇

(1)口风集中依赖内唇而非外唇

吹笛子需要有一定的嘴劲维持嘴型,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嘴劲是靠嘴唇的哪个部位来集中?嘴唇有内外之分,试想如果含一口水要吐出一条水柱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此时必须要用嘴唇内部的黏膜去集中才能达到水柱的状况,如果是使用外唇则容易使水柱成为喷洒状,在此点上就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派系了,有些派别严格要求吹奏时嘴唇能紧密贴紧牙床,这时就必定是使用外唇来做到集中口风的功能,以往练习外唇的人必须经由长期训练让肌肉力量增强以求与气流相抗衡,而浙派系统建议以内唇控制气流则当然音色更为干净而放松了。

(2)口风只有角度跟大小的功能,没有加速功能

我在2000年时在上海跟俞逊发先生学习时,曾经针对台湾学生只练嘴劲而没有正确气息运用观念的问题问过俞老师:「老师强调嘴劲口风的形状及收缩能力,那是否是说我们必须要让嘴唇保持在一定的紧张状况下呢?」俞老师的回答是:「嘴唇是放松的,一般讲话的力量就足够了,口风只有角度跟大小的功能,并没有加速功能。」可见许多人对嘴劲有所误解,吹奏高音时应该是以气为主嘴劲为辅,而不是只用嘴唇压气这样是会严重影响音色的。

四、存气

何谓存气?演奏家王次恒先生说吹奏时口腔适度含一口气能有效帮助音色,其实这项理论是有合理的科学解释的。存气是重要的演奏技巧,如果在放松的情形下它应该是自然产生的,如果硬是将口腔张开而不是视口腔所受的压力而反应那一样是紧张的,无助于音色,甚至是会影响音色的,兹介绍其科学解释及功能如下:

(1)缓解嘴唇所受的气流压力

当吹奏笛子时口风是小的,能吹出口腔的气是少部分的,而其余无法吹出去的气会反弹,反弹后我们如果没有将口腔放大来缓解此一压力,则气流撞到我们紧张的口腔内壁时,回再反弹,到时压力就会集中在嘴唇的部位,以致于我们会觉得嘴巴有被气流撑开的感觉,此时只好将嘴劲加大来与此压力抗衡,这将造成极度紧张的状况,我们应该感觉那反弹的力量,以放松的原则将口腔放大,藉由此方式缓解气流的压力,这样回溯到嘴唇的气压力量就会减少许多,我们才有可能让嘴唇放松。

(2)对音色的帮助-----------南管艺人的经验

在东海大学任教的郭长松老师以前在做田调时,曾经跟南管艺人接触过,当时他们就告诉郭老师说气要往回吞。及大陆所说的存气,其实台湾也已发现存气的技巧,只是我们称之为吞气。存气不仅仅能帮助我们达到放松的情况,还有助于我们增加气流效率及音色的丰富性。我们假设口腔是一个水球,当水球灌满水的状态(口腔含气)来挤压出水时,则喷出来的是集中而强力的水柱,反之如果水球是只有装一点水(口腔紧缩)那此时挤出的水就是散掉而无力的。所以存气可以帮助我们将气流集中自然音色能更加明亮,特别是运用在吹强奏的状况。如果口腔没能张开只是一味加强力道,那时音色不仅无法明显增强,即使增强时音色也是紧张而费气的;反之运用存气做强奏时只是将气流有效集中,如此不仅强奏音色稳定,更能避免多余的消耗气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式。

五、松

要达到詹永明老师的音色需要能极度的放松,则必须要有很深厚的气息控制能力。足够的力量将气提上来,在口腔时集中放松,以较高的角度吹入笛子,所有环节无一不是自然放松的,越是放松音色越好。然而放松是不容易做到的,并且多数人是由紧练松,很少人能够由松练松,而对初学者要吹奏高音时,当然是以强力的嘴劲较为速成,所以很多吹笛子的人就是难在恢复到放松的状况,许多人由于过渡紧张又硬练,气在胸口或是喉咙、口腔处就被锁住了,根本无法有效的运用,这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的,所以演奏乐器能放松可说是最难达到的。

文:杨朝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