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0年夏天,去湖北演出时,
一个接待他们的年轻姑娘,忙了一整天,
在凌晨一点时,竟当众崩溃大哭。
他的心被猛地蛰了一下:
“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
他懂那种脆弱,因为他用5年时间才走了出来。
如何找回让内心平静的力量?
“我情绪不好,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
就喜欢一个人在外面一直走一直走,
直到心可以安静下来,能跟自己对话为止。”
第二年,他发起了心灵建设类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
和12名志愿者历时11天,跨越2000公里,
行走过“世界屋脊”西藏,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
以亲历者的身份看世界,聆听内心的声音。
“行走不是我教的,出生你就会;
内心安静不是我教的,你原本就会。”陈坤说。
推掉了无数片约,
陈坤想通过这个公益活动抚慰现代人的脆弱。
不过一开始做这个项目时,
陈坤身边的大部分亲朋都不同意。
“他们觉得太抽象了。”
太抽象的东西,在一个希望马上看到结果的时代,听起来充满风险。
为什么?
没有回答太多为什么。陈坤只是做出决定后,
认真热烈地付出了自己的100%,
不奢求、不妄念,平静但坚定地行走。
犹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一样——
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
走路的时候,我就只管走路;
如果我必须打仗,
那么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样,
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
05
开始,有人觉得陈坤只是玩一票“行走的力量”而已,
没曾想,接下来的每年,陈坤宁肯推掉片约,
也会带上一帮人消失在远离城市的无人区。
陈坤黑了,不再是奶油小生;
也温和了,不再是浑身带刺的青年。
譬如,不会喝酒的陈坤,学会了喝酒。
“陪您喝酒,让您高兴一点,给我们盖个章,
让这个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这不挺好?”
这还是陈坤内心的骄傲:不服输,与自己较劲。
有了目标,就一定要达到。
也是他与世界的和解: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
以前的他,活在一个不容侵犯的世界里,
现在的他,开始与世界握手言和。
再被提起私生活时,他竟自我调侃:
“如果可以推动电影,我愿意这么做。”
再被质疑公益作秀时,他竟也能释怀:
“请允许我用自己微薄的影响力去推动一些有益的事。”
这是一份平静的自信,而不再是一份喧嚣的骄傲。
06
第一次行走结束不久后,陈坤出了一本书。
开始的题目,陈坤自拟为《丑陋的陈坤》。
但一下就被编辑否了:
你成名成功,你盛世美颜,
怎能叫“丑陋的陈坤”呢?
但陈坤却说 :“这个标题承载了一个态度:
我其实和你们每个人都一样,
我没有那么完美,
我也只是一个有缺憾有丑陋的普通人。”
只是在编辑的一再恳求下,
陈坤才同意把题目改为《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对自己丑陋的一面,
陈坤不止有认知,也有坚持。
那次行走刚结束,有杂志请陈坤拍封面。
工作人员让陈坤洗澡,换身干净衣服,
陈坤拒绝了,
因为“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在工作人员的百般恳求下,陈坤才勉强答应,
但最后还是坚持穿了一件十几天没脱的脏衣服。
这正是陈坤行走路上的感悟:
接纳,是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平静,是平静面对丑陋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