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是为了弘历,学诗词是为了弘历,生孩子也是为了弘历。
她没想过自己进宫的时候,就是一颗棋子。她没想过自己喜欢什么,她只觉得弘历喜欢纳兰词,那么她就喜欢纳兰词。甚至是连生孩子这样的事,她都是为了让她和弘历的爱情,趋于更完美。
她大概从未想过弘历是否真心爱她。她大概也从未想过,帝王无情,她用了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念去爱弘历,弘历不爱她怎么办。
她最后的自焚,是情断了,也是她根本就输不起。她接受不了,自己付出一切,弘历却把她当成了一颗棋子。
我时常劝人于情之一字,清浅一点,实在是爱太多了,到了自己输不起的地步,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就如同海兰评价意欢:“但愿舒妃有福气些,别痴心太过了。痴心太过,就是伤心了。”
而果然,意欢最后只等来了伤心。
她抄写皇帝的御诗,有一笔写不好,就会重新抄写。即使她的孩子去了,她依旧不断地抄写着皇帝的御诗,因为对于她而言,她失去的不仅是那个孩子,还是她和弘历曾经的爱情。
《母仪天下》里的赵合德,爱皇帝有七分,便要让对方感知到十二分的爱。
那是一个多聪明的女人,得到了帝王所有的爱,把帝王的一切都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意欢对皇帝所有的真心,都觉得没必要让帝王知道,她不为了争得宠爱,不为了自己的将来,只为了自己的那份痴心。
她就是这样纯粹地爱着弘历,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活着的全部意义去爱着这样的一个男人。
可是这个男人从未对她有过任何真心。他宠爱意欢,不过是演一场戏,演一场让太后放松警惕的戏。他内心厌恶极了,太后对他生活的干涉,可是他偏偏能忍着恶心去亲近这些太后派来的女子。
而意欢却把他的这种虚情假意,当成了真心和爱。
她以为那些坐胎药是爱,以为那些纵容是爱,却不想那一切都是虚假的,都是透着阴谋的。
她把自己抄写的那些御诗一张一张放在烛火上烧起来,而自己也吟着诗,置身在了这大火之间: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白蕊姬死了,她比意欢活得清醒,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是颗棋子,未曾爱过皇上,也未曾对太后忠心。她只爱了她自己的孩子,死后亦只想与自己的孩子重逢。
意欢从头到尾都是一颗棋子,而她一直到自己死,才知道自己不过是痴心错付,自己用生命爱着的那个男人,是那样无情无义,虚情假意。
她生无可恋,因为她活着本就是为了爱这么一个男人。
对于意欢的死,如懿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舒妃便是懂得太多,才容不得自己的心在这污浊尘世里了。”
可我们人人都生活在这污浊尘世里,难道遇不到真心,被辜负了,见到了人性里恶的一面,就要觉得人间不值得,觉得生无可恋吗?
写意欢,我尤其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莫要活得太“纯粹”了。水至清则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