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用立体字怎么写,周年立体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9:09:15

70周年用立体字怎么写,周年立体字(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

《书法报》特策划“八一专题”

本专题分为

军旅艺事

军旅书家书法作品选刊

篆刻作品选刊三部分

特邀军旅书家、地方作者

以饱含真情的文字和书法篆刻作品

共同为强国兴军汇聚精神力量

70周年用立体字怎么写,周年立体字(2)

军旅艺事

戈壁沙场军旅情

■张坤山

2018年1月,寒风凛冽,接到通知,我穿上迷彩服冬装来到北京站,与全军20余名书法家集结,乘火车到朱日和训练基地采风并慰问那里的官兵。

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我军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进入朱日和基地,首先看到了旷野无垠、茫茫沙漠的训练疆场,疆场上满身血性、斗志昂扬的官兵正在奋力练习*敌本领。我们站在训练场,生发无限感慨。这里没有歌舞升平,没有市井喧闹,完全是紧张有序的训练状态。

在欢迎仪式上,我受委托作为书法家代表致辞,向训练一线的官兵送上温暖,向他们学习致敬。军委机关的同志代表军委首长向他们赠送了50余件书法作品,并张挂在指挥楼、俱乐部和会议室等的墙壁上。这些作品全部是从全军“鉴古开今”书法展览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力作,内容都是激励斗志、振奋精神、精忠报国、追求上进的古今经典名句。

慰问笔会现场,站满了来自基地的训练标兵和基层一线士兵代表。20余名军旅书法家激情泼墨、奋力挥毫,为官兵们书写了数百件作品,并亲自送到他们手中。官兵们说,军旅书法家们千里迢迢送来墨宝,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报国斗志。

日将落,出军帐,伫立在训练场,遥望渐渐褪去的硝烟,最后一抺余晖使天空变得色彩斑斓,映照在大漠戈壁深处。战车轰鸣而过,雄鹰振翅翱翔,远处传来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悠扬歌声。情到深处,浮想联翩,心潮起伏,你会联想到古老的书法与古战场竟相映成辉。如何让传统的书法艺术紧贴时代?走进军营,走向戈壁滩的训练场,或许就是书法家们心中所常常思考的“笔墨当随时代”。

难忘洋桥书法培训班

■杨明臣

一晃近20年过去了,许多记忆已渐次模糊,但2003年夏天,在北京空军某部举办的全军书法培训班,至今难以忘怀,整个过程犹在昨日,历历在目。

那时正值全国书法活动蓬勃兴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征稿在即,解放军总政治部拟对全军书法骨干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经机关部门的协调,确定培训地点设在洋桥附近的空军某部。

培训班七月初开课,九月末结束,历时三个月,始终得到总政首长、机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首长专门作出批示,宣传部的几位领导多次到班上看望学员,鼓劲打气。李翔同志(负责全军美术书法工作,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几个月吃住在班上,抓具体工作。学习场所宽敞明亮,每人一张宽大的写字台,笔墨纸砚充分保障。正前方的舞台两侧,挂着巨幅标语“民族传统,军旅气派;突出个性,求新不怪”,指引着培训班的目标和方向。

师资是一流的,先后聘请了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刘艺、刘炳森、钟明善、张海、张荣庆、邱振中、孙晓云等几十位专家学者授课,请张荣庆、张道兴等轮流坐阵现场,面对面指导,随时解答每个学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请当时部队中的中国书协理事张坤山、刘洪彪、曾来德、苗培红担任辅导员,分组负责,因人施教,帮助每个人调整方向,确定目标,提高眼界,解决技术难点。

当时的学员有30多位,都是根据既得成绩和在军队书法活动中的表现,从全军十几个大单位挑选出来的。现在能记起来的有王学岭、李有来、龙开胜、张维忠、谢少承、钟显金、倪进祥、丘仕坤、郑小成、陈联合、丛荣启、颜振卿、李小成、张开、赵嘉符、靳军民、徐树良、王卫军、赵山亭、马未定、耿峰、王冰、李沾、欧阳明利等,这些人酷爱书法,热心部队文化建设,不少已经在书法专业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

学习氛围紧张而活跃,携手又独立,每个人都非常珍惜,非常专注,听课认真,训练刻苦,每天教室里墨香四溢,纸笔纵横。有的日复一日打造一种书体,常常数十遍书写一幅作品;有的反复摸索各种形式,自己剪裁拼贴;有的几个人形成一个小沙龙,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有的冒酷暑写到深夜,三五相约到大门外吃点夜宵,回来继续练。每周在教室四周悬挂学员习作,搞小型展示,请老师点评,互相观摩。

70周年用立体字怎么写,周年立体字(3)

杨明臣 行草小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业之前,对报送第八届国展的作品进行逐人逐件“会审”,派专人往西安送稿。评审结果公布以后,参加培训的人员中获奖、获奖提名六人,绝大部分入展,充分反映这次培训的成果。这次集中培训,既是为迎战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的一次淬火冲刺,又是军队书法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意义非常深远。首先,它促进了部队书法创作水平的跨越式提高,经过这段集中高效的训练,原来水平较高的部分人员,在理论素养、创作理念、审美取向等方面得到新的提升;原来创作能力较弱的一部分人员,明确了方向,夯实了基础,为以后的学书道路积蓄了力量,军队整体书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一种团队阵容。

其次,是为军队乃至全国的书法事业培养了人才,参加培训的30多人中,后来有不少人成为中国书协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市书协主席团成员等,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他们用精品力作讴歌时代、服务基层,发挥着文化生力军的作用。

第三,产生了“森林效应”,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一棵独苗不好长,稀稀疏疏也不好长,只有达到一定密度,一定高度,才会比着长,挤着长,抢着长。这些同志回到部队,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联系,经常交流切磋,互勉共进,又培养带动了新生力量。

洋桥书法培训班是部队书法爱好者经久乐谈的话题,每个参加过的人,都经常回忆起那段紧张、快乐、收获满满的日子,自豪地称它为书法的“黄埔一期”。

青青水中蒲

■王学岭

小时候,家里的枕头芯是蒲绒的。闻起来清香,睡起来软韧,伏天里出点汗还不溻脑袋,特别舒服。这种蒲绒是蒲草成熟的花朵部分,摘下来处理好,就是香蒲绒了。夏日它成熟之际,远望去,就好像一丛丛大号的狗尾巴草,在河边、湖畔随着清风唰唰地摆动枝叶,清幽恬然。蒲草绿绿的叶子采摘下来还可以做席子、垫子等。在取绒摘叶之前的季节,蒲草脆嫩的根茎还可以用来做菜,所以它也叫蒲菜、蒲儿菜。从水里拔起一根蒲草,剥开根部附近的青皮,就可以看见这洁白可爱的甜芯了。趁着新鲜咬上一口,真是清香,它微微的清甜会让人觉得童年理应是这般淡然美好。一次摘多了,还可以腌渍起来慢慢吃,加上醋、糖、盐等,又不经意地让人想起风吹露白的湖边湿地,那风是涩的、露是沁凉的、草滩是温馨可喜的。

我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最爱这种蒲菜。

每到夏初,我便知道,先生伉俪又记想我老家的那片龙湖了。每年习惯如此。白天收集蒲草,掐头去尾,中断并不剥折,趁傍晚带着水湿气和些许泥香运到北京,直奔先生家。到家后,先生、师母等人就围坐一圈,开始剥蒲菜。用来剁馅包饺子的、做菜吃的,一一分别挑选出来。一时间,湿漉漉的香甜就渐渐弥漫开来了,在先生看似随意的闲谈话语中,一点一点地,由混青间绿的迷迷茫茫,就变成了洁净明白的收获。谈笑声、询问声,还有先生和师母的睿智诙谐,都在时间里慢慢地积攒了起来,不管何时,都可以沉思和回味。

70周年用立体字怎么写,周年立体字(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