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每周日推出“七杯茶”专版,特约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四地六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专栏文章,再加上面向广大读者征稿的“随手拍”图文专栏,文章虽短小,七杯茶有韵,请诸位慢慢品——
· 有一说一 · ·
让人疑惑的译著
文/廖俊平[广州学者]
在一个专门分享电子书的群里,群主几乎每天都要往群里发很多电子书,这当然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不过这也是一种压力——电脑存储空间会很快被占满,所以要及时把这辈子估计不可能有时间看的书删掉。
删之前总要先大致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有些看标题就能知道内容的书是最好做决断的,而有些书标题猛一看就不大明白,内容也不是看看目录或是看几行字几页书就能明白的。
比如,文件名是“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的译著。点开看书的封面,书名是《这才是心理学》,书名下面一行有副题《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是谈“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还是谈“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虽说用“伪科学”修饰“批判性思维”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也有可能。
有意思的是,封面设计者在处理这个副标题的时候,大概也是想把语义表述得清晰一点,还用了不同的字体:“伪科学”和“批判性思维”两组词用的是粗体,这更让人倾向于将“伪科学”看成是“批判性思维”的修饰语。
更麻烦的是:首先,从目录里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接下来看内容提要,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本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这才明确是谈“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在译著的文件名和书名都让人疑惑之时,还可通过书的外文原名来找到答案,可这本书的英文名却是《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并没有副题,所以看不到《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对应的原文。
· 拒绝流行 ·
大学里要做的事
文/曹林[北京时事评论员]
上周说到大学要做的前两件事是养成运动习惯、学好外语,接下来再谈要做的其他三件事。
第三,跨院系跨学科交友。大学之大,在于有很多兴趣、专业、社团共同体,不像在中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大学后,把你分到某个专业,某个班级,某个寝室,但你的交友最好不要局限在寝室、班级、专业、老乡、老同学这种地缘、业缘的同质小圈子,要跨出这种交际舒适区,跨学科、跨学校交友。当年读大学时我读的是新闻,最好的朋友一个读中文,一个读政法,跨专业的日常交流带来了很多思想碰撞。
在大学,能给自己带来知识和思想滋养的,往往不是大圈子,而是自己经营的小圈子、小共同体、小环境。大学很大,你要学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世界。
第四,保持写作的习惯。写作是通识和通用能力,不论学什么专业,你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你让别人了解你,总得能够驾驭文字,文字仍然是思考、表达、交流的主流媒介。写作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技术,它是通用能力,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是给人加分的。只有这个通用能力,能够在我们成年职业固化之后,突破你的天花板,让你跨过职业之间的鸿沟。
保持写作习惯,不只是写论文、交作业时写作,把生活中有趣的事写下来,读书时把感悟写下来,文字是欺生的,写得越多越有灵性,越能给你滋养。萨特说,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我很认同。
第五,培养一个非职业爱好。你如果学的是新闻,那新闻是你的专业和饭碗,还要有一个非职业爱好,音乐啊,篮球啊,二战史啊,老地图啊,博物学啊。胡适特别推荐“非职业兴趣”,他给年轻人建议时说: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但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或所喜欢的,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兴趣了,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所以应该有非职业的玩艺儿。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依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用闲暇打麻将,就成赌徒;用闲暇研究历史,也许就成历史学家。非职业兴趣也能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不容易陷入精神抑郁。
· 昙花的话 ·
爱的放手
文/尤今[新加坡作家]
阿芙孀居多年的老母亲最近因心脏病猝发而撒手尘寰。
阿芙的父亲早逝,她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一直保持未婚的阿芙,和母亲感情极好。年纪小时,她是母亲生活的中心;成长后,母亲便成了她生活的重心。
然而,母亲的丧事办完后,阿芙居然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她不顾亲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把母亲生前所有的照片销毁了,一张也不留,她还送掉了母亲所有的遗物。亲人觉得阿芙不可理喻,在背后批评她“绝情”,还说她母亲如果天上有知,一定不能原谅她这样的行径。
阿芙以沉默回答所有的责难。
近读韩少功的散文《人生忽然》,内提及某地习俗,他如此写道:“按照他们的习俗,销毁亡人旧照以及所有遗物,有利于转世轮回,让他们回到一个干干净净的陌生世界。”
销毁,原来不是绝情,相反的,那是爱的放手。阿芙明白藏在“销毁”之内的人生哲理。人与人的缘分,不论是亲情、友情或爱情,再融洽,再和谐、就只有短短的一辈子,或者,半辈子。生命走到了尽头,一切的一切,也就画上了句号。
生者让感情一无是用地纠缠在遗照和遗物上,泛滥的眼泪恐怕会让难以瞑目的死者在阴间再溺毙一回。唯有切断所有的牵绊,诀别的双方才能在阴阳两界里各获新生。
· 大珠小珠 ·
小记吴有恒老
文/林墉[广州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