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内饰的质感,在近两年换代的合资品牌B级车中,天籁的内饰设计是最平淡无奇的,整个车舱内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质感的细节。
钢琴烤漆、镀铬饰条这种提升高级感的材料和工艺,在天籁内部用的非常“节制”;中控台上大片的所谓软性材质,摸起来其实和硬塑料已经十分接近了;各种旋钮、按钮的设计,基本都只有功能性,而不像吉利、上汽等自主品牌,会以各种镀铬镶边或整个金属面包覆的方式进行点缀。
全液晶仪表盘,在顶配和次顶配上也没有出现;中控屏的尺寸就不提了,界面流畅度依然是几年前的水平,画面精细度则是十几年前诺基亚时代的表现了,不用凑到屏幕前,你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像素颗粒感。而当我进入倒车模式时,这种聊胜于无的画质,才让我对低画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坐在车内细细推敲,你会感觉到天籁内部处处都体现出一个主旨——节约成本。到了晚上车内各种按键背光灯亮起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车舱内亮起了一大片小红点,除了空调冷、热风旋钮和ECO模式的按键之外,全部按键都是一致的红色背光灯,换挡的时候,挡位标识的颜色也不会有所变化,你只能通过仪表盘上的挡位显示来判断你到底是挂到了N挡、D挡还是L挡。
打开后备箱,你会看到一个光秃秃的空间,看不到任何一个挂钩或者网兜。掀开盖板,会发现这是一张像硬纸板一样的材料,掀起来的时候,这张板甚至会因为自身不算大的重量发生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