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窟迦叶奔丧
1000多年间,莫高窟的开凿历经了多个朝代,但实际可供开凿的地方毕竟有限,以至于后人会覆盖或铲掉原来的壁画,重新绘制。
画工们往往游走四方居无定所,他们走进这些石洞中,可能就再也没走出过莫高窟。他们是敦煌壁画的建造者,穿过时代的风声,你仿佛能看到时隔千年的匠人在这方小小的洞窟中同台竞技。
他们用一生细细打磨一幅壁画,执着而热烈,建造着丰富的世界。如同数字化建筑时代,优秀又伟大的建造者们,虽然寂寂无名,但为后世留下了辉煌影像。
▆▆
与毁灭抗争,打造数字敦煌
前段时间,留守女生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的新闻刷屏。一时间,“没钱途”、“冷专业”之声不绝于耳。
网友吵翻了天,考古界的各位大神却纷纷给钟芳蓉应援。其中便有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樊锦诗女士。
樊院长不仅送给钟芳蓉自己的自传《我心安处是敦煌》,还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作为曾经北大考古系的毕业生,樊锦诗院长一毕业就来到了西北戈壁,她一生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已与敦煌洞窟相守了大半个世纪。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热爱能够诠释的了,背后更多的还有一份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这也是当代建造者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先生不止一次说:“文物是不能永生的,总归要退化,我们这些人用毕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