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类似我们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排排抽屉里的那一张张卡片。
卢曼年轻的时候是个公务员,空闲的时候,他喜欢读书。
开始他也是在书上记笔记,后来他发现这个方法不容易记忆。于是他改变了方法,把读书笔记记在了卡片上。
随着他的卡片越积越多,他发现卡片之间能找到关联。这些关联刺激他不断涌现出新想法,于是写文章、写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共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
2. 高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助卢曼成功
卢曼是一个啤酒厂主的儿子,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政府里从事公共行政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
工作之余研读书籍是他的乐趣。
他发现卡片笔记法对他帮助很大,就一直坚持用这个方法。
在他做公务员的十年里,卢曼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宪法和行政科学方面,如政治学、哲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组织理论、社会学等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从中他逐渐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
据后来人统计,那时候他的卡片盒中总共累计了23,000张卡片,涉及108学科模块、1,250个关键词,还有 2,000条参考书籍和资料。
1960年,卢曼前往哈佛大学进修。在那里,他遇见了著名的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受到了社会学的启蒙,立下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1963年他完成了第一本专著《正式组织的功能与后果》,并于1964年出版。
1966年,在卡片盒的帮助下,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社会学博士学位,获得了明斯特大学的教职。
1968年,尼克拉斯·卢曼在新建的比勒菲尔德改革大学,成为第一名得到正式命名的教授,并一直工作至退休。
从此,他的卡片盒以平均每天6张卡片的速度积累着,最后累计储存11个一级话题,约100个二级话题,3,200条关键词,涉及15,000条参考书籍和资料,总共67,000张卡片。
卡片盒就是他的知识宝库,也是他的灵感发源地。
他常常花时间浏览卡片,建立卡片之间的联系,发现自己的洞见。
史蒂夫·乔布斯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曾说,创造力就是把事物连接起来。
卢曼认为他的卡片盒是一个“类似网络的系统”。
他常常同时开始写几本不同主题的书,一个主题遇到阻碍,他就停下来,换另一个主题。
这也是他高产的另一个原因。
这9万张卡片是他34年间出版50多部著作、数百篇文章,成为极其卓越的社会学大家,并且成为社会系统论的推动者和创新者的根本原因。
而卢曼的影响还扩展到社会学领域之外。他在系统科学和其他学科方面都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崭新的视角。
他有了自己的纪念碑式理论建构。
他毕生将抽象而又复杂的理论参考框架,切实地运用于社会的所有领域,从行政管理的内在运行到全球的生态问题,从政治、经济到艺术、爱情和宗教。
这些都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给他带来的成就。
3.如何制作卡片笔记
读到这里,你肯定有些着急了,既然这个方法这么好,快点告诉我们怎么做吧,我们也想早点写出好文章,写出好书来,也想著作等身啊。
其实做读书卡片并不新鲜,就是记录在一张张卡片上。
一般的读书卡片分为摘录卡、提要卡、索引卡、心得卡等等。
我们这里提到的卢曼卡片和心得卡有些类似,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书里的意思翻译出来,当然不能是口水话。
这需要我们要读懂、读透、理解原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
就如书中说的,提取一篇文章或一种思想的要点,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说明,这对于学者来说,就像钢琴家每天练习弹琴一样。
卢曼的卡片盒主要存放两种卡片,文献卡片和主卡片。
在制作上又分成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项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