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得差的家长评语,英语没考好家长怎样写评语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4:00:56

日前,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答复指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6%-8%,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现阶段外语统考安排是按照中央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确定的。

英语考得差的家长评语,英语没考好家长怎样写评语(1)

教育部网站截图

“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降低英语教学比重”、“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近年来,针对英语科目的教学改革与中高考改革建议层出不穷。当前,中小学生英语课业负担是否过重?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有必要吗?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有冲突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小学校长、教育学者和学生家长,听听他们的意见。

家长:不觉得英语课业负担重

“英语课业负担重?我不觉得。”白女士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家长,在她看来,学校的英语课时并不多,家庭作业也很轻松,“我们一周也就3-4节英语课,我还嫌少呢。”为了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在课业之余,她还会让孩子听听录音。“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不学英语怎么连接世界?当然,传统文化也重要,所以我儿子也有在学书法。”

潘女士同样认为,目前英语课业不存在负担过重的情况。“我儿子今年刚初一,学的东西还很基础,很多在小学已经学过了。要不是课外辅导班取消了,我还想让他继续学下去呢,他自己对英语也很有兴趣。”

“高考的指挥棒不变,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就没有意义。既然它占150分,就应该享有和其他主课一样的教学时间。”高一学生家长俞女士说。“撇开应试这个层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学习国外优秀的科学技术,就要学会他们的语言,看懂他们的文献。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教学比重,而是考试内容,是否可以更偏向实用性?”

英语考得差的家长评语,英语没考好家长怎样写评语(2)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校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记者了解到,杭州金都天长小学1-2年级每周有一节英语口语兴趣课,3-6年级每周三节英语课,英语课合计总课时数占比在国家规定的6%-8%区间内。

校长柴莺介绍,目前学校1-2年级没有书面回家作业,3-4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英语作业也涵盖其中,“我们在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的问卷中没有发现家长有英语课业负担过重等情况的反馈。”

柴莺认为,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内容教学并不冲突,而是可以通过有效整合,让孩子们成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小能手。“比如亚运在即,我们让学生用英语述说杭城故事,向世界人民介绍杭州亚运会,讲述自己的亚运故事,分享杭州的美景美食。”柴莺举了个例子,“我们完全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自信地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历史故事。在这分享和传播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柴莺表示,老师用心设置课程内容,利用好外语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这个层面上,课时多少反而成了次要。

“高考英语分数与语文一样,所以我们教学安排上课时也一样。”源清中学(高中)校长陈伟浓告诉天目新闻记者,目前该校英语课时与语文课时是相等的。

他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外语学科课时上的比例要求不必过于严苛。“不能片面地看问题。”陈伟浓说,研究外语课时的问题时不应该盯着课表,“仅仅在课表上追求多一节或少一节,并没有这个必要。学生们除了课堂里上课,还会参加课外实践、去图书馆看书,如果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或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调整。”

英语考得差的家长评语,英语没考好家长怎样写评语(3)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解决英语教学问题,如何“对症下药”?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应试英语”与“一刀切英语”,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引导基础教育摆脱应试倾向,给学生充分的学科学习选择权。

熊丙奇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应试教学倾向,这直接源于中高考按考试科目总分排序录取学生。“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很多学校围绕升学考试进行英语教学,应试英语导致不少学生花很长时间学英语,可还是‘聋子英语’与‘哑巴英语’。另外,并不是所有大学、专业以及职业都对英语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当比例的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毕业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并不多。在此背景下,‘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这些建议也就得到不少舆论支持。”

熊丙奇分析说,然而,如果按总分排序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不变,不再把英语作为必考科目,随之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英语被边缘化,学校不再重视英语教学,这一问题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学校会更严重。可在很多专业、技术领域,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必须懂英语,当前的科技文献、顶尖学术期刊大多以英语为主,在普遍不重视英语的情况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受到影响。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而不是缩小。

因此,在他看来,要解决“100%学生学英语(外语),能用到的仅10%”这一问题,应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由高校自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考科目与成绩要求。“有的专业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高,则提出高的英语成绩要求,不但要看笔试成绩,还进行面试;有的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则提出较低的英语成绩要求,甚至不做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多学或者少学英语。”这样一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科目与内容。

“事实上,这也是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应试教育倾向,以及不管学生兴趣、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如何,均‘一刀切’要求学一样难度学科内容的问题的关键所在。”熊丙奇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