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son阀动装置工作原理
根据我收集到的Kh型蒸汽机车设计图可知,这款机车的Stephenson式阀动装置安装于车架内,用于前进和后进的偏心轮也不例外。
中国东省铁路Kh型蒸汽机车Stephenson阀动装置示意图
现代化改造——KhCh型(Хч)和KhP型(Хп)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俄罗斯帝国铁道部在部分Kh型蒸汽机车的锅炉内,加装由Wacław Łopuszyński⑸设计、过热面积为33.5 m²的Łopuszyński式过热器,但走行部的Vauclain式复合式汽缸和Stephenson式阀动装置不变。经过这种过热改造的Kh型蒸汽机车,被定型为KhCh型,机车整备重量为61.7 t。
后来,又有一部分Kh型蒸汽机车被选中,进行更加深度的现代化改造:
- 锅炉内加装了过热面积为33.5 m²的Schmidt式过热器,为此设置了21根直径为133 mm的大烟管,而直径为51 mm的小烟管数量从259根减少到132根,继而蒸发面积从181.3 m²减少到134.6 m²,动轮黏着重量从52.9 t增加到58.7 t,机车整备重量从59.9 t增加到66.3 t;
- Vauclain复合式汽缸被2个饱和式低压汽缸取代,每个汽缸的直径为540 mm,勾贝行程为650 mm;
- Stephenson式阀动装置被更换为Walschaerts式阀动装置。
加装Schmidt过热器的Kh型蒸汽机车,被定型为KhP型。由于KhP型蒸汽机车运行表现最好,后来KhCh型蒸汽机车也被改造为KhP型蒸汽机车。
KhP型蒸汽机车尺寸图
苏联欧洲部分1917年11月7日苏俄成立后,弗拉季高加索铁路公司、莫斯科-文达瓦-雷宾斯克铁路公司、东南铁路公司相继被新成立的苏俄铁道人民委员会接收。弗拉季高加索铁路公司被改组为北高加索铁路局,莫斯科-文达瓦-雷宾斯克铁路被并入西北铁路局,东南铁路则被改组为东南铁路局。
根据苏联铁道人民委员会于1923年1月1日的统计,当时苏联欧洲部分有127台Kh型蒸汽机车,分布于北高加索(67台)、摩尔曼斯克(47台)、西北(8台)和东南(5台)铁路局。摩尔曼斯克铁路局这些Kh型蒸汽机车从何而来?且看后文。
已经报废的KhP-751号机车,但可以看到其残存的饱和式低压汽缸和Walschaerts式阀动装置
到1940年1月1日时,苏联欧洲部分只剩26台分布于北高加索铁路局各机务段的Kh型蒸汽机车。1951年~1955年,这些蒸汽机车陆续被北高加索铁路局报废除籍。
随着生产布局调整,昔日的摩尔曼斯克和西北铁路局最终成为十月铁路局的部分管区。
远东日俄战争结束后,长春以南的中国东省铁路被南满洲铁道占据。此后在1908年~1920年间,至少17台Kh型蒸汽机车被分批从中国东省铁路调往经营位于今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境内的铁路线路的乌苏里铁路局。而按Jukka Nurminen与F.M. Page所著《Russian Locomotives》第2卷说法,在中国东省铁路Kh型蒸汽机车当中,Kh-171号、Kh-180号、Kh-183号和Kh-245号机车在1920年之前就已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