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阴历阳历对照表,1971年阴历阳历对照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0:52:21

54年阴历阳历对照表,1971年阴历阳历对照表(1)

第十四章 一代才子,贫病寿终

邓志新

五十四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听说唐伯虎病情恶化,唐申和王宠两家人都来了,唐申俩口子把三子兆民搀到唐伯虎床前,唐伯虎也被巧女俩口子扶起坐着,兆民磕过头后,向唐伯虎喊爹,唐伯虎答应着流下热泪。稍许,他吃力地对唐申俩口子说:“孩儿我已无力抚养了,仍由你们操心吧!”唐申俩口子都说哥只管放心吧!接下来,他把床头枕下压着的《六如居士集》拿出来,共四本,交给巧女俩口子说:“这是我一生所作,你们家是书香世家,将来有条件可刊印一下,姑苏各亲友、与你爹交厚的名人、社会贤达,都可以奉送一份,以传后世,算是完成你爹的未尽事宜吧!”随后,他又叫巧女从柜子里拿出七、八幅未售画卷,交给唐申为兆民代为保管,算是留给孩子仅有财产了。交代完以后,唐伯虎像是了却心愿,呼吸急促,忽然昏了过去,各人都放声哭起来。半天唐伯虎又苏醒过来,说了句“我要休息”便昏然大睡,各人只是静静地守护着,认为他太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到了傍晚,唐伯虎神奇般地睁开双眼,也不知哪来的精神,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各人一看都以为经过休息病情好转了。这时,他叫唐申把笔砚、纸、画板拿来放在床上,又叫人拿床旧棉被靠在他背后,要干什么?要绘画吗?他说:“不!要写诗。”各人都劝他还是休息会吧!他不听,只得依着他。他弟弟帮他把纸铺在画板上,巧女又把毛笔蘸上墨塞到他那颤抖的手里,只见他在纸上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临终诗。诗文如下: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写罢,他面带微笑说:“各人都不要难过了,你们都尽力了。”停了一会儿,又对唐申说:“我此时最想见到的人,是祝枝山和文征明二位兄弟,不知我还能不能见到他们,真想他们啊……”各人都劝说:“没事的,放心吧!你好好休息,我们抓紧去请,你一定能见到他们的。”听了这些暖心的话,唐伯虎还真有说有笑的,晚上又喝了点粥便躺下了,正当各人都以为他“趋寒回阳”之时,谁知他一躺下,竟不省人事了。情况突变,王宠他们才意识到,刚才那阵子并不是病情好转,而是回光返照,他离人生尽头已经不远了。巧女等又痛哭起来,就这样各人一夜未眠守护着他,到初二五更时分,唐伯虎在病榻上又醒过来,各人都惊喜异常,以为他战胜病魔又挺过来了,谁知他翘起头,双眼圆睁,伸出右臂,手指着说了一句:“九娘,我的媳妇,我、我来了!”说完,手轻轻落下,头也落在枕头上,咽气了。见此,各人都放声痛哭,这个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真的走了,准确的时间是:明嘉靖二年农历十二月初二,享年54岁。(因农历未到春节仍是嘉靖二年,但公历已跨年为1524年1月7日)有人说,唐伯虎去世和出生时间都是寅时,寅来寅去,真是天意巧合。

54年阴历阳历对照表,1971年阴历阳历对照表(2)

祝枝山见到唐申登门给信,忙说:“我知道了,你赶快去征明那里给信,然后抓紧回去,我即刻就到。”待到祝枝山、文征明匆匆赶来时,唐伯虎已去,他们万分悲痛,想昔日之交,亲如兄弟,如今却阴阳两隔,怎不痛心疾首!接下来,祝枝山、文征明会同唐申、王宠两家人,商讨唐伯虎理丧事宜。这几人中,祝枝山年岁最大,王宠岁数最小,但唐申、王宠又是唐伯虎的近亲。王宠提议,大灾之年丧葬从简,经济条件也不容许大操大办。唐申说:“祝兄、文兄如同自家兄弟,我哥好歹也是江南才子,还请祝大哥给写个墓志铭吧!虽然没钱买棺材,留个墓志铭,日后也好找啊!”说着又哭了。在是否与九娘墓合葬问题上,几位长辈们协商认为,合葬、迁葬都要买材料请土工、运力,现在还没有条件把他们安葬到城西横塘王家村唐家祖坟之地,只得暂时就地安葬。因此,合葬、迁葬事宜待日后经济条件好转再办。祝枝山说:“子重(唐申字)请我写墓志铭一定写,而且要写好。写好后还请大书法家王宠弟抄写并请人镌刻。至于棺木一定要有,子畏(唐伯虎另字)不比常人,不能买张芦蓆一卷埋了,我和征明弟已商量过,他是你们兄弟,也是我们兄弟,我们一起凑钱买口棺材,哪怕轻薄点也行,再买块碑石,尽力厚葬。不然,我们如何能对得起与子畏的肺腑之交啊?”

三天后,一切准备就绪,唐伯虎被安葬在桃花庵房北不远处的荒地里,当时叫暂厝,也就是临时安葬的意思。墓前立有墓碑,碑的正面刻写:唐寅之墓。背面,刻有祝枝山写的1100多字碑文,简述唐伯虎才华横溢坎坷一生的经历和家人简况。落款写:前应天府通判友生祝允明撰,同邑王宠书。

明嘉靖二十六年,在唐伯虎逝世二十四年后,唐伯虎嗣子唐兆民,不忘长辈嘱咐,在原桃花庵遗址北面,在被洪水冲刷后的荒淤草丛里找到唐寅墓碑,并将唐伯虎遗骸、墓碑一起迁葬到城西横塘王家村唐家祖坟墓地,重新安葬,完成了老辈们的迁葬遗愿。至于沈九娘的遗骸,唐兆民是否也找到与唐伯虎一起合葬了呢?告诉你没有。原因并不是唐兆民不想让他父母合葬,而是实在因年代久远,安葬沈九娘时墓前没有墓碑或其它标记,又经多次洪水冲刷后没又及时恢复,唐兆民和姐姐唐桃笙(巧女)怎么也找不到,沈九娘的墓迷失了。唐伯虎的墓重新安葬后,这位明代中期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书画艺术家、杰出的江南才子终于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唐伯虎虽然在贫病中走完人生之路,但他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精彩无比的书法、绘画,在民间广泛地传播着,教育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唐伯虎一生光明磊落,人品、书画光照千秋,后人为了缅怀他,不断有人修葺坟茔。他们是: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文人雷士剑、毛子晋等人见唐寅墓地荒芜,牛羊践踏,凄然叹曰:“千载下读唐伯虎之文皆其友,何必时与并平!”乃出资修整,此时,唐伯虎已去世120年。清嘉庆六年(1801年),湖南长沙人唐仲冕来苏州任吴县知县,以唐寅族裔身份,再修唐寅墓,此时唐寅已去世287年。

54年阴历阳历对照表,1971年阴历阳历对照表(3)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真正让唐伯虎辉煌业绩光照中华的是在他逝世432年后的1956年,唐寅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人民始终缅怀这位杰出的书画家、诗人和文学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又出资百余万重修了唐寅墓,兴建了纪念馆、陈列馆,收集整理唐伯虎事迹及大量作品,并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苏州人民值得骄傲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唐伯虎,终于又回到了人民中间。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五日初稿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五日定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