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门诊,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患者:
“医生你让我先拍了X光,又让我拍CT,最后让我拍核磁,这不是折腾我呢么?早知道直接让我拍核磁多好?又花了不少冤枉钱……”
“医生,给我开最好的检查,拍最好的片子,我不差钱……”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同的疾病,需要看的角度不一样,所需要的检查方式也不相同。并非越贵的就越好。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X光片、CT、核磁共振这三种检查方式的区别和各自的应用范围。
{ 骨科课堂 }X光、CT、核磁共振的区别
1、X光(平片):X线检查是骨科使用最多的辅助检查,我们通常所说的”拍片”大多数就是指拍X光片。原理是利用了X线的穿透作用,人体组织密度差异,对X线吸收值的不同,形成的图像,其图像是重叠图像。
2、C T:中文全称计算机体层扫描,是使用X线束及探测器组成装置对人体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的一种技术,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大剂量X线检查,一般分为平扫(无需使用对比剂)和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两种。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避免了在X线摄影应中影像互相重叠的缺陷,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
3、核磁共振(MRI): 中文全称磁共振成像,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并转换成图像。
还是看不懂?
那咱们来个深入浅出,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方式详细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