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X射线检查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利弊分析》
X射线的穿透性很强,但对于不同物体来说,它的穿透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通常密度较高或者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对于X射线的吸收较多。
例如:人体中肌肉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等元素,并且密度较低,对X射线的吸收较少;骨骼中钙元素的含量较高且密度较大,对于X射线的吸收较多。
当X射线穿过复杂的人体后,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所透射的X射线就会在底片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的成像处理,便得到了我们想看到的X射线照片。
比起医学X射线照片,机场和地铁站的安检仪成像处理会更复杂一些。
为了让工作人员更方便辨认行李箱中的物品种类,只得到物品的轮廓远远不够,因此通过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计算机把各类物质的在颜色上做了归类标记,比如金属物质,通常会被标记为蓝色,液体通常标记为橙色。
合理利用X光拍片
X射线成像自1895年被伦琴发明以来,因其简便、快捷、准确且患者无痛感等诸多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初步诊断胸部疾病、骨与关节疾病、腹部疾病和五官疾病。将组织的厚度、密度改变体现在片上,也能记录疾病的轮廓改变、密度改变、功能改变等。
图片来源pexels
X射线便捷又高效,但也有很多人对其安全性有着质疑。
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的一种,他会对人体细胞中的DNA产生原子层面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或者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出现异常。
当初X射线刚刚被发现时,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甚至贵族们以拍摄X照片为乐,最后导致数十万人因X射线致死致残,而最早一批研究X射线的科学家,也几乎全部罹患癌症。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国际上对于X射线的使用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X射线通常只有不到3个毫西弗,医学影像所用的剂量更是精确,甚至只有零点几毫西弗。
这种剂量的X射线,如果想要对人体产生伤害的话,大概需要连续做个1000次以上,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X射线的危害。
总而言之,X光是帮助我们判断身体情况的好帮手,如果在检查时医生要求我们脱下衣物,我们也可以要求换上医院准备的病号服。
END
审核:曲波,长江航运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
征稿启事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