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动物都离不开阳光,鱼也一样
动物都离不开阳光,鱼也一样。另外白天太阳升起后阳光首先照射在上层水草、微生物上面,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太阳晒不到的深水植物反而要消耗氧气,造成不同水层含氧量不均现象,鱼儿的趋氧本能促使它更喜欢游向氧气充足的地方。
小结:温差、氧气和阳光是导致鱼儿乱层的主要原因,我们钓着钓着窝里没鱼了,大部分原因并不是鱼儿不吃食了,而是鱼儿出于本能跑到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去了。
三种方法找回“消失”的鱼口找回“消失“的鱼口要有一个前提,要善于辨别出鱼浮头和鱼离底的不同。鱼浮头是指鱼儿因水中含氧量较低而造成的鱼儿集体仰头将嘴巴露出水面呼吸氧气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水里严重缺氧,无论如何鱼儿是不吃食儿的。除这种情况以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办法来应对中午鱼口不好的情况:
鱼儿变换水层时,我们可以采取钓离底的方法应对
1、钓离底
- 首先重新调整浮漂,建议半水空钩调四目,挂饵钓二目;
- 找到底后,向下撸漂座10cm,下钩试钓。
- 如果还没口,就再上下拉漂座10cm,然后重新挂饵试钓。如果依然不口,继续向下撸漂座10cm,直至有鱼咬钩为止。
- 在离底操作过程中,如果经常发生截口或者上顶现象,那说明钓底了,可以再反方向上撸漂座。直到找到明显的下拉黑漂即视为找到了鱼儿所在水层,集中定点钓这一水层即可。
- 钓一段时间后如果又没口了,我们可以继续调整漂座位置,重新定位鱼儿所在水层。
2、找浅水
初夏早上九点以后,鱼儿趋向到浅水区活动
一般情况下,九点以后鱼儿向上层浮动。这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通过挪钓位的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原来的地方水深1.5米,我们可以重新找个水浅一点的地方重新钓底,相当于变相钓浅。结合小编实钓经验建议大家在接近水草的浅水下钩,这里不仅食物丰富而且氧气充足,是鱼儿喜欢聚集的场所,在这里下钩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天然的鱼窝。
3、打飞铅
在实钓过程中大家经常发现越是个体小的鱼起伏越快,那些个体相对较大的鱼离底较慢。比如浮钓白条或者鲫鱼时,钓半米深时钓起的鱼儿个体多偏小,钓一米水深时个体就明显偏大了。所以在鱼口不好时,还有一个大、小鱼兼收的办法,那就是打飞铅。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打飞铅的应用技巧:
打飞铅钓法可以大小兼顾
- 调低钓低,比如调二目钓一目,目的是为了延长子线和钩饵下摆的时间以方便鱼儿截食。当然这是一个细节调整,保持原调目钓目也是可以的。
- 把铅皮座向上拉动一段距离并用太空豆固定,拉的距离越大,子线的摆动幅度越大、下降速度越慢,具体情况可根据具体渔情判断,小编个人习惯是先拉20cm小飞铅,如果没口就继续拉大距离。
- 应用此钓法尤其注意观察抛竿后漂目的变化情况,一切符合常规的中途停顿、上顶、快速下拉都是中鱼信号,遇到这些漂相果断扬竿刺鱼即可。
小结:应用以上三种办法时,建议采取多逗漂的方式吸引鱼儿的注意力,另外在饵料味型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力求做到味型减淡、饵团小而饱满、适口性好,通过这些方式找回“消失”的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