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乞丐诗,乞丐藏头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6:56:21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像上文中那位宁可饿死,也不恳接受他人施舍的饥饿者,是少之又少,所以,才产生了一个古老的职业——乞丐。据说,有着文圣之称的孔子,困饿陈蔡时,也曾让子弟颜回出去乞讨。“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音cuàn,意为“ 烧火做饭”)之。(《吕氏春秋》)”还有明太祖朱元璋,未发迹前,也曾行乞江湖。向人行乞,圣人与君王都做得,因而,普通人更做得。

千古第一乞丐诗,乞丐藏头诗(5)

做乞丐看似是件丢人的事,但是,如果行事得当,也可流芳百世的。比如清代就有个名叫武训的乞丐,终身行乞,却得到群众拥护、朝廷表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武训终身行乞,自己却不留分文,而是用来兴办义学。

武训,道光十八年农历十月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20岁时当了乞丐。30岁时,靠行乞所得,在馆陶、堂邑、临清3县置地300余亩,从而正始开始兴办义学。

千古第一乞丐诗,乞丐藏头诗(6)

​武训原名武七(因在家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训这个名字,是清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取“垂训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

武训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他毫不理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千古第一乞丐诗,乞丐藏头诗(7)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的义举,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武训将一生乞讨演绎成人生大爱,被人誉称为义丐。

同样在清朝,还有个无名诗丐,因为一首《绝命诗》,而天下闻名: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诗中的“歌板”,本系古代艺人演奏时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竹板,用于打出歌咏的节奏,在此借指乞丐讨饭时唱曲的敲打节奏的竹竿。“黄犬”,即看门狗。

千古第一乞丐诗,乞丐藏头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