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和借调借用有什么区别,借调和借用哪个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7:51:36

抽调和借调借用有什么区别,借调和借用哪个好(1)

01

细数机关借调乱象

借调,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有被借调的经历,或者有与借调人员一起工作的经历。借调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好像跟老百姓关系也不大,但其实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等关系不浅。

【借调现象比比皆是】

张华是广西一个乡镇的公务员,2013年至今,他被借调至县重大专项活动临时机构。“借调都没征求过我的意愿,我个人开始是很不愿意的。”张华说,他的基层工作年限未满两年,所以即使干得再好,最后终归要回乡镇工作,而那时面对的,可能是物是人非的工作环境

张华表示,原先在乡镇工作比较繁忙,事情很杂,比如调解纠纷、计生、民政等,基本是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借调过来后,由于许多任务是领导直接交办,出了错可能会影响全县,他必须处处小心,谨言慎行,虽然工作比乡镇相对轻松,但心理压力很大。

目前,像张华这样的借调人员很多,可以说比比皆是。

对地方组织部门而言,一个头疼的问题是被上面借调的人员回来后还需解决其级别问题

一位县级编办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地方借调比较常见的一是机关向事业单位借调二是系统内上级主管部门向下级单位借调,这种情况在卫生和教育系统特别突出。“有的借调人员一借十几年,远远超过了规定期限。”这位编办人员说,他负责该县县直单位的机构编制年报工作,每年单位报来的人数都与实际对不上。一查,不少是借调后在编不在岗的,有的借调时间太久,原单位里的人都忘了这茬事,还以为借调人员早已调走了。

“短期跟班学习,或者临时抽调完成某项紧急任务是可以借调的,但长期借调不符合机关人事管理的原则,也不符合中央和省定编定岗的相关规定。”湖南省人社厅一位处长对记者表示。

很多干部群众对借调乱象反映强烈,清理违规长期借调人员曾被多省作为一项重要整改工作来抓。

这暴露了当前各机关单位借调人员之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单位和部门借调人员甚至成了干工作的主力,而一些地方对借调乱象的清理整顿也并未完全落实到位。

违规借调致“机关病”丛生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借调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借调人能开阔视野、学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二是促进上下级单位的交流沟通,方便一些工作的开展。但是,长时间的违规借调也存在很多弊端,容易滋生一系列“机关病”。

第一,基层“失血”现象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能被上级机关看中的,基本上都是下级单位的“业务骨干”。一旦这些人被借走,很多由他们承担的工作往往无法开展,群众来办事根本找不到人。此外,由于这些人长期“离岗不脱编”,导致基层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人,以致“人才断档”越来越严重。

很多地方新考上的年轻公务员报到时接到通知,直接去城区政府办报到,其所报考的单位一天都没待就被借调走了。

第二,上级机关“人浮于事”。某市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被借调期间,其所在科室的领导把急事、杂事、难事、辛苦事全都交给他做,每天忙着写各种材料,到处跑腿送这送那,有时甚至还要帮领导取快递,办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私事。更让他气愤的是,科室一些在编人员反而“无所事事”,东看看,西逛逛,悠闲得很。

“借调带来的一个怪现象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某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说,借调对部分已经在编在岗的人来说,容易滋生庸懒散心理,“船到码头车到站,反正我是已经在这里的,你是借的,就是来帮忙的,你得多干点。”

第三,劳资关系错置,易导致基层单位不团结、不安定。一位被长期借调到市里工作的湖南省某县电视台工作人员说,因县级电视台工作压力大,效益一般,创收任务重,单位多数班子成员和一线职工对他意见很大,认为他是在“吃空饷”,是整个单位的包袱、累赘,甚至有班子成员直接跟他摊牌:“你要么回来,要么彻底调走。”

第四,借调容易助长“跑部钱进”、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一位曾在某省直单位借调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一些有项目、有资金的强势部门,根本不需要主动开口要人,很多基层单位是争着抢着“送人”。一旦在这些强势部门安插自己人,跑项目、要资金都会方便很多。

第五,影响被借调人的工作生活。多位被借调干部告诉记者,如果长时间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原单位的工作和同事会越来越生疏,原单位评优评先、晋升职称职级,享受福利待遇也要“靠边站”。另外,由于借调单位往往与原单位不在同一个城市,被借调也就意味着长时间无法照顾家庭。孩子老人生病不在身边,夫妻长期分居感情冷淡,甚至拌嘴闹离婚,在借调干部家庭中也不少见。

抽调和借调借用有什么区别,借调和借用哪个好(2)

02

“漂在机关”众生相

“漂在机关”,许多借调人员都这样形容自己。不管是自愿的借调,还是被单位安排的借调,借调人员一方面感到幸运,认为机会之窗在面前打开,一方面又常常有一种患得患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在不少人眼里,他们攀上了高枝,其实许多人是“进退两难”。其中的甘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身份尴尬

“自从被借调以来,我就一直在啃老。每个月拿着500多块钱的基本工资,不啃老都不行啊。”潘阳说。潘阳是一个乡镇公务员,如今被借调到县政府部门工作。

在借调之前,潘阳的工资分两部分发:一部分是由财政负担的基本工资,500多元,一部分是由乡镇自筹自支的阳光工资,2100多元。基本工资月月发,阳光工资是每个季度才统一下发。

在乡镇工作,住宿有员工宿舍,吃饭有单位食堂,500元的基本工资即使不够用,左借右借,熬过一个季度拿到阳光工资就宽松了。但到县城工作,经济上立马捉襟见肘。更凄惨的是,他的阳光工资也没有了。

潘阳说,作为借调人员,他的工资由原单位负责,但考虑其长期被借用,且与原单位的工作全脱钩,原单位除了每月按时给他发放500多元的基本工资外,剩余的每季度发放的阳光工资和其他福利一律暂停,而借调单位又不负责潘阳的工资福利等。

相对于潘阳来说,何屹轩就幸运多了。何屹轩也是一个乡镇的公务员,工作两年之后,因为县里一个部门需要从乡镇抽调年轻人充实力量,何屹轩就被借调到了该部门。

“考虑到我们年轻人的不容易,原来乡镇的领导保留了我的全部工资和福利待遇。”何屹轩说。不过,这也是有代价的。何屹轩为了表示对乡镇领导的感谢,原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脱钩,周一到周五在借调单位上班,周末则赶回原单位加班。

这是借调人员普遍面临的身份尴尬,他们的编制、级别、考核、工资等在一个单位,而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短时间还好,如果长期借调,对人的折磨就太大了。

王阳是广西基层的一名教师,前几年从学校借调到县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今年已经36岁的他自嘲道:“我现在成了一个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公务员的‘务工员’”。每当朋友问及他借调到县城的工资待遇,王阳只能是苦笑。“说实话人家不信,说多了又显得虚伪。”

“我现在每月2400元工资,不享受借调单位的任何福利待遇。”王阳说,想想自己的生活状态,真可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和王阳一起借调上来的5个人,有两个打报告回去了,有一个说做到年底也准备回去,还有一个干脆辞掉公职下海了。

王阳说,刚借调那会儿觉得自己很牛,老婆也很高兴,认为想往上发展有了更大的平台,没想到如今是“进退两难”。“想回去已经回不去了,原来的业务生疏了,还有同事、领导怎么看我?”王阳说,“下一站,我该何去何从?”

【心理纠结

刘文贵是湘东某县直单位的班子成员,副科级干部。2012年,他被借调到市委的一个单位参与重点项目工作,一晃已经4年多了。

“被借调到市里工作,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平台大了,接触的人层次也高了,看待问题的视野自然也就宽了,得到的锻炼跟以前相比肯定也大不一样。就我个人来说,我感觉4年多借调经历对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刘文贵说。

但是有得必有失。由于刘文贵长期不在原单位工作,班子成员和单位职工对他意见很大,认为他不在单位干活还要拿工资,跟“吃空饷”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已经不给他发放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的奖金了。

“原单位同事对我的议论也很多,他们的态度是,我要么调走,要么回来工作,不能再这样‘自带干粮替人打工’。”刘文贵说,他想留在市里,但是不好解决。“我怕一直拖下去,将来两头不落好,现在一想这事就头疼。”

某地组织部工作人员刘涛说,借调时间短还好,时间太长,超过一年,回去肯定有影响。领导会觉得这个人不踏实,不信任了;自己没能留下来,也觉得没面子。另外,升职都是论资排辈,你走了别人上来了,你回去只能从后面再排。

肖洪云就有这样的经历。他是广西的一位基层选调生,刚到乡镇工作没多久,就收到了县委组织部借调3个月跟班学习的电话通知。

按照规定,选调生在乡镇工作未满2年是不允许其他部门借调的,所以有些部门借调下级单位的工作人员帮忙不会有正式的文件,只是通过与乡镇主要领导私下沟通的方式把人“借”上来。肖洪云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意味着他的这一段工作经历不会被记录在个人档案。

从2013年到现在,肖洪云已经被借调了3次。与许多借调人员一样,“借而不调”给他带来许多困扰。“大多数单位从下面借调干部是为了‘应急救火’,说好的借调6个月,到期后往往一再延期,领导说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大不了打个电话填张表。”肖洪云说。

同时,既然已经借调离开了原单位,一般情况下原单位的一些重要机会就与借调人员无缘了。

在第三次被借调之前,肖洪云已经被任命为乡镇团委负责人,这意味着在下一次乡镇团委换届时,他就能成为团委*,享受副科级待遇。但因为被借调了,乡镇党委只能重新任命其他人。“我这一借调,是两头不靠岸。”肖洪云说。

前途难测

对于借调人员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正式调入借调单位。但是这里面没有一定的规则,不仅要凭本事、凭关系,还要看运气。

2013年,湖南省委直属部门处室干部调整,一位干事被调走,需要一个既对业务有所了解、文字功底不差,又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的人来补缺。易小文由于和该部门打过交道,领导对其背景和能力比较放心,于是被借调了过来。

“到借调单位报到后,我就接替了调走的那位干事的工作。事务繁杂,挺忙碌的,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工作一年多后,处室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比较认可我,于是就和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调过来,我当然回答说同意啦。”易小文说。

在记者采访的借调人员中,像易小文这样幸运的实在少之又少。不少借调人员试图通过透支自己的时间、精力,加倍努力地工作来赢得机会,但并不一定都能成功。

一位有过借调经历的公务员赵婷婷说,对年轻人而言,借调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很想去更大的平台,一方面又觉得最终调动的胜算很小。借调有时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耽误了机会。“我借调的时候,一开始很高兴,但没多久就有了担忧。”

抽调和借调借用有什么区别,借调和借用哪个好(3)

03

借调乱象亟待整治

临时借调,有时是难免的,但太过随意的借调,无疑背离了行政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管住“不借白不借”的冲动

“借调的随意性很大,有的地方有规定,有的地方没规定,即便有规定也未必去执行。因为有的是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下级部门谁又敢说不呢?”安徽一位县级编办人员说,上级部门想借就借,想借多少就借多少,有的借调完能够留下,有的借调完就得走人,“是否能留,留多少,全无规定。”

“能力强的,谁都想借过来用。”某省一基层单位负责人说,借调是“免费午餐”,说白了就是找人过来白干活,工资、福利、编制都在原单位,借调单位不花一分钱,还不用考虑借调人员下一步的晋升任职问题,导致“上级向下级借,行政单位向事业单位借,不借白不借”。

上级单位要借人,拒绝了,就意味着得罪人,以后的工作很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下级部门很少有说不的。“借调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但具体操作中时间不确定,拖的情况很普遍,我们也不好得罪上级机关。”某高校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近5年来,该校有多名教师被借调,借调部门主要是上级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

“让乡镇一级能留住人才”

从下级部门借到上级部门,或从乡镇借到县城甚至省城,平台更大,视野更宽。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被借调时,很多基层年轻公务员都心向往之。

“尽管借调并不意味就能调上去,但毕竟给了我们基层年轻人一次展示能力的机会。”某市基层公务员小张说,“哪怕不成功,领导也能看到我们的努力。”

广西某镇党委组织委员介绍,由于基层人手本就不够,一些入职没多久的年轻人常被借调走人,她在邻近乡镇工作时就曾一度身兼4职,同时兼任镇办公室主任、纪委副*、妇联主席等,而同期兼职最多的一个同事一度身兼6职。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许多乡镇普遍存在。”该组织委员说,在乡镇工作的待遇、发展前景不被看好,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低,很多年轻人愿意被借调,甚至自己找门路求借调。

“对基层干部的政策倾斜应进一步加大,如提高下乡补贴及相关待遇,让乡镇一级能留住人才。”该组织委员建议,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政策照顾,对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防止人浮于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普遍增加,工作任务和人手不成比例,只能依靠借调人员开展工作。

“事实上不少单位忙闲不均,有的单位很忙,有的单位工作没那么忙却有很多编制。”某地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在不同级别、不同系统的单位内,忙闲不均非常普遍。

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倪宏涛建议,应根据“职能清单”科学确定编制数量,以事设岗,以岗定人,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职能减少、编制富余的部门可以缩编,职能增多、编制紧张的部门可以适当扩编。同时,要加快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的步伐,该下放的权力一定要下放,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事务性工作交给中介机构、社会组织。

“管得太多,什么都要管,还有繁琐的文件、会议等,是导致一些部门频频借人的主要原因。”一位接受采访的基层领导说,政府部门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表示,应不断加强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对“为官不为”、人浮于事等不正之风坚决予以惩治,该调动的调动,该辞退的辞退,切实纠正一些机关干部不想事、不做事、“出工不出力”等懒政行为。

来源:七一客户端/《半月谈》

(编辑:唐浚中)

抽调和借调借用有什么区别,借调和借用哪个好(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