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地位最低的官职,九卿与今日官职对比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5:24:58

它系统庞大,组织严密,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对全国有效的统治。

他们共同为皇帝负责,同时又互相制约。

这种政治结构后来沿用,尽管在权力分工和机构构造上有些变化,但基本没有脱离秦始皇创建的总体框架。

丞相级别最高、权力最大。

御史大夫的地位虽然也很高,权责也很重,但他的权力和待遇却比不上丞相。

而太尉的地位就更低了,御史大夫是皇帝的总秘书,而太尉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军事秘书。

这一现象在秦代和汉代前期十分明显,汉代后期三公的地位才渐渐变得平等,三公九卿制度也更加完善。

三公是统领百官的3个中央要职,下面还设有“九卿”,掌管中央政府中的不同职能部门,分管全国的不同行政事务,分别受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领导,并直接听命于皇帝。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官僚制度的主体,除三公和九卿之外,秦朝还设有大量官职,处理庞杂的国家事务。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办公室,以处理日常事务。

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九卿地位最低的官职,九卿与今日官职对比(5)

三公九卿制度的主要特点:三公和九卿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公和九卿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比较高。

秦统一六国后,看重兵权掌控,故三公之中未设太尉,兵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三公九卿经历西汉至东汉,名称上出现很大的变化。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

太尉一职西汉废置无常,卢绾、周勃、灌婴、周亚夫均曾任此职,却并无时间上的连贯性,至灌婴卸任后就不再设置。

可见三公的权力与皇权相互交叉,存在相互冲突的地方。

三公九卿的权力格局:权力集中于丞相,太尉的职权变化无常,看皇帝的情况决定,九卿职权变化不大,他们负责具体的行政执行工作。

九卿地位最低的官职,九卿与今日官职对比(6)

3随着改朝换代,三公九卿的权力逐渐被削夺,它最终完全被三省六部制取代

为了制衡三公的权力,武帝时设立中朝官,东汉设立尚书台以削弱相权,日常政务均由尚书台管理,但其行政的主导作用未变。

武帝以后大将军、大司马职位最高,东汉时太尉为三公之首,但他们只有加领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能成为最高政务机关尚书台的首领,从而掌握决策权和行政大权。

也就是说,三公九卿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权力逐渐被削夺,三公九卿制最终完全被三省六部制取代了。

综上所述,秦朝的权力进一步集中,三公九卿制呈“金字塔”形,皇帝在“金字塔”的顶巅上,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

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三公分别对皇帝负责。

九卿是在丞相之下,设立的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各有自己的职责,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取决于皇帝。

九卿地位最低的官职,九卿与今日官职对比(7)

三公九卿制的形成,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集权政治导致的国家权力结构的复杂化和专职化,也源于王权为巩固和维护统治地位,防止高级官员擅权腐败,形成权力相互制约和牵制的一种权力制度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丞相权力过大,太尉权力变化无常,九卿的权力相对稳定,主要取决于皇帝如何驾驭他们!

总之,秦帝国建立后,在因袭战国时期秦国官制的基础上,创立了以“三公九卿”为核心内容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对汉朝乃至此后二千多年的帝国中央官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起探讨三公九卿的历史,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