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3:20:40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1)

卫星链路指在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经过一个卫星的卫星连接。其中从发射站到卫星方向传输的链路为上行链路,从卫星到接收站方向传输的链路为下行链路。

典型的卫星通信链路一般由地球站信道编码、调制、上变频及功率放大、地球站发射、卫星接收、星上频率变换及功率放大、卫星发射、地球站接收、低噪声放大及下变频、解调、信道译码等组成。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2)

链路计算是对从发射站到接收站的整条链路中信号和噪声的变化进行计算、并对接收站接收信号的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

链路计算的基本目的

根据设定的卫星和通信系统技术参数、传输体制及网络结构,基于卫星资源使用总体要求功带平衡的原则,对载波及系统所需的卫星转发器带宽、功率、地球站天线尺寸和功率等参数进行优化选择。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3)

链路计算中,需要考虑各种干扰对工作载波的影响。要考虑的主要干扰包括转发器功放在多载波工作模式时产生的互调干扰、来自相邻卫星系统的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来自同卫星交叉极化转发器上通信系统的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这些干扰都会在载波接收端形成噪声,影响到本卫星系统的链路性能。其他可能产生的干扰还包括地球站互调干扰、卫星上相邻转发器间的干扰、相邻载波之间的干扰、来自地面环境的干扰等,这些干扰通常通过系统设计和入网验证解决,在链路计算中可不予计算。

降雨导致链路性能的下降,尤其是对地球站G/T的影响,需要在链路计算中考虑。针对某一条链路的链路计算中,需要计算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4)

主要输入参数

1、卫星参数:轨道位置、EIRP、G/T、饱和通量密度、输入和输出回退、相邻卫星与本链路卫星之间的轨道间隔及邻星覆盖性能 。

2、载波传输参数:信息速率、传输体制(前向纠错编码率、调制和多址方式)。

3、系统参数:解调门限、系统可用度要求、系统余量要求。

4、发射地球站参数:地理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天线口径、天线效率、工作频率、天线各项损耗、馈线损耗。

5、接收地球站参数:地理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天线口径、天线效率、工作频率、天线各项损耗、馈线损耗、接收系统噪声温度。

6、干扰参数:转发器互调干扰值、相邻卫星系统在本卫星方向上行和下行功率辐射值、交叉极化在主用极化上的功率辐射值。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5)

主要输出参数

1、卫星功率占用参数:载波功率占用比。

2、卫星带宽占用参数:载波分配带宽,载波带宽占用比。

3、地球站发射参数:地球站发射功率,地球站发射偏轴EIRP谱密度。

4、系统参数: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系统余量(晴天、上行降雨、下行降雨)。

星地链路计算作为卫星通信的重要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和理论依据,直接决定了卫星通信系统的链路通信质量。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如高通量卫星、中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波束复用等新技术,星地链路的计算与分析也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技术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链路传输速率计算公式,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