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和谁合葬,老舍与赵清阁合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6:20:50

04

老舍先生既然是使君有妇,自然就不应再把玩这种“玩火的游戏”,一别两宽得了。可他还是难以忘怀神交已久的赵美女,又追到上海。

那边的原配夫人胡絜青,也是马不停蹄追到了上海。目的很简单,我就是要坚决捍卫我的婚姻,我的婚姻我做主。

那边的赵清阁,虽说心仪老舍先生,但舒君你一天不离婚,我自然不能上位,我可不愿再这样不明不白地过日子,我要的是明媒正娶。

总之,三人戏中的男主角老舍先生,太理想,更缺乏*伐果断的魄力,这边不敢向照顾老妈又照顾孩子的原配,提出离婚。那边,又抓住红颜知己赵清阁的手,不忍放弃。两边都难取舍,两边都不会轻易放手。

1946年,老舍先生赴美讲学。临走时,是赵清阁船上相送,两人挥手作别。

在美国,老舍先生还是念念不忘清秀的赵清阁,他发出一封尽现真心的信——

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

但赵清阁是谁啊?那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加美女,她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既然第一步走错了,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那下一步,说什么都要扳回一局。我的要求不高,我只需要你先离婚,再光明正大地娶我。

为了表明心志,赵清阁还专门创作了自传体小说《落叶无限愁》,用主人公的酒杯,去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一个中年人的感情,本质是世故的,偶然的天真,不可能持久!即如你不爱你的妻,可你会爱你的孩子!

老舍和谁合葬,老舍与赵清阁合照(5)

05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被邀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大势所驱,他不得不放弃赵清阁,而与原配胡絜青再续前缘。从此,老舍与赵清阁,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但从北京到上海,书信来往,还是有其秘密通道滴,亲朋好友帮忙了。

男人的钱在哪里,心在哪里,这是一般而言。而在老舍先生内心,终究难以忘怀的还是赵清阁。

女人的直觉,从来都是异常敏锐。对胡絜青而言,太心知肚明了。夫君放不下红颜知己,而自己的内心早已是千疮百孔。

一切在于契机,文革爆发,女人透骨的寒,化为挥洒的剑,胡絜青对夫君的这段情,终究还是耿耿于怀,因此,她写出大字报,这对夫君而言,应是伤口上洒盐,雪上加霜。万念俱灰的老舍先生,在众叛亲离的冷漠中,沉湖自尽……

老舍先生的离开,也让赵清阁陷入了无尽的哀思,她始终无法走出这段情,始终独身一人,晨昏一炷香,用余生遥寄老舍三十年。

在她的床头,抬头可见老舍先生的诗——

蕉叶清新卷月明,田边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

杜鹃峰下杜鹃啼,碧水东流月向西;

莫道花残春寂寞,隔宵新笋与檐齐。

老舍和谁合葬,老舍与赵清阁合照(6)

06

1985年,曾与茅盾先生有过一段情的秦德君,在香港《广角镜》月刊上,发表《我与茅盾的一段情》,将这段往事呈现在读者前。

秦德君把自己所有的不甘与屈辱,到底转化为多彩的文字,并用文字这个酒杯,浇自己久积不愈的块垒,以及呈现茅盾先生的AB两面。

赵清阁,曾就秦德君一事,写信给周公夫人邓颖超。言外之意,她也很有意写出一篇《我与老舍的一段情》。但邓大姐回信中,对秦德君的不满与责备,毫不掩饰——

最近,你来信提到秦德君,此人,我深知她的底细。你提到她最近在香港发表过去的情况,我认为不仅无聊,而且也很无耻,能够相信她的人可能不会多的……

终究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在秦德君看来,如烟往事,说了矫情,不说憋屈。在矫情与憋屈之间,她终究选择了矫情,而决不憋屈自己。

而赵清阁,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1999年,赵清阁走完了自己悲情的一生。生前,她将老舍先生的所有书信,终究化为纸灰,不留一字。在老友眼中,这是一份史料,更应永久长存。而在当事人赵清阁内心,私人化的书信,我只想说与自己倾听,至于其他人的看法,我早已不care。

老舍和谁合葬,老舍与赵清阁合照(7)

男女有别,男人看到的,是价值;而女人终究在意的,仍是一份情义。补充一句,与老舍先生合葬的,还是他的原配妻子胡絜青。

赵清阁走后,老朋友杜宣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独身可以,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们。

深以为然。

如果昔日可以重来,赵清阁还会如此选择吗?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