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手训练的正确方法,抓手怎么训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6:04:36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代表着课程内容组织与实现形式的根本性变化,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成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结合阶段特点实践“学习任务群”理念,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关键问题。

根据荣维东等人的研究,“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有多重不同层面含义的复合概念,指具有特定学习主题情境,拥有统整性学习目标和内容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它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即:作为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任务群模板;作为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任务群单元;作为教学方式的任务群教学。本文的“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对应的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从初始阶段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为例,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展示以“学习任务群”统整语文课程内容,特别是教学方式层面的思考过程,为民族地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研习课标及教材文本,初步确立整合思路

语文核心素养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要素构成。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六大“学习任务群”都要落实四个核心素养目标,但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有所偏重。对民族地区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格外重要。在语文学习中,要特别着力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挖掘中华文化元素,在实践中培养文化自信,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共有文言文课文6篇,都是篇幅短小但情节精彩、人物形象鲜明的小故事。其中《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被教材合并为“文言文二则”,主题相近,都是歌颂勤奋的品格,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解释重点词语,与其他篇目难度有落差;《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各自属于一种典型文学作品体裁,更适合随本单元其他课文教学,为学生构建文体知识;而《司马光》和《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中华智慧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易于复述,难度跳跃不大,适合文化自信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且文本有进行思辨性训练的抓手。综合考虑文本特点和难度、新课标目标要求,可选择《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两课组合起来设计任务群,成为学生接触文言文的第一课。

对照课程目标,确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需要结合新课标规定的学段要求进行思考,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新课标为“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提供了涵盖甚广的丰富指导。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可能在一课中对应所有内容逐一设计任务,应有所取舍。本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力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章,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只要能明白文章大意即可。对照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学习任务群”设计可找到如下核心素养着力点。

任务一:朗读训练。对应“识字与写字”的“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阅读与鉴赏”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等学段目标,融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促进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的培养。

任务二:理解与复述训练。对应“阅读与鉴赏”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梳理与探究”的“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等学段目标,融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促进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的形成。

任务三:评价与思维训练。对应“阅读与鉴赏”的“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与交流”的“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梳理与探究”的“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等学段目标,融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促进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养成。

任务四:阅读与拓展训练。请学生实践前面学过的阅读方法,并对应“梳理与探究”的“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的学段目标,促进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形成。

梳理出以上要点后,我们可以设计学习主题情境用于落实不同的学习任务。

突出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进行任务群设计

以“我和古人做朋友”为学习主题情境,创设三个基础任务和一个拓展任务,在情境和活动中突出“学习任务群”的三大特征,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这一学习主题情境设置的考虑是,打消学生对古人和文言文的陌生感,以平等、亲近的眼光打量课文中的历史名人,走近他们。就如生活中,当学生选择朋友时,会通过事件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和品行。本课的学习也需要学生了解司马光、王戎做过什么样的事,是什么样的人,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

任务一:“班级朗诵会”。学生不一定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所以不采用情节唤醒熟悉感的方式导入,而是直指文言文教学重点,由朗读入手。语文专家张必锟先生说“学文言非诵读不可”。以诵读教学法为依托,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完成正音、了解文言文行文特点,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感情的学习任务。读的过程是学生实践和感知的过程,体现了任务群的实践性特征。以“口熟”为基础,学生方可实现后续理解文意和利用支撑点自然成诵的学习目标。课前教师应安排学生利用注音法认读本课生字,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在朗读中教师要通过范读提供朗读参照,表现出正音—节奏—重音—情感的层次推动。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以竖线划分停顿,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这一过程,是学生通过“读”加深对文言文认识的过程,也是感知音韵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的过程,渗透着对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班级朗诵会”中,学生可通过配乐读、分组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或竞赛,体现出“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

任务二:“他的故事我知道”。完成任务以后,学生已经熟悉了文本,并且对文意有了基本感知。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读注释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带着任务了解司马光和王戎分别做了什么事情。在任务二中,教师不要进行逐字逐词的解释,而应引导学生养成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发现,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词语表义的区别,感知文言文语言简练、古今词异义的特点。这种自主、探究性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体现着“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性特征。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故事复述或者情景剧表演。故事复述要求学生说清楚原因和结果。在情景剧表演时,可借助想象力完善和补全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状态和语言,让表演更加鲜活,也由此感受到古人的亲切可喜。在角色设置时,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身份可以是司马光、王戎本人,也可以是被救儿童或者吃了苦李的孩子,对话时可以用文言原文,也可以用现代文。表演的过程能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

任务三:“选择一个好朋友”。在学生熟悉文本、情节的基础上,本任务着眼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你觉得司马光、王戎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更想和他们两个中的谁一起玩,为什么?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组进行陈述。从“选朋友”角度思考,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体现“学习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特征。在学生陈述理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发现王戎推断的思维过程,他如何得出“此必苦李”的结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批判性思维,质疑司马光或王戎的做法,思考如果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做,并抓住机会进行安全教育。

任务四:“古代朋友还很多”。作为拓展任务,主要方向是进行阅读和文化背景的拓展,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比如,教师可以选用短小精彩的文言文故事如望梅止渴、孔融让梨、文彦博灌水浮球、王戎观虎等,供学生自选阅读,加深对文言文的感知。也可以选择曹冲称象的文言文,与此前学过的白话文进行对比。还可以借助“我想去……朝代做客”这一主题,探索宋代、晋代的历史背景,等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故事会或成果分享会,进一步突出任务群设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文言文是了解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也是民族地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难点。民族地区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理念,通过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推动文言文教学实践,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王陆正,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9期)

作者:王陆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