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的“限糖令”中,明确禁止食品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糖。
我国最新发布的《幼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中也明确了,适合 12~36 月龄宝宝食用的配方食品,碳水化合物的最大值。按热量计算,每 100KJ 不超过 3.6g,每 100kcal 不超过 15g。另外,对于乳基幼儿配方食品(无乳糖和低乳糖产品除外),乳糖占碳水化合物含量应 ≥50%。
虽然酸奶不在这个标准的管理范围内,但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食品更适合宝宝。
▲GB 10767-2021《幼儿配方食品》
所以,给宝宝喝的酸奶最好不加糖,选购时可以直接去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一项,不加增稠剂的酸奶,碳水含量在 4.5~5g/100g 之间,如果高于这个数字,就要看看配料表是不是加糖了。
除了熟悉的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结晶果糖、麦芽糖、甜炼乳、浓缩果酱等也都是糖,同样会增加能量和糖分的负担。
很多酸奶的配料表密密麻麻的,有各类甜味剂、香精和增稠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并不是必要的,给宝宝的酸奶配料表越短越好,只有生牛乳和发酵菌种最好。
另外,还要留心代糖。代糖是我们减肥时期解馋的小帮手,但对于宝宝来说,不吃糖不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摄入,还是一种味道习惯的培养。
味觉的敏感度会随着味道浓度升高而降低,口重的人需要很浓郁的味道才能得到满足,但口淡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味道就够了。对宝宝来讲,从小习惯低甜饮食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所以,添加了木糖醇、山梨糖醇、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等代糖的酸奶也不适合给宝宝喝。
1、自制酸奶不靠谱
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己做酸奶,不仅操作简单,也能选购高品质的鲜奶,控制糖的添加量。
但自制酸奶并不推荐给宝宝喝。因为适合有益菌生存的环境,同样也适合有害菌。容器、环境、储存空间等任何一环没有彻底灭菌,都可能混入有害杂菌,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等。这些有害菌肆意繁殖,轻则拉肚子,重则可能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
工业化生产的酸奶,有专业的技术对付这些有害菌,能更大程度保证产品的安全,但家中却很难做到。
2、常温酸奶不用防腐剂,但缺了乳酸菌
酸奶中的乳酸菌即使包装后依旧会持续繁殖,所以需要冷藏降低它们繁殖的速度,才能保留风味和延长保质期。
常温酸奶增加了一道*菌工艺,*灭了酸奶中绝大多数的乳酸菌。也就是说,常温酸奶中基本不含乳酸菌。但这样做保质期可以大幅度延长,无需冷藏储存方便,同时风味也很稳定。
3、希腊风味酸奶是希腊酸奶的山寨版
希腊酸奶由于营养丰富价格很高,但市面上有不少山寨版——希腊风味酸奶或希腊式酸奶,二者差别可是很大的。
希腊酸奶是滤乳清酸奶的其中一个名字,这种酸奶在制作过程中会把普通酸奶中的大部分乳清滤去,水分变少,口感自然变得更加浓稠。通常制作 1 杯滤乳清酸奶,需要 3 杯普通酸奶,因此蛋白质、钙质等营养含量也是普通酸奶的 3 倍。
这样制作的酸奶自然价格更高,而希腊风味酸奶只是通过添加剂,模仿了滤乳清酸奶的口感,营养价值没有比普通酸奶高多少,定价却高了,想想有些亏啊。想要避开这个坑,只要看看营养成分表就能判断了。
4、营养成分表中坑人的每份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营养成分表,这里也被挖了坑。
比如下面这款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猛一看钙含量好高啊,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单位是每份,一份为 190ml,换算下来每 100ml 中的钙含量是 120 mg,和其他牛奶也没差多少,但这款同样价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