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杂种香水月季,“大法兰西”(La France)。形态已经有些近似我们今天送给对方的“玫瑰”。目前其亲本已绝种。
但第一个培育出杂种香水月季的吉洛特并没有成为“杂种香水月季之父”。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系统培育的重要性,和其他的培育师一样,他们都是将花的种子混合,耐心等待两三年,最后接受那个未知的成果。“大法兰西”诞生后,吉洛特也没有保留纯正花种的手段,最后在不断的杂交培育中,“大法兰西”也就此在混合的基因中消失,没能保留下来。
勒内·维多利亚玫瑰,经常会在19世纪欧洲油画与家具中看到的品种。由波旁玫瑰杂交而来,用于向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进献的花卉。
而贝内特就不一样了。
他本来是个养牛的农民,在授种方面非常有经验。1879年,贝内特成功培育出了十种不同的“杂种香水月季”,而且,他还能把这些新品种的亲本花种完好地保留下来。法国协会非常喜欢贝内特培育出的杂种香水月季,但也陷入了纠结,因为杂种香水月季的风靡势必会让法国本土培育的蔷薇玫瑰黯然失色。论外观,杂种香水月季也与传统的、象征法兰西文化的玫瑰花相去甚远。
《时间的玫瑰》,作者:(日)御巫由纪,摄影:(日)大作晃一,译者:药草花园,审校:王国良,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
既然法国协会迟迟不肯给予相应的荣誉,贝内特便将目光投向海外,将更多品种的杂种香水月季引入到美国,在另一块大陆上大获成功。这就是贝内特在当时并不受待见的原因,每个花种培育师都会有名利双收的愿望,但贝内特的吃相有些过于难看,协会成员们发现这位育种师的本质不过是个商人,他在杂交月季上投入了精力,无非是因为这项事业可以获利颇丰,至于对玫瑰花本身的喜爱——假如种土豆能获得更多金钱的话,贝内特会毫不犹豫地拆掉温室改成农田。
直到贝内特去世后三年,法国协会才给予了这位改变了花种培育的人一点口头上的荣誉肯定:
“确实,他对我们协会从未友善过,但是作为玫瑰新品的培育者,他最应该被怀念。”
因此,我们今天收到的“玫瑰花”是浪漫的象征,但发明了它的人,可真不是个有什么浪漫情怀的人。
《蔷薇秘事》,作者:(英)彼得·哈克尼斯,译者:王晨、张超、付建新,版本:涵芬博物|商务印书馆2018年9月
绝种的残酷
最后,我们说一下很多玫瑰品种在历史中昙花一现而后消失的原因。
就以上文提到的“大法兰西”为例,不光是种植者吉洛特没有保留亲本花种的手段,即使他有,这个品种的玫瑰也很难继续留存,因为经过人工杂交培育后,花卉的基因发生了变化,染色体减少到了21条,也就意味着,“大法兰西”完全没有传播后代的功能。
所以很多品种的花卉,我们只能在小说和油画中看到,或者,只能从后续杂交品种的照片中,看到一些原始版本的痕迹。杂种香水月季的全球性统治力,也与它的花种留存优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