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网传的“杭州某民办小学招生评分附加指标”,在家长们的朋友圈里传开了,据说99%家长算完发现自己是负数了:
▼减分项
老人带大的孩子减分
阿姨带大的孩子减分
孩子身高偏低减分
孩子体型不匀称减分
孩子带眼镜减分
父母任何一方学历低于本科减分
家人身体偏胖减分
父母均在阿里或医院等工作减分
父母任何一方年龄超过41岁减分
上过奥数班、拼音班的孩子双倍减分
身高偏低减分!体型不匀称减分!戴眼镜减分!这难道是选秀比赛吗?
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反省”自己,因为给孩子拖了后腿:“为了不给孩子减分,必须保持身材苗条啊,但是年龄这一关控制不了啊!”
更让人欲哭无泪的是,父母均在阿里或医院等工作也要减分,感觉除了深造和减肥,不少家长为了娃要开始换工作了……
▼加分项
妈妈全职且本科以上学历加分
父母任何一方属公司高层人员加分
父母有海外学习经历加分
父母为老师、公务员、律师等加分
孩子身高超高且体型匀称加分
孩子智力超常加分
“加分项”大多强调父母的工作和学历,果然又是一个拼爹又拼娘的世界……
有网友调侃道:减分项无一幸免,加分项全部无关,世界上最惨的事莫过于此。
@紫竹棠:看到第一条就想骂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谁不想带大自己的孩子?
@陈默:奇怪了,现在都是怎么了,你一民办的招生要求家长有钱有时间有背景,你怎么不说说你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呢?怎么教育孩子呢?……真搞不懂现在人一听民办的就好像已经把孩子保送公务员就业一样,事实呢?
@捻转你的思想却不让你发现:赤裸裸的歧视,农民的家庭就不能上他们学校了么?他们既然有这样的要求,也不是什么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学校,批判在一片声讨声中,也有支持民办的说法:
@nasa:这个民办小学这么要求很正常,无非就是要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父母能像正常人生活那样,但现在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加班实属无奈。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吃甜食,辣的,油腻的,久坐,自然就会胖。这家民办学校的要求也在为现实敲警钟。
@%田文军%:这从加分项可以看出这些学校传递的价值观还是有些值得深思的。
@银河唯一的秘密天际最强人物_:这很正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要好,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好,只有中国是反过来的。不过最近里面中国的私立学校和医院很多都超过公里学校医院了,这是好事。公立机构本来就是要服务大众的,私立的才是服务少数人的。
@san棠果: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常看港剧的就知道了,私立学校招生对于父母都有要求,父母都要面试!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谓的精英教育了。
@壹贰肆拾:其实这有一定的道理——学历高的家长孩子普遍成绩更好、更容易管理、教养好同时和父母沟通更顺畅!如果有这样的权利,很多学校都会这样做吧!虽然会让人反感,但这就是事实!
当然也有冷静淡定的“智者派”:
@定乃共法:百分之99.9的孩子最终都会成为平凡世界的平凡人。很多东西过了就不好了。孩子的端庄三观。自信开朗心态才是立身之本。知识嘛。智力正常总能学会的。
@swk:选择民办学校的时候家长先想想自己的智商有多少?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遗传很重要。当然后天培养也不能马虎。
@吃亏是福:幼升小牛娃标准只是抢跑而已,人生是马拉松又不是百米跑。
关于这份“指标”的真实性,暂时还无从考证。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段子来看,确实符合现在很多家长内心的真实状态。比如,妈妈辞去工作全职带娃;为了娃在面试中表现得智力超群,提前去上幼小衔接班,等等。
杭州本地的一家报纸记者称,今年杭州有两所知名小学,一所要求报名时带上父母毕业证和房产证,另一所则把家庭年收入是否有100万作为招生的一条硬杠杆。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急急忙忙把家底一股脑摆出来。
事实上,这样的硬指标要求,在去年广东的某私立学校也有流传……
一个家长群里还曾流传出一张图,看看现在的娃为了幼升小都拼成啥样了?
其中一位家长的话,戳中了大多数爸妈的焦虑:
其实,公办也不差,只是当所有人都去热衷报民办时,于是就有了一种心理担忧,那就是将来好的学生都会集中在民办,而公办的生源就差了,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交往的学习对象差呢。毕竟,学习同时还是一种社交,是建立朋友圈的基础。
对于民办小学招生的“盛况”,有位网红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在面临着儿子幼升小的问题,他其实也心仪一所目前在杭州数一数二的民办小学,经过向该校在读的学生家长、该校老师领导、教育界等咨询了解,这所学校之所以超级火爆,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但是,他在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放弃民办,选择公办小学,理由是:
一是这所学校的学费很高,还有很多兴趣班、活动等等费用,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读小学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对一家人来说经济压力不小。
二是这所学校要求高节奏快,对孩子及家长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三是选择这所学校的家长,更多的是要把孩子早早送到国外去留学,不用面对国内的中高考。在和体制内的中高考衔接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从儿子出生,到幼升小的选择,他没有给孩子上任何培训班,至今儿子不会拼音、不识字、也不会去上幼小衔接班;即使到了要上小学的阶段,经历幼小衔接的实战了,依旧不焦虑。
这位爸爸也曾半开玩笑地说: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新时代,我们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是不是有病啊?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每个父母对人生的理解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经历也不一样,自己开心就好。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对于孩子的成长。希望他有更好的未来,希望他做最好的自己。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是需要努力的,分数、竞争、挫折、委屈,都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幸福是需要奋斗的。所有这些,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如果我有病,希望我能一直这样病下去,不要让孩子有病就好!
民办录取的也不用沾沾自喜,人生的路还长着呢!民办没录取的也不用懊恼,谁笑到最后还真的说不准呢!
希望家长们看完后都能放平心态,不被网络上盲目的焦虑感裹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