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整形机结构图,整形机结构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24:17

自动整形机结构图,整形机结构图解(13)

威而信

日照九洲

日日通

浩龙

亿泰

日照九洲

索泰

联信

周边产品

日照九洲

汕头领域

浙江通利

金伦

灵讯

日照九洲

汕头领域

什么是2M数字中继业务   2M数字中继业务---是指用户信息通过速率为2Mb/s的全透明数字电路通道,与我公司固定电话网进行交换的业务。包括传输设备、传送介质和市话交换设备三部分,它的国际标准电接口为:G.703

应用范围

  1)移动通信、无线寻呼   2)DID中继,小型交换中继(小总机/汇线通等)   3)证券电话交易系统   4)语音信息台服务   5)CALL CENTER   6 ) ISP拨号上网 用户端的接入方式 与数字电路业务相同 2M数字信号阻抗转换和信号协议转换 与数字电路业务相同 数字中继可申请的其他业务功能   1)可申请中国1号信令或7号信令;   2)可提供主叫显示;   3)可分配出入中继数量,出中继能提供长途权限;   4)可选择不同位长的接入号码(3~11位)。 出租数字中继资费标准 1、数字中继 1 新装 工料费4500元/系统 1、注明用途 2、注明所接入的设备 3、是否选号(大客户优先) 2 加装 同上 —— 3 模改数 同上 竣工后需拆除原模拟中继 4 迁移 同上 —— 5 用户要求局向割接 4500元/系统 —— 6 过户 300元/系统 —— 7 改名 免费 1、需出示改名文件 2、DID、小总机、呼叫中心等类型的用户需首先办理许可证的变更手续 8 改付款帐号 免费 —— 9 改付款方式 免费 —— 2、PRI(30B+D) 1 新装、加装 调测费960元/系统 1、注明用途2、注明所接入的设备3、是否选号(大客户优先)4、不受理、小总机、呼叫中心等类型的用户申请 2 过户 300元系统 按30条普通电话计收,需同时加盖新、旧用户公章 3 迁移 同上 —— 4 改名 免费 需出示改名文件 5 改号通知音 100元号月 一般为3个月,暂按普通电话收费标准计收 6 改付款帐号 免费 —— 7 改付款方式 免费 —— 2)2M数字中继月租费: ISP 2000元/系统 一般用户 3000元/系统 3)话费: 出中继、双向中继根据实际通话量按标准计 4)2M数字中继月租计费周期由每月1日至31日,每月1日至15日为上半月租,不足半月计半月租;每月16日至31日为下半月租,不足半月计半月租. 5)数字中继暂停月租如下:数字中继出租以系统为单位,经申请获暂停后,第一月份月租按50%收取,往后月租按20%收取 数字中继报障方法   以电路代号或中继引示号作为报障资料:

  时隙交换

  在PCM传输系统中加入数字交换网,相当于将时分复用线(PCM线)分成输入和输出侧,如图所示。途中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各具有32个时隙,如果输入复用线上任一时隙的内容可以在输出复用线上任一个时隙输出,这就称为时隙交换。如图中输入TS5中的内容A在输出TS19出现;输入TS10中的内容B在输出TS0中出现,这时隙中的内容,就是话路信息,也就是8比特的数字信息。

  输入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输出复用线上的32个时隙也是按一帧又一帧地顺序出现的,但是各个出入时隙内的内容可以不一一对应。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网所具备的功能之一--时隙交换功能来实现的。

复用线之间交换(空分交换)

  在一个数字交换网上,为加大交换容量,输入复用线和输出复用线都不止一条,如图所示。这就必然出现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之间的交换,这就是复用线之间的交换概念,而各复用线在空间是分割开的,因而常称为空分交换。如图中,输入侧复用线1的TS3的信息经过数字交换网在输出侧复用线4的TS3上出现。这是通过数字交换的功能之二——空分交换功能实现的。

  上述时隙交换功能与空分交换功能分别由不同的接线器(时分接线器T和空分接线器S)实现,为了使数字交换网兼有时空交换的功能,扩大选择范围和交换机的容量,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是由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不同组合而成。如TST(时分-空分-时分)、STS(空分-时分-空分),TSST、TSSST、SSTSS、TTT等。

随着现代电信技术的发展,电话语音交换与数据信息交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换设备互采所长、互补所需,程控交换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进一步融合,采用单一网络结构实现数字、语音、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宽带高速传送与交换,实现电话通信网、高速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是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 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容量交换网络 ISDN业务的开拓和发展、Internet业务的不断加强、本地网和接入网替代DDN、接入网永久连接带宽的提出,使得交换网络容量必须向大型化发展。 2. 按照模块化的网络形态设计基本结构组件 用户接入模块既可以支持地域上的远置性能,又可以作为标准的接入网设备单独使用。交换设备具有硬/软件模块的地域可分散性,同时由于采用模块的叠加方式而具有规模可缩放性。业务实现模块间的连接,既能支持物理上的紧耦合方式,也能支持地域上的松耦合方式。管理系统作为基本结构组件可以不受地域分布影响,直接控制或管理其他的结构组件。任何业务实现模块均具有独立和完备的网络元素特征(独立交换结占)。用户接入及与业务实现模块间的连接采用标准传输接口,不受地域和传输介质的束缚和限制。交换设备的内部信令方式更趋于OSI形态,并成为系统基本结构组件之间的标准信令方式。 管理系统脱离任何宿主系统自成独立的网络体系。内置式光传输接口及信道动态管理技术的应用,使系统交换网络具有等效的地域可分散性,也就是用网络形态的交换网络取代传统的系统形态的交换单元。基本结构组件均带有信令功能,支持内部的统一信令方式。基本结构组件通过互联接口(标准的或专用的)构成更大规模的组件部件。基本结构组件的功能性划分原则与统一的运行软件无关(即硬件与软件相对独立)。 3. 大线束动态集线比 固定集线比方式或者靠人工配置方式已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接入网的逐步推广使得交换平台无法再用传统的线群分割方式(用户、中继分群配置)。 4. 话务处理能力要求愈来愈高 现有移动交换系统发展模式仍旧依照大容量/大区制方式,以期达到实用化可接受的经济承受力,无线移动通信不可能单级组网,无线接入和交换将与有线系统综合,具有本地交换能力和有线网络的日趋成熟,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地面移动通信的体系架构。 以带有基础站控制器的小容量移动交换平台为单位(5 000?15 000用户),通过现有传输网络连接各小容量交换平台至一个移动交换汇接平台(20?40万用户),将多个或多级汇接平台互联构成一个广域的移动交换网络,采用这种网状互联方式构成局部的大容量平台,充分满足容量和投资的来滑增长需求。 5. 智能网的发展最终将使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 智能网是交换机只提供基本接续功能,全部增值业务由IN智能网来完成。IN管理系统一次性加载新业务的程序及数据即可在全国提供新业务,这样就脱离了具体的交换机机型的限制,只需对软件进行修改就可以了,而且维护方便,新业务引入快。 IN网由以下四个平面构成。 (1) 业务平面 采用虚拟专用网,向用户提供业务。如:800号业务、缩位编号、民意调查、大众呼叫和电视猜奖等。共提供了38种业务特征,每一种业务特征都有任选功能项目,可根据时间、地点任意选择。 (2) 全局功能平面 采用了软件重用的概念。在38种业务属性中,定义了13种独立于业务的构件,像硬件中的“与”、“或”、“非”门基本器件一样,经组合可得到任何一种新业务,为快速业务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3) 分步功能平面 由各功能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息流构成。 (4) 物理平面 由智能网应用规程实现。智能网是建立在电话交换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B-ISDN、蜂窝移动通信、STM、ATM、SDH/SONET等技术基础之上的。 6. 机网一体化 由基本结构组件构成的设备,通过传输介质(或系统)在地域上延展后就是一个局域网(也可以是一个本地网)。在使用、管理及成网(组网)意义上等效于传统意义的机(或点),而在实现意义上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拓扑形式的区域性的网络,也可以称其为“逻辑上的机,现实中的网”。 网内结构之间的通信是基于内部信令,而不是传统的用机组网的NNI信令(如No.1,No.7等);结构组件间的互联远近之分,只有传输介质的差异,结构组件的管理业务本身就是基于局域网的,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设备或装置;实现了以拓扑结构保障的网络安全性思想。局域网内可以合理规划业务流向、流量,甚至专门的业务需求,但又避免了多级组网体制的信令网、管理网、同步网以及相关支撑网。网元管理不再是基于一个结点的意义,而是拓展到对整个局域网的管理,局域网内所有基本结构组件及它们的组合形态均运行于同一个软件版本,并随着版本的升级在网内(而不是在机内)增加业务、提供新功能。 使用机网一体化有利于实现网络优化。在多种机型组网环境中可以利用“逻辑机”的方式将同类型机在网上构成一个局域网,实现网上合并同类项。即: ① 以逻辑机为单位规划、实施信令网、同步网、管理网的建设。 ② 以逻辑机为单位建设叠加网,提供新业务、相关增值业务及实现服务区交叉格局。 ③ 逻辑机间采用以NNI信令连接,本地网中的各个局域网按机型划分。 ④ 集中少数运营、维护管理人员在局域网的管理结点上,对整个局域网实施高效管理和动作。 采用机网一体化的概念有利于实现从窄带网到宽带网的过渡策略。在以逻辑机为单位组成的局域网内,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宽带业务性能,因为局域网内不需要NNI信令。所带来的好处是: ① 宽带网建设不再只有一种模式——叠加模式,而是可采用发行逻辑机的局域网方式(如增加ATM功能单元等)并提供局部业务,然后用骨干结点连接各个改造后的局域网,实现窄带网到宽带网的平滑过渡。 ② 作为最初形式,可以采用电路仿真技术,以ATM信无承载语音或数据业务。 ③ 进一步可利用VP或VC的半固定连接性能,将网内宽带用户终端连接到逻辑机的宽带网关W-IWT,进入ATM交换机。逻辑机(或称局域网)也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现有数据网(如DDN、FR)的接入端,并提供相应的数据终端接入功能。 7. 接入网 接入网的概念于1975年提出,采用统一的V5.x接口。接入网本身不具备业务提供能力,只是提供了就近接入的方式。宽带接入网最终需宽带业务平台来支撑,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永久性连接通道将有线电视带到千家万户。在目前技术水平下,V5.x的接入网在经济上、管理上、性能上和运营上均不具备与交换平台自然延伸的接入设备相抗衡的能力。 (1) 基于光纤的CDMA传输技术 在光纤通信方面,基于光纤的CDMA的传输将逐步取代以SDH、PDH为基础的传输系统,成为ATM的最好延伸方式,传输上的可变带宽和码分多址方式实现了真正的交换与传输一体化。 (2) 高速数字环路技术的发展 高速数字环路(HDSL)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N-ISDN的U接口的性能相形见绌。用HDSL替代传统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更换规有的用户电路和增加新设计的终端,在无需增加网络和信令负担的情况下实现远超过64kbps的端到端连接。此种接口电路将语音和非语音业务的满足率提高了75%,对网络层(含信令层)无特殊要求。

  利用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是卫星应用技术的重大发展。那么,通信卫星是怎样工作的呢?

  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大部分构成的。在这一系统中,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悬挂在空中的通信中继站。它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只要在它的覆盖照射区以内,不论距离远近都可以通信,通过它转发和反射电报、电视、广播和数据等无线信号。

   通信卫星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从地面站1发出无线电信号,这个微弱的信号被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后,首先在通信转发器中进行放大,变频和功率放大,最后再由卫星的通信天线把放大后的无线电波重新发向地面站2,从而实现两个地面站或多个地面站的远距离通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北京市某用户要通过卫星与大洋彼岸的另一用户打电话,先要通过长途电话局,由它把用户电话线路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北京地面站连通,地面站把电话信号发射到卫星,卫星接到这个信号后通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再转发到大西洋彼岸的地面站,地面站把电话信号取出来,送到受话人所在的城市长途电话局转接用户。

  电视节目的转播与电话传输相似。但是由于各国的电视制式标准不一样,在接收设备中还要有相应的制式转换设备,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本国标准。电报、传真、广播、数据传输等业务也与电话传输过程相似,不同的是需要在地面站中采用相应的终端设备。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卫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服务区域划分,有全球、区域和国内通信卫星。按用途分,有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海事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以及各种军用卫星。

我国国标规定的随路信令方式,称为中国1号信令。目前在国内长途网和市话中的局间中继线上使用。(例如:IP话吧、企业内部虚拟网等) 一、中国1号信令的分类

中国1号信令有直流线路信令、带内单频线路信令和数字线路信令。

1,直流线路信令: 采用两线上的直流电位变化来表示各种接续状态。

2,带内单频信令: 通过不同的脉冲信号的组合来表示各种接续状态。

3,数字线路信令

局与局之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时使用(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信号调制。即数字编码方式)

共有32路数字传输信道。30路通话信道,第1和第16信道 传送同步信令和30个通道的线路信令,即30B D。每个信道传输速率为64kbps,32*64kbps=2048kbps,俗成2M口(E1)。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俗称为“一线通”。目前电话网交换和中继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即电话局和电话局之间从传输到交换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但是从电话局到用户则仍然是模拟的,向用户提供的仍只是电话这一单纯业务。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使电话局和用户之间仍采用一对铜线,也能够做到数字化,并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除了拔打电话外,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等多种业务,从而使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一、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窄带和宽带两种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向用户提供的有基本速率(2B+D,144Kbps)和一次群速率(30B+D,2Mbps)两种接口。基本速率口包括两个能独立工作的B信道一般用来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或分组信息。

  宽带可以向用户提供155Mbs以上的通信能力,但是由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复杂,投资巨大,目前还不大可能投入大量的使用,而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具备了商用化推广的条件,因此,这里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实际上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一线通”具有普通电话无法比拟的优势:

  综合的通信业务:利用一条用户线路,就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拔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通过配置适当的终端设备,您也可以实现会议功能,把您和亲人朋友之间的距离缩到最短。

  二、ISDN的特点

  1、ISDN是可提供多种业务的电信网络;   2、ISDN是在电话IDN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发展初期还是以电话为主;   3、ISDN的主要特点是在网内可实现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正因为如此,该网络具有综合多种业务的能力,即该网络具有承担广泛的话音/非话音业务的通信能力。   4、用户通过一组标准多用途的用户/网路接口接入网路,该用户/网路接口可以适应不同业务的终端;   5、ISDN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网路组成可以分别开发,网路可用不同方式向用户提供多种信息;   6、为利用网络维护和网络管理,ISDN应具有包括信息处理在内的综合网络功能。对这种业务而言,根据所承担业务的需要来选择网络功能。

  三、“一线通”提供三大类业务

  1、承载业务(与用户终端类型无关,如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和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等);   2、用户终端业务(如数字电话、四类传真、数据通信、视频通信等);   3、还有丰富的、令人惊叹的附加业务如:通过"一线通"可以64kb/s或128_kb/s的速率飞速上INTERNET。

  四、“一线通”的补充业务

  1、多用户号码业务:对一对“一线通”线路提供多个不同的电话号码,使得每一个终端都可以与其他的区别开来。   2、用户子地址业务:对“一线通”的终端,分别以一个子地址来标识,以保证每一个用户终端均能被区分开。   3、主叫线识别业务:当其它“一线通”用户拔打您的“一线通”电话时,您可以看见这电话从哪一个电话上打来。   4、被叫线识别业务:有了被叫线识别,您可以确信自已打电话、发传真的最终目的地,可防止无意的资料外泄。   5、主叫线识别限制业务:此业务可以让您保护您的“一线通”电话号码不被别人知道,即使对方具有了主叫线识别功能。   6、被叫线识别限制业务:此业务可以让别人不知道您用哪一个“一线通”电话接听,即使对方具有了被叫线识别功能。   7、呼叫传送业务:此业务可以在您忙、不在或无条件地将您的电话传到您指定的电话上去。   8、呼叫保持业务:此业务可以使您在一条“一线通”线路上,把一个终端从一个端口移到其他的端口,而不用这个终端信息。

  五、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前面介绍的ISDN是指窄带ISDN,即N-ISDN。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通信多样化、高速化、综合化等,而对数据、图像、传真等业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具有基本速率和基群速率的N-ISDN无法综合传输高清晰度电视、调整数据传真、广播电视等宽带业务。因此,电信技术较发达国家都纷纷着手被称为21世纪电信网的宽带ISDN,即B-ISDN的开发和研究。

  B-ISDN是从N-ISDN发展而来,它除了提供现在正在逐步实施的宽带业务外,还需要提供现在正在逐步实施的窄带ISDN的各种业务。

  像所有的电子系统一样,我们可以把交换系统看成是一个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黑盒子”。不过,一个交换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往往都非常多。我们常常把这些输入叫作入线,或入端,把输出叫作输出线,或输出端。

  交换系统的功能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说法来描述。一种说法是,交换系统的功能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联接。按这种说法,可以把交换系统想像成一堆开关,当需要把一个入端和一个出端联接起来的时候就扳动开关。另一种说法是,交换系统的功能是把入端的信息分发到出线上。按这种说法,可以把交换系统想像成一个大的信息转运站,它接收入端上的信息,然后分门别类地分发到各个出端上。

  乍一看,两种说法似乎并无本质的不同。建立联接的目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传送信息,而能够把信息从入线上送到出线上,也就相当于入线和出线连接起来了。不过,如果我们以这两种说法为起点加以引伸,就会发展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交换方式来。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电话交换出现在一百年前,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关于信息的概念,而电话交换就是要把双方的电路联接起来,这件事又是如此的明显,那么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当然是唯一的选择了。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也会发现很多电路交换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只要建立了一条电路,那么,不管双方是否在传送信息(不管双方是否在发声通话),这条电路都不能改作他用,直到拆除这条电路为止。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有A、B两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部交换机并有一千个用户,两个交换机之间用100条中继线连接着。那么,如果我们说:在A城的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我们指的是把两条用户线路通过A城的交换机联接起来。但当我们说:在A城的一个用户和B城的一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时,我们指的就是由A城的用户线路经A城交换机联接到A、B城之间的一条中继线路,在经B城交换机联接到B城的用户线路上(如图所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中继线路总是大大少于用户线路,并且为所有用户所共享。那么,当我们占用了一条中继线路以后,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这就是电路交换最主要的缺点。

  在电话通信中,由于讲话双方总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因此电路空闲时间占大约50%。如果考虑到讲话过程中的停顿,那么还要多一些。不过这仍然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在计算机通信中,由于人机交互(从键盘输入,阅读观察屏幕输出)时间长,空闲时间可高达90%以上,再加上当时数字中继线路昂贵,于是人们就忍无可忍。于是在70年代产生了另一种交换方式,即分组交换方式。在数据交换领域中,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更适应人们的需要。

  在了解微波通信的具体工作原理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微波通信的发展。

  微波的发展是与无线通信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901年马克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到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波的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无线通信初期,人们使用长波及中波来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的兴起,它一直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很重要。

  用于空间传输的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无线电波可以按照频率或波长来分类和命名。我们把频率高于300M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由于各波段的传播特性各异,因此,可以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例如,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而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可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

微波的发展历史(一)   微波通信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产物。由于其通信的容量大而投资费用省(约占电缆投资的五分之一),建设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等优点而取得迅速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主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也可同时传输高质量的彩色电视,而后逐步进入中容量乃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以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80年代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的接入,乃至高质量的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和信号的处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发达国家的微波中继通信在长途通信网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据统计美国为66%,日本为50%,法国为54%。我国自1956年从东德引进第一套微波通信设备以来,经过仿制和自发研制过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在京津之间的同轴电缆全部断裂的情况下,六个微波通道全部安然无恙。九十年代的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灾中,微波通信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在当今世界的通信革命中,微波通信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通信手段之一。

  卫星通信方面,从1945年克拉克提出三颗对地球同步的卫星可覆盖全球的设想以来,卫星通信真正成为现实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先是诸多低轨卫星的试验,而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距地球高度约1600km的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对地球的通信,这是卫星通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5年4月6日发射的“晨鸟”(Early Bird)号静止卫星标志着卫星通信真正进入了实际商用阶段,并纳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组织INTELSAT的第一代卫星系统IS-I。GEO商用卫星通信以INTELSAT卫星系统为典型,从1965年IS-I以来,至今正式商用的卫星系统历经八代12种,目前正在研制第九代卫星系统IS-IX,预计2001年发射。

微波的发展历史(二)   移动通信方面,它的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主要用于船舰及军用,采用短波频段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财出现150MHz的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第二阶段未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到UHF450MHz,器件技术已经向半导体过度,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的接续问题;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到80年代,此时频段已经扩展到800MHz,美国进行了AMPS试验,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到90年代中,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并且大规模的发展,并逐步向个人通信发展。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频段扩至900MHz到1800MHz,而且除了公众移动电话系统以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与市场需求同时兴起;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期到现在,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的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及移动多媒体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cdma2000,WCDMA,LAS-cdma等相应的标准应允而生。无线通信技术前景一片光明。

  近十年来,国内信息网络的发展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网络接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接入大致上可分为网络接入和单机接入两类。许多技术如DDN、xDSL、56K、ISDN、微波、帧中继、卫星通信等都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迄今,尽管中国电信基础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无法满足网络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并在一些城市中(如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是国内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引起了很多网络建设单位的兴趣。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一般接入速率为64K-2Mbps,使用频段为2.4G-2.4835GHz,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

的关键技术

一、VoIP的基本 原理与实现形式 VoIP是建立在IP技术上的分组化、数字化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语音压缩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然后把这些语音数据按IP等相关协议进行打包,经过IP网络把数据包传输到接收地,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串起来,经过解码解压处理后,恢复成原来的语音信号,从而达到由IP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IP电话系统把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联入因特网传送的IP数据包,同时也将收到的IP数据包转换成声音的模拟电信号。经过IP电话系统的转换及压缩处理,每个普通电话传输速率约占用8~11kbit/s带宽,因此在与普通电信网同样使用传输速率为64kbit/s的带宽时,IP电话数是原来的5~8倍。 VoIP的核心与关键设备是IP电话网关。IP电话网关具有路由管理功能,它把各地区电话区号映射为相应的地区网关IP地址。这些信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有关处理软件完成呼叫处理、数字语音打包、路由管理等功能。在用户拨打IP电话时,IP电话网关根据电话区号数据库资料,确定相应网关的IP地址,并将此IP地址加入IP数据包中,同时选择最佳路由,以减少传输时延,IP数据包经因特网到达目的地IP电话网关。对于因特网未延伸到或暂时未设立网关的地区,可设置路由,由最近的网关通过长途电话网转接,实现通信业务。 目前VoIP系统一般由IP电话终端、网关(Gateway)、网(关)守(Gatekeeper)、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等几部分组成。IP电话终端包括传统的语音电话机、PC、IP电话机,也可以是集语音、数据和图象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终端。由于不同种类的终端产生的数据源结构是不同的,要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这就要由网关或者是通过一个适配器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统一的IP数据包。IP电话网关提供IP网络和电话网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PSTN本地环路连接到IP网络的网关,网关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打包,成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IP分组语音信号,然后通过因特网传送到被叫用户的网关端,由被叫端的网关对IP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压和解码,还原为可被识别的模拟语音信号,再通过PSTN传到被叫方的终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话到电话的IP电话的通信过程。关守实际上是IP电话网的智能集线器,是整个系统的服务平台,负责系统的管理、配置和维护。关守提供的功能有拨号方案管理、安全性管理、集中帐务管理、数据库管理和备份、网络管理等等。网管系统的功能是管理整个IP电话系统,包括设备的控制及配置,数据配给,拨号方案管理及负载均衡、远程监控等。计费系统的功能是对用户的呼叫进行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应的单据和统计报表。计费系统可以由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制作,但此时需IP电话系统制造商提供其软件数据接口。 在实现方式上,VoIP有电话机到电话机、电话机到PC、PC到电话机和PC到PC等4种方式。最初VoIP方式主要是PC到PC,利用IP地址进行呼叫,通过语音压缩、打包传送方式,实现因特网上PC机间的实时话音传送,话音压缩、编解码和打包均通过PC上的处理器、声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完成,这种方式和公用电话通信有很大的差异,且限定在因特网内,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电话到电话即普通电话经过电话交换机连到IP电话网关,用电话号码穿过IP网进行呼叫,发送端网关鉴别主叫用户,翻译电话号码/网关IP地址,发起IP电话呼叫,连接到最靠近被叫的网关,并完成话音编码和打包,接收端网关实现拆包、解码和连接被叫。对于电话到PC或是PC到电话的情况,是由网关来完成IP地址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和翻译,以及话音编解码和打包。 二、VoIP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IP网络主要是用来传输数据业务,采用的是尽力而为的、无连接的技术,因此没有服务质量保证,存在分组丢失、失序到达和时延抖动等情况。数据业务对此要求不高,但话音属于实时业务,对时序、时延等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来保障一定的业务质量。VoIP的关键技术包括信令技术、编码技术、实时传输技术、服务质量(QoS)保证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等。 1.信令技术 信令技术保证电话呼叫的顺利实现和话音质量,目前被广泛接受的VoIP控制信令体系包括ITU-T的H.323系列和IETF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ITU的H.323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因特网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及其规程。H.323标准是局域网、广域网、Intranet和Internet上的多媒体提供技术基础保障。H.323是ITU-T有关多媒体通信的一个协议集,包括用于ISDN的H.320,用于B-ISDN的H.321和用于PSTN终端的H.324等建议。其编码机制,协议范围和基本操作类似于ISDN的Q.931信令协议的简化版本,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相关的协议包括用于控制的H.245,用于建立连接的H.225.0,用于大型会议的H.332,用于补充业务的H.450.1、H.450.2和H.450.3,有关安全的H.235,与电路交换业务互操作的H.246等。H.323提供设备之间、高层应用之间和提供商之间的互操作性。它不依赖于网络结构,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支持多点功能、组播和带宽管理。H.323具备相当的灵活性,支持包含不同功能的节点之间的会议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会议。H.323建议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信息流包括音频、视频、数据和控制信息。信息流采用H.225.0建议方式来打包和传送。 H.323呼叫建立过程涉及到三种信令:RAS(注册:Registration、许可:Admission和状态:Status)信令,H.225.0呼叫信令和H.245控制信令。其中RAS信令用来完成终端与网守之间的登记注册、授权许可、带宽改变、状态和脱离解除等过程;H.225.0呼叫信令用来建立两个终端之间的连接,这个信令使用Q.931消息来控制呼叫的建立和拆除,当系统中没有网守时,呼叫信令信道在呼叫涉及的两个终端之间打开;当系统中包括一个网守时,由网守决定在终端与网守之间或是在两个终端之间开辟呼叫信令信道;H.245控制信令用来传送终端到终端的控制消息,包括主从判别、能力交换、打开和关闭逻辑信道、模式参数请求、流控消息和通用命令与指令等。H.245控制信令信道建立于两个终端之间,或是一个终端与一个网守之间。 虽然H.323提供了窄带多媒体通信所需要的所有子协议,但H.323的控制协议非常复杂。此外,H.323不支持多点发送(Multicast)协议,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构成多点会议,因而同时只能支持有限的多点用户。H.323也不支持呼叫转移,且建立呼叫的时间比较长。 与H.323相反,S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会话初始化协议。它不像H.323那样提供所有的通信协议,而是只提供会话或呼叫的建立与控制功能。SIP可以应用于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Internet电话等领域。SIP既支持单点发送(Unicast)也支持多点发送,会话参加者和媒体种类可以随时加入一个已存在的会议。SIP可以用来呼叫人或机器设备,如呼叫一个媒体存储设备记录一个会议,或呼叫一个点播电视服务器向会议播放视频信号。 SI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可以用UDP或TCP作为其传输协议。与H.323不同的是: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SIP规则资源定位语言描述(SIP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这样易于实现和调试,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和扩展性好。由于SIP仅作于初始化呼叫,而不是传输媒体数据,因而造成的附加传输代价也不大。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或其它超文本链路中,用户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发出一个呼叫。与H.323相比,SIP还有建立呼叫快,支持传送电话号码的特点。 2.编码技术 话音压缩编码技术是IP电话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的编码技术有ITU-T 定义的G.729、G.723(G.723.1)等。其中G.729可将经过采样的64kbit/s话音以几乎不失真的质量压缩至8kbit/s。由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业务质量不能得到很好保证,因而需要话音的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编码速率、编码尺度的可变可适应性。G.729原来是8kbit/s的话音编码标准,现在的工作范围扩展至6.4~11.8kbit/s,话音质量也在此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但即使是6.4kbit/s,话音质量也还不错,因而很适合在VoIP系统中使用。G723.1采用5.3/6.3kbit/s双速率话音编码,其话音质量好,但是处理时延较大,它是目前已标准化的最低速率的话音编码算法。表1为G.723.1、G.729和G.729A的部分性能比较。 此外,静音检测技术和回声消除技术也是VoIP中十分关键的技术。静音检测技术可有效剔除静默信号,从而使话音信号的占用带宽进一步降低到3.5kbit/s左右;回声消除技术主要利用数字滤波器技术来消除对通话质量影响很大回声干扰,保证通话质量。这点在时延相对较大的IP分组网络中尤为重要。 3.实时传输技术 实时传输技术主要是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RTP是提供端到端的包括音频在内的实时数据传送的协议。RTP包括数据和控制两部分,后者叫RTCP。RTP提供了时间标签和控制不同数据流同步特性的机制,可以让接收端*发送端的数据包,可以提供接收端到多点发送组的服务质量包馈。 4.QoS保障技术 VoIP中主要采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监控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来避免网络拥塞,保障通话质量。 5.网络传输技术 VoIP中网络传输技术主要是TCP和UDP,此外还包括网关互联技术、路由选择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和计费技术等。由于实时传输协议RTP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业务,因此VoIP中可用RTP来传送话音数据。在RTP报头中包含装载数据的标识符、序列号、时间戳以及传送监视等,通常RTP协议数据单元是用UDP分组来承载,而且为了尽量减少时延,话音净荷通常都很短。IP、UDP和RTP报头都按最小长度计算。VoIP话音分组开销很大,采用RTP协议的VoIP格式,在这种方式中将多路话音插入话音数据段中,这样提高了传输效率。

1. 根据信息传递方式分类 ① 模拟交换机: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机。通过普通电话机传出的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步进制、纵横制等交换机都属于模拟交换机。对于电子交换机来说,属于模拟交换机的有空分式电子交换机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式交换机。 ② 数字交换机: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的交换机。目前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信号进行交换的数字交换机。

2. 根据控制方式分类 ① 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交换机的控制部分是将机电器件(如继电器)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布线做成。这种交换机的控制部件做成后不好修改,灵活性小。 ②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交换机的控制部分类似计算机,采用的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程序控制”方式。即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利用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机的工作。需要改变交换机功能或增加新业务时,只需要修改程序或数据就能实现。这种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了交换机的灵活性。

程控用户交换机对环境的要求首先是使交换机处于良好的地理环境,不应设在温度高、灰尘多、有害气体多、易爆及低洼地区;其次还应避开经常有较在震动或强噪声的圾及变电所等。 一般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说明 ① 概述:设计依据,原有设备概况,本期工程概况,设计分工,特殊要求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② 中继方式:网路结构,入网方式,中继线类型及数量,线路信号,编号方法。 ③ 设备选型。 ④ 房屋平面布置、设备布置及土建要求。 ⑤ 计费和同步。 ⑥ 话务量、中继线。 ⑦ 对原有设备的处理意见。 ⑧ 电源。 ⑨ 工程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 (2)概算部分 ① 概算说明。 ② 概算表。 (3)图纸部分

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应综合多种因素,并加以技术经济论证。总的选型原则,应满足:① 符合信息产业部《程控用户交换机接入市话网技术要求的暂行规定》和国家标准《专用电话网进入公用网的进网条件》(GB433-90);②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③ 同一城市或本地网内宜采用相同型号和国家推荐某些型号的程控交换机,以简化接口,便于维修和管理;④ 程控用户交换机应满足近期容量和功能的需要,还应考虑远期发展和逐步发展ISDN的需要;⑤ 程控用户交换机宜选用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以数字链路进行传输,减少接口设备。 选型问题关系到能否顺利开通和保证通信可靠、充分发挥交换机的优越性以及节省资金等方面。在具体选型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 技术先进性问题 (1) 综合性能 系统容量、话务量负荷能力、基本新业务功能、语音和非语音综合能力、外围接口配置、技术指标、信号方式、话务台功能、提供的特殊功能、组网能力、非语音业务接口及数据终端。 (2) 系统结构 控制方式、总体结构方式、处理器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外存容量及结构、交换网络结构及外围处理器能力等。 (3) 软件系统 软件模块和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水平、软件规模、编程语言的先进性和规范化程度、软件的容错性、软件的成熟性、软件操作的易难度及软件的可维护性。 (4) 硬件系统 硬件水平、硬件接口符合国际标准程度、硬件的冗余度、硬件可靠性指标和机械结构工艺水平等。 (5) 系统情况 模块化结构、系统可靠性、系统冗余度、维护管理功能和系统可靠性指标等。 在实际选型时,既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又要考虑系统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一般选用的设备是经过一年以上实际运行的考验,经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 2. 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与平均故障时间成反比,和故障间隔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故障时间越短,故障间隔越长,则可靠性越好。可靠性与硬件故障率、软件功能失灵度及维护管理人员操作错误有关,同时也与系统成熟程度、市话局配合情况、工作条件、安装情况、使用方法及维护管理水平有关。因此,在选型时应选择用多处理器分散控制的交换机。 3. 适用性问题 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在各种机型进行选择。 选择过程中,应阅读多种机型的说明书,了解其功能和系统结构及一些重要指标,进行调查、咨询。同时要考虑将来的发展,能适应容量的扩充,考虑数据通信、长途电话通信、计算机联网、非话业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尽量选用软/硬件模块化结构、采用脉码调制技术PCM数字传输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另外,根据需要,应留有数字接口,在进行计算机与交换机联网时,应注意数码率一致(64kbps)、电平一致、阻抗相同。 4. 符合进公用网的要求 应了解市话局交换机型号与功能、通信网结构、今后发展曹、信号方式、接口方式等,这样易与当地通信设备接口,进行信号方式等配合,便于联合测试,有利于开通。最好以全自动方式入网,必要时可采用混合入网方式,这种方式可满足部分重要用户直拨,又可节省大量号码资源费。 5. 功能要求问题 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有功能(又称基本功能),另一类是选择功能。基本功能是设备固有的,设备价格包括了固有功能的价格,选型时应考虑性能价格比。选择功能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以后才能实现。 6. 经济性问题 要选用性能价格比高,机型功能适用的机器,同时还要考虑扩容引起的价格阶跃。要从全面来衡量,取总的平均每线价格进行比较,还要对具体项目进行比较,最后根据需要和投资的可能,选用适当设备。 7. 机房环境要求问题 环境直接影响交换机的寿命、通信质量和通信可靠性。应选对环境要求较宽、适应性强、运行安全可靠的设备。 8. 计费问题 计费可分4类:交换机内部通话计费、市内电话计费、国内长途电话计费和国际长途电话计费。计费系统有3种:一种是CAMA计费系统,即集中式自动通话计费系统,也叫长途计费系统,由发端长话局进行计费;一种是LAMA计费系统,即本地自动通话计费系统,也叫市话计费系统,由发端市话局进行计费;另一种是PAMA计费系统,即专用自动通话计费系统,也叫用户交换机立即计费系统。在选型时采用哪种计费系统应根据进网方式和用户性质而定。 9. 维护方面 交换机的硬件维修比较简单,一旦发生故障,只需区分出故障部位,更换备用电路板即可,但对于较大的软件故障,解决就很困难。因而对生产厂家在培训、维修等方面也要有相应的考虑。

1. 安装系统的调试 (1) 通电前的测试检查 ① 检查机房温度(18℃?23℃)、相对湿度(30%?75%)是否符合条件; ② 直流电压检查应在-43?-45V之间; ③ 硬件检查:设备标志齐全正确;印制电路板的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厂方提供的文件是否相符;设备的各种选择形状应置于指定位置上;电池正极汇流接地良好;机架、配线架接地良好;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 (2) 电源系统的检验 测量主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3) 硬件测试 硬件设备逐级加上电源,检查AC-DC变换器和DC-AC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各种外围终端设备自测,检查各种告警装置和时钟系统精度,装入测试程序对设备测试,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4) 系统调试 ① 系统建立功能 系统初始化,将整个程序(系统软件、局数据和用户数据)从磁盘或磁带装入到主存储器。系统初始化有三个初始化级,按照优先顺序分为初始化再启动、硬件再启动和软件再启动。第一次向系统加电或断电后再重新加电,称为初始化再启动,它由保护系统控制完成,自动装载。检测到某些故障时,由自导软件控制初始化启动。硬件再启动除程序不重新从磁盘装入到主存储器外,其余与初始化再启动相同。软件再启动是程序的一种容错技术,包括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的测试及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的测试。 ② 系统的交换功能 该功能包括对每个分机用户做本局呼叫测试,对每条中继线做出局呼叫测试和入局呼叫测试,结合各种呼叫对计费功能测试,对非语音业务进行接续测试及对新业务性能进行测试。 ③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 该功能包括对人-机命令核实,对告警系统测试,进行话务观察和统计,对用户数据及局数据进行管理,制造人为故障进行故障诊断,进行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及进行例行测试等。 ④ 系统的信号方式 验证用户信号方式、局间信号方式和网同步功能,对有组网功能的交换机要验证转发存储号码的能力及迂回功能等。 2. 验收测试 交换机在开通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测试,对全部设备用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全面检验。验收测试方法可参照信息产业部关于程控交换机入网技术要求。若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不能达到要求,应重新进行系统调试。 验收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可靠性测试 在验收测试期间不得发生系统瘫痪。在验收测试的一个月内,处理器再启动指标应符合次要再启动不大于3次、严重再启动0次和再装载启动0次的要求。将要再启动指不影响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影响正在进行接续处理的用户;严重再启动指只影响本处理器控制群内的通话和接续;再装载启动指需要全部软件再装入,它影响整个系统通话的接续。在验收测试期间,要求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8个,由于元器件等损坏,需要更换印刷板的次数不大于0.13次/100用户。另外要进行长时间通话测试,即将12对话机保持在通话状态48小时,同时将高话务量加入交换机,48小时后,应通话路由正常,计费正确,有长时间通话信息输出。 (2) 接通率测试 对于容量1000门以上的程控用户交换机,在配线架上至少将60个主叫用户和60个被叫用户搂到局内模拟呼叫器上,呼叫48小时,观察其中20对主、初叫用户,分批取出总数为2万次的运行记录。要求接通率指标达99.96%。对于容量在1000门以下的用户交换机,在配线架上至少接10个主叫用户和10个被叫用户,然后同时进行拨叫,累计达1000次以上,要求接通率指标达99.99%。局间接通率测试要求在话务清闲时,进行出/入局呼叫各200次,数字局与数字局间接通率应达到98%,数字局与模拟局间接通率应达95%。 (3) 接续功能测试 局内呼叫中,对于正常通话、摘机不拨号、位间隔超时、拨号中途放弃、久叫不应、被叫忙用户电路锁定、呼叫空号等每项测试3?5次,保证功能良好。出/入局呼叫中,对每条中继线做通话测试,保证功能良好。对采用互不控制、主叫控制及被叫控制的复原方式做验证测试,保证功能良好。对用户交换机的连选功能、夜间服务及应答等性能一一进行测试。对各种用户新业务功能也要一一测试。对有计费功能的用户交换机,作各类呼叫通话3分钟,检查计费信息是否准确。在非语音业务通信中,保证不被其他呼叫强插,在用户线上接入调制解调器,传送速率为每秒300?2400波特的数据,检查接收结果和误码率。 (4) 处理能力和过负荷测试 连续进行4小时的忙时呼叫测试,使忙时产生呼叫次数接近控制系统的BHCA值,计算其接通率是否满足要求。当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超出额定呼叫处理能力时,应能自动限制服务等级较低的普通用户的呼出,实行过负荷控制。 (5) 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功能测试 根据人-机命令手册,对常用的人-机命令进行测试,要求功能完善、执行正确。对告警系统功能的测试,要求告警系统装置的可听、可见信号动作可靠,交换机与维护中心间的各种告警信息传递迅速正确,电源系统的故障告警指示准确且记录完整。用人-机命令对局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并通过呼叫证实。用人-机命令执行用户电路、中继器、公用设备和交换网络的测试并输出结果。在处理器、交换网络、外围接口电路和电源系统制造人为故障,验证故障告警和主备用设备倒换,系统应能自动或人工对故障进行分析。诊断程序对故障电路板的定位准确率应达75%以上。对系统初始化,交换系统应能正常运行,模拟软件故障,验证系统自动再装入和各级自动再启动功能是良好的。 (6) 环境与抗干扰验收测试 进行直流电压极限试验(正常供电电压-48V),当直流电压输出为-54V时,进行20个主叫用户、20个被叫用户服务呼叫1h,要求各种操作维护功能正常,接通率达99.9%。将直流电流断电,由蓄电池供电,直流电压为-43V,作上述测试,结果应良好。进行临界温度试验,检查室内温度30℃、相对湿度40%或室内温度45℃时,进行局内呼叫1h,接通率应为99.9%,各种操作维护功能应正常。 (7) 传输指标测试 用各类仪器测试损耗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双向传输损耗不平衡、回波损耗、衡重杂音、单频杂音、量化失真、串音、互调失真、群时延、对地不平衡度、输入端带外寄生信号及输出端带外寄生信号。 (8) 技术文件及备件 验收测试合格后,厂方移交的技术文件和备件应包括:系统文件、维护手册、操作手册、人机命令手册、安装手册、硬件技术手册、硬件技术说明书、电路原理图、电路说明书、程序说明书、程序清单、安装设计文件、局数据和用户数据手册。 验收测试应在输入完整的系统软件、各种局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条件下进行,验收测试的基本要求是:①整个系统应能正常工作;②满足规定的系统故障指标;③所有应具备的功能都能正确执行;④全部设备与备件均齐全;⑤全部技术资料正确无误。 3. 开通与试运转 开通后,试运转3个月,投入设备容量20%以上的用户进行联网运行。若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从次月开始重新进行3个月的试运转;如果障碍率总指标合格,但每月的指标不合格,应追加一个月的试运转期,直到合格为止。

为确保交换机正常运行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必须对交换机进行有效的管理、监视和维护。管理是根据交换机的能力,安排用户的等级,修改路由的选择规则,规定交换机的过负荷控制标准等,目前是使交换机合理地工作。监视是指检查交换机的服务质量、用户线和中继线的运用情况,取得实际话务数据,作为改进管理的依据,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发出可见或可听信号,并输出有关信息。维护是指故障的检测和定位,硬件的重新组合以及软件的再启动等,即在出现故障后,能迅速利用备用资源,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交换机拥有完善的维护操作子系统,具有各种自动监控功能,能发现故障并及时消除故障的影响,保证系统不间断地工作。但还需要采用预防性维护,逐步积累经验,维护人员应能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输出信息和服务观察、话务测量等手段,使系统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1. 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 交换机软件(包括程序和数据两部分)又称为系统文件,对于系统文件,通常采用几级后备的方式进行管理,如将软件存储在内存的主存储器和文件存储器,硬盘和后备磁盘中,同时还可有双重备份,以确保软件正确无误。当主存储器中的软件遭破坏时,系统会自动将文件存储器中的信息装入内存,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个过程称为紧急再启动。如发生重大事故使电源中断,内存中的信息全部丢失,则可将硬盘中的数据重新装入主存储器和文件存储器中。 数据库里一般采用冗余备份的存储方式,数据与程序分离,存放在存储器的指定区域。局数据表述一个交换局的结构状况,包括设备种类、数量、号码分配和路由选择顺序等。当交换局的结构需要改变,例如改变中继方式、增减局向、调整某一局向的中继线数量或新增服务性能等时,可更改相应的局数据,对于局数据的修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顺序进行,并做详细的记录备查。 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状态、话机类型、用户电路设备号码(按用户在机架上的位置编排)、发话级别、受话级别及可以使用何种新业务等。用户数据可根据管理上的需要,通过人机命令进行修改,修改用户数据时只有等到修改无误以后,才通知用户使用。 交换机的管理维护,主要是通过人机对话语言实现的。为防止因错误输入人机命令而使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人为故障,要对输入命令进行严格的管理。 2. 话务量的统计和管理 话务量统计不仅可在验收阶段评定交换机的安装设计是否符合要求,而且可在运用阶段评定安装设计是否合理,并为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为今后扩容设计积累资料。 话务量测量可采用下述3种方式:例行话务量测量、指定话务量测量和波动话务量测量。 ①例行话务量测量由系统自动连续进行话务数据的收集统计,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局内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等各种尝试呼叫次数和各种成功呼叫次数和不成功呼叫次数。 ②指定话务量测量是根据实际需要,输入人机命令,指定话务量测量项目和起止时间,以调查某个公共设备或中继线群的话务量,或对某个路由进行话务量分析,统计结束后,系统自动将结果打印输出。 ③波动话务量测量 是由人机命令启动,实时跟踪话务量的波动情况,了解系统的服务质量,测量处理器的占用率、呼叫总次数和接通总次数并统计中继线群的话务量。测量情况根据指定的输出周期输出。 根据统计的忙时话务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呼叫处理器的实际处理能力;统计出各出/入中继和信号设备等公共设备的数量是否满足需要,是否需要调整;根据各用户级的话务量数据,可以判断各用户级负荷是否均匀,是否需要调整,计算出每户平均话务量,为增容或今后 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根据出/入局呼叫总次数和成功次数,推算出/入局呼叫的成功率,判断接口设备和终端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分类

  xDSL中,"x"代表着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各种数字用户线路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距离,还有对称和非对称的区别上。

  DSL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大类。

1、对称DSL技术

  1)HDSL--High-bit-rate DSL(高速DSL);

  2)SDSL--Single-line DSL,这是HDSL的单线版本,它可以提供双向高速可变比特率连接,速率范围从160Kbps到2.084Mbps;。

  3) MVL--Multiple Virtual Line(多虚拟数字用户线),MVL是Paradyne公司开发的低成本DSL传输技术。

  4) IDSL(ISDN数字用户线) 通过在用户端使用ISDN终端适配器和在双绞线的另一端使用与ISDN兼容的接口卡,这种技术可以提供128Kbps的服务。

2、非对称DSL技术

  1) ADSL--Asymmetric DSL(非对称DSL)

  2) RADSL--Rate Adaptive DSL(速率自适应DSL),这种技术允许服务提供者调整xDSL连接的带宽以适应实际需要并且解决线长和质量问题。

  3) VDSL--Very High Data Rate 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而其中主要的技术有HDSL、ADSL、VDSL三种。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所提出的建议,如UDSL(Unidirectional DSL)、x2/DSL,应用很少。

公司经常有用户单位咨询两台程控电话交换机可不可以实现对接的问题,本文章作出以下三种交换机方案详细介绍.供用户参考。 一、最常用的两台程控电话交换机之间通信接入方案 此方案是把两台集团电话交换机的分机线与中继线相互对接,即一台电话交换机A的分机线接入另一台电话交换机B的中继线,另一台电话交换机B的分机线接入这台电话交换机A的中继线,相互交叉接入。 此方案必须具备:两台集团电话交换机要有多余的分机端口和中继端口线(一般是2-4条线),两台电话交换机同时相互之间拨打取决于相互之间接了多少条分机线或中继线. 常用的两台电话交换机接入对接方案如图:

例如: 电话交换机楼上A的""分机线是8014,8015接入到楼下B的""中继板"端号是第03、04上,而电话交换机楼下B的""分机号码是622,623接入到楼上A的""中继板"端号是第03、04;楼上A拨打B,出局设为""9"', 楼上B拨打A,出局设为""6"',;两台电话交换机设为间接局。 电话交换机A拨打B : 先拨9,再拨B交换机的分机号码, 电话交换机B拨打A : 先拨6,再拨A交换机的分机号码.

自动整形机结构图,整形机结构图解(14)

二、典型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对接通信接入方案(两台交换机用E1数字中继接入,实现两合一)

该方案条件是必须两台是数字程控交换机,需配E1数字中继(PCM 2信令),将在数字程控交换机A上的E1数字中继(PCM 2M信令),通过75Q同轴电缆线连结方式(或远距离通过光端机由光纤连结方式)到数字程控交换机B的E1数字中继上;这种方式是数字E1对接方式,两台数字交换机之间可以同时30路用户通话。 该方案连结方式说明:一种采用同轴电缆直接就可以连结只能在100米内。另一种是两台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相隔距离远,采用光纤连结的方式,通过光端机实现两台数字程控交换机E1对接。 该方案互相对接拨打方法:两台数字交换机可以直接拨号,设不同的字头来分。如:A台为8000-8100,B台为7000-7888,A台拨B台数字交换机方法是: 分机提机直接拨7000,就可以了。 如: 忠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与门诊部采用此方式。

自动整形机结构图,整形机结构图解(15)

三、不采用两台程控交换机对接改为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加光综合传输复用器方式 采用集团电话交换机或数字程控交换机 光综合复用设备组成. 利用话路复用器可以使一个集团公司或一个系统单位共用一台程控用户交换机,不仅便于管理和维护,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远端模块使用。 用光缆传输而不需要通信电缆,话路复用器也可利用n*64K的传输方式一部分传语音,一部分传以太网数据或其它业务,并且直接同具有中国一号信令、中国七号信令或PRI信令的E1接口相连接,实现2M的远端接入。特别适用于有光缆铺设而无电缆铺设,或语音需要保密(如部队)的场合。

自动整形机结构图,整形机结构图解(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