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489 · 阅读需要15分钟 · 欢迎在文末留言
导语: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且也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
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 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二窦道不愈器质性原因
窦道管引流不畅:腹腔内小肠多能自由移动,发炎后曲折粘连,遗留不规则的间隙与脓肿。
异物存留:胃肠穿孔后,遗留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与坏死的纤维块。此外也有手术时的留置异物。
分泌管漏:如胆管、胰管、肠管穿孔,都有持续的分泌。
病灶的活动:窦道内合并病灶如结核、梅毒、肿瘤、畸形等均有各自活动与发展,常有分泌渗出物藉窦道向外引流。
三窦道不愈的解剖结构
引流不畅:如瘘口皮肤瘢痕狭窄,周围器官压迫窦道管瘪陷。
窦道内有上述器质原因。
广泛感染粘连使窦道管多处形成细小分叉及哑铃式脓肿,并且常常难以发现。
四局部诊断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1、窦道管内形态与梗阻位置。2、合并病灶。3、引流量及性质(化学、细菌)。
常用方法:1、窦道内探针探查。2、窦道插管(可借助内镜)注药造影。3、窦道周围影像检查(B超、CT等)。4、病理活检。
五常用的三步治疗方案
1、切开瘘口皮肤疤痕松解狭窄,逐渐扩张,撑大窦道管,改善引流,缓解症状。2、增号扩张或气囊扩张,使窦道管撑大、变直、缩短。3、等待自愈或行Roux-Y吻合内引流手术。
全部治疗过程需控制感染、加强营养、保护皮肤、评价引流随时调整治疗。
六不同粘连分离方法
生理性粘连:能移动、不出血、多用钝分离。移动坚硬、分离渗血、多用锐分离。
病理性粘连:按病理性质区分为“疤痕性粘连”与“浸润性粘连”(活动性感染或发展中肿瘤)。
无界粘连:边摸边分或先穿刺再分离。
渗血剥离:需各种电刀、超声波刀、氩气刀等。边止血、边分离,保证术野无血。
常用的方法是:1、手指探摸及捏开分离(finger breaking)。2、先穿刺后切开,细针穿刺抽吸探查出血或管腔,再决定分离方法。3、有的组织较松还可以注水分离(一般称为无血剥离)。
七步步为营分期手术
准备最坏的情况突然发生,保证生命安全(留得青山在)。“营”者,军队的驻地,能攻能守。做手术也需准备临时下台,改变方案。
先做小切口探查,要留出缝合边缘,预置缝合线,以便随时缝合下台。为第一营。
下一步广泛皮下分离前,每延长一寸切口,都要先预置伤口“合拢线”,随时拉闭伤口下台,为第二营。
估计有皮肤缺损需准备填塞条件及覆盖伤口,随时以事先缝好的补片关闭伤口下台,为第三营。
肿瘤意外破裂:须快速掏除肿瘤组织,止血、缝合肿瘤被膜,清洗术野,抢救失血、休克。看情况决定切除肿瘤计划。
八介绍几种经验技术
(1)袋形缝合(marsupialization):将大网膜劈开,胃大弯片与横结肠片,各自缝于腹壁切口的两切缘。使大小囊隔离,各自有独立的通畅引流。一般可以预防复杂窦道的形成(图1)。
(2)双管引流(double-barrel drainage):并拢的双管,可以互相冲洗,预防堵塞。并拢双管间隙也可保证引流。如能将其中一管接连吸引器,更可保证引流彻底。置管位置:小囊靠近胰胆管,大囊左侧为盆腔,右侧为右腹股沟上方。(图2)。
(3)穿刺吸引器(puncture and suction):穿刺针头后接一短玻璃管再接连吸引器。对不明情况的组织分离前先穿刺试探。发现吸出物为血或其他液体或气体。则可根据情况,做下一步处理。(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