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毕业很多年或者才毕业的人,看到如今国家重理轻文(特指英语),会有如何感想,我这睡不着就莫名其妙想到这里了,我已经大学毕业十年,可以说英语、语文一直是我学业中的深渊。
小学时(3年级之前)我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因为数学好语文不好,4-6年级之后增加了英语,我的成绩就在班上中等偏后的位置了,到初中因为增加了物理、化学、生物,虽然同级人从60人暴增至200人,但我的成绩排名却直接顶到全校前20了,之后成绩稳重有升稳定在了全校前10,但语文英语我一般都只是及格分上下徘徊,不知怎么就是学不进去,但是研究理科题我可以通宵达旦没有睡意,幸好那时中考英语是背一本书,背下就可以,我算是压着区重点线2份进了线,高中以后全校算上省外蓝印生,大约1200人,我的成绩一直徘徊在100-150名这样,没有进重点班(这个我目前仍不认为是遗憾),等高考时,你们知道的,一般都比平时要考的多一些,但是我的理科成绩已经接近封顶了,题容易一些于我完全没有善意,偏科严重的我平常语文英语在85-95之间徘徊,我那是高考还是估分制报志愿,试问谁有信心给自己估分到115?我记得那时听到班里语文英语数理化生平均分都很高,好像语文英语的平均分接近140,数学的接近135,理综接近230,但是我却没有感受到高考题容易带给我的丁点善意,就这样,我考的并不理想但是我并不想复读,因为我知道文科需要积累,我没那个把握,理科难有质的突破,所以就去湖北上了个211,大学之后安稳工作。
现如今因为科技封锁,又开始提出那个小时候听过的口号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其实一直不明白,我们这属于什么特色?教育培养人才天经地义,但是为什么不能选择呢?初中罗列天文、地理、音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舞蹈、绘画等等基础学科,家长陪学生选择其中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有个最低学科必修数量要求),然后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以及特长做定向教学,学生学着自己喜欢的知识,事半功倍!然后高中进行专业分类(理科类高中、文科类高中、艺术类高中),学生根据初中的选修课程进行高中学校的报取,然后全学校都是兴趣相同或相近的人,学生之间又可以相互学习促进,教学资源也可以有的放矢,高考再根据高中的学业情况进行报考,那很多人都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或者工作,试想一下,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既可以满足精神生活,它的回报又可以满足物质生活,那居民幸福指数会提高,科技进步也不用特色引导,学生还可以提前放弃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强制他们学习,但当强制条件失效了,又有多少学生会坚持学?感觉就是在浪费时光和资源)
以上全是自己的猜想,别对号入座进而引起不适[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