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从而造成难饲养、成活率低。
(一)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仔猪初生体重小,不到成年体重的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初生体重为1千克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0~13倍。
仔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生后20日龄时,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猪体内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沉积脂肪的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形成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比形成脂肪所需要的能量约少40%(形成1千克蛋白质只需要23.63兆焦,而形成1千克脂肪则需要39.33兆焦)。所以,小猪要比大猪长得快,能更经济有效地利用饲料,这是其他家畜不可比拟的。
(二)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
仔猪初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例如,胃重,仔猪出生时仅有4~8克,能容纳乳汁25~50克,20日龄时胃重达到35克,容积扩大2~3倍,当仔猪60日龄时胃重可达到150克。小肠也生长迅速,4周龄时重量为初生时的10.17倍。消化器官这种迅速生长保持到7~8月龄,之后开始降低,一直到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初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使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在胃液分泌上,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当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而成年猪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即使胃内没有食物,到时候同样能分泌大量胃液。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分泌的不断增加,到35~40日龄,胃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才可利用多种饲料,直到2.5~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γ-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初乳中免疫抗体的变化
母猪分娩时初乳中免疫抗体含量最高,以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分娩开始时每100毫升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20克,分娩后4小时下降到10克,以后还要逐渐减少。所以,分娩后立即使仔猪吃到初乳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2.初乳中含有抗蛋白分解酶
初乳中的抗蛋白分解酶可以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分解,这种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没有这种酶存在,仔猪就不能原样吸收免疫抗体。
3.仔猪小肠有吸收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
仔猪出生后24~36小时,小肠有吸收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不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细菌等大分子蛋白质,都能吸收(可以说是无保留地吸收)。当小肠内通过一定的乳汁后,这种吸收能力就会减弱消失,母乳中的抗体就不会被原样吸收。
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身产生抗体,直到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因此,3周龄以内是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的阶段,此时胃液内又缺乏游离盐酸,对随饲料、饮水等进入胃内的病原微生物没有消灭和抑制作用,因而造成仔猪容易患消化道疾病。
(四)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怕冷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还有仔猪体内能源的贮存较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仔猪正常体温约39℃,刚出生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为30~32℃,当环境温度偏低时仔猪体温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仔猪生后体温下降的幅度及恢复所用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越低则体温下降的幅度越大,恢复所用的时间越长。当环境温度低到一定范围时,仔猪则会冻僵、冻死。
据研究,出生仔猪如处于13~24℃的环境中,体温在生后第一小时可降1.7~7.2℃,尤其前20分钟内,由于羊水的蒸发,降低更快。仔猪体温下降的幅度与仔猪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有关。吃上初乳的健壮仔猪,在18~24℃的环境中,约两日后可恢复到正常,在0℃(-4~2℃)左右的环境条件下,经10天尚难达到正常体温。出生仔猪如果裸露在1℃环境中2小时可冻昏、冻僵,甚至冻死。
(五)体内含铁少,易患贫血症
初生仔猪体内铁元素含量很少,母乳中铁含量也少,仔猪肝脏所储的少量铁质也仅够用2~3周。所以,仔猪从1~2周龄就开始有缺铁现象,若不及时补铁,几天内就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食欲减退、异嗜,生长停滞,被毛蓬乱,皮肤与黏膜苍白,有时伴有下痢。特别是生长快和拉稀的仔猪,贫血更为明显。因此,应早期补铁。
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
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是要抓好三食、过好三关,争取使哺乳仔猪全活、全壮。
(一)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力求在哺乳期内获得最大增重,最大的增重可为日后生长发育打下基础,既是体况良好的表现,也是母猪生产效益所在。所以根据仔猪怕冷、易患病的特点,重要的是让小猪吃到初乳,做好保温、防压工作。
仔猪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从母体内的恒温条件进入低于体温的外界环境,如果饲养管理稍不细致,极易引起仔猪死亡,其中以前5天死亡率最高,占哺乳期总死亡数的58%以上。死亡的原因有先天发育不良;吃不上初乳;冻死、压死;患仔猪黄痢、白痢。
1.哺食初乳,固定乳头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3天后的乳汁称为产乳。
仔猪一出生就有固定乳头哺乳的习惯,乳头一旦固定,一直到断乳都不更换。刚出生的仔猪第一个行动就是靠嗅觉寻找乳头,吃到足够的初乳。但是弱小的仔猪行动不灵,往往不能找到乳头吃不上初乳,这就需要人工辅助哺乳让其吃到初乳。在生产中,强调让初生仔猪在生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使仔猪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能量,达到增强抗寒能力的目的。寄养出去的仔猪最好吃1~2天自己“亲娘”的初乳。那些不吃“亲娘”初乳就寄养出去的仔猪,尽管初生体重较大,但也会逐渐落后,或形成僵猪,甚至最后消瘦而死。
哺食初乳的具体方法是根据仔猪有固定吸乳的习惯,在前面乳头乳汁较充足的情况下,先固定弱仔在前面1~2对出奶较多的乳头上;把发育较好而体长的仔猪固定在中间乳头上;把发育较好而体短的仔猪固定在后面乳头上,一般经过2~3天后仔猪基本就固定了。如果仔猪较多,可分批饲喂,第一批吃乳40~60毫升时,再让第二批哺乳,每次轮换1~2次,就可得到均匀健壮、大小整齐的仔猪。
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1)防冻。仔猪出生时的适宜温度是32~34℃,1周龄时为28~30℃,4周龄时为22~24℃,60日龄断乳时保持在18~20℃。
受冻往往是压死仔猪的起因,一般在冬春季节分娩的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冻死或压死,仔猪出生后受冻行动不便,喜钻草,大母猪起卧时就容易将其压死。解决的措施如下。
①避开寒冷季节产仔。
②采取保温措施: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在本圈内设保育栏(70厘米×150厘米),上方设置红外线灯增温。
③产仔时迅速擦干初生仔猪全身黏夜,是防冻的重要措施之一。圈内防贼风与防潮湿也是防冻措施之一。
(2)防压。一般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防压措施如下。
①加强对仔猪的护理:在仔猪死亡率最高的1~7日龄,加强管理,做到精心护理,耐心照顾,巡视每头母猪在饮食、排便及趴卧的情况,特别注意母性不强的母猪,一旦听到仔猪的尖叫声,迅速去解救。在短时间内压死的仔猪,可拍打仔猪耳根或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来救活。
②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母猪多是在吃食或排便后,回圈躺下时压死仔猪。因此在母猪产后的3~5天内应派专人值班、巡逻,一旦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应马上进圈抽打母猪耳朵,或提起母猪尾巴或腿,把小猪救出。
在哺乳期内,严禁饲养员粗暴的饲养管理,不得鞭打母猪,否则不仅会发生踩伤或踩死仔猪,还会降低母猪的泌乳量,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③栏圈内设护仔间:即在母猪经常躺卧睡觉处的附近设一个仔猪可以自由出入的护仔间或暖窝,内放柔软垫草,让仔猪在里面睡觉。开始时仔猪每次吃奶后,饲养人员要把仔猪捉进去睡觉,当仔猪习惯后,就会自动出来吃奶,自动回去睡觉。也有在产后5天内,采用护仔箱(或筐)把母仔隔开,每隔1.5~2小时定时哺乳1次,对防冻、防压很有好处。
④栏圈内设护仔栏:在母猪床靠墙的地方用直径40毫米的铁管或木棍、竹竿等,离墙与地面各25厘米的距离埋上护仔栏,可防止母猪沿墙卧下时,将身后或身下的仔猪挤死或压死。
⑤采用高床网上分娩栏:在母猪的左右两侧均安装了防压隔栏,不必再设防压装置。仔猪箱可直接放置在隔栏的一侧,另一侧放有仔猪料槽作为开食补料使用。
3.仔猪寄养
母猪所生仔猪因种种原因需要其他母猪带养,称为寄养。
(1)寄养原因。母猪产出的仔猪数超过其抚育能力,或出现母猪患病、产后无乳、产仔数少等情况,应尽早对仔猪进行寄养。
(2)仔猪寄养的方法。
①紧急寄养。当母猪死亡或患急性病而停止哺乳时,找一只或多只保姆母猪来接替养育仔猪。
②直接寄养。调整大窝小窝仔猪数,使每窝仔猪数相等,以确保每只仔猪至少有1只有效乳头哺乳。
③交错寄养。把所有同期出生的仔猪按相近体重分类,然后把体重相差不大的仔猪作一窝分配给每只母猪。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能减少仔猪死亡率、增加仔猪断奶重和断奶后增重。
④返寄养。断奶后生长不良的仔猪转移到未断奶的母猪继续哺乳。返寄养有造成疾病向低日龄仔猪扩散、增加仔猪死亡率的可能性,应尽量避免。如果没有选择余地,应把强壮的仔猪转移给另一只母猪,把较弱的仔猪留给自己的母猪。
(3)仔猪寄养的注意事项。两窝小猪的产期要尽量接近,最好是前后相差不超过2~3天,以免仔猪日龄相差太大,发生大欺小的现象;有病的仔猪不寄养,注意区别仔猪营养不良和患病;寄养出的小猪一定要让它吃到足够初乳(1~3天),否则不易成活;要挑选性情温顺、泌乳充足的母猪来寄养,从而提高成活率和断乳体重;仔细观察寄养候选者:较弱的仔猪最好留给自己的母猪;选择强壮、明显健康的仔猪进行寄养;要向高日龄范围而不要向低日龄范围寄养;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寄养体大的,而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则要寄养体小的,以免仔猪体重相差较大,影响体小仔猪的发育;使被寄养的仔猪与寄养窝里的仔猪有相同的气味,可将被寄养的仔猪涂抹上寄养母猪的奶或尿液,或在仔猪身上喷上气味相同的液体(如来苏儿),也可将仔猪混群几小时后同时放到寄养母猪身边。在饲养人员的看管下,吃上2~3遍奶,寄养就基本成功了。
总之,个体猪群选择什么方法进行寄养有赖于猪群规模、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及饲养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训练水平。
(二)抓料食,过好补料关
仔猪出生后不久便迅速生长发育,体重直线上升,营养需要大量增加,而母猪产后3周达泌乳高峰后,泌乳量就逐渐下降,这样营养供需发生了矛盾,仔猪的生长发育光靠母猪乳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只有给仔猪进行早期补料才能补上母猪供应不足的那部分营养,同时还能使仔猪的消化器官与机能得到锻炼,促进胃肠的发育与机能的健全,而且仔猪学会吃料后,才不会乱啃、乱吃脏东西,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给哺乳仔猪进行科学早期补饲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和经济效益;二是可以增强仔猪的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三是可以提早给仔猪断奶,促进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开始补料时间
规模化养猪场一般从3~5日龄开始补料,散养母猪也应在仔猪7日龄时开始补料较好,使仔猪在母猪产后3周的泌乳量下降时已能正常采食饲料。
2.补料的品种和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使用营养全面的饲料,形状有膨化颗粒、颗粒破碎料或粉料;散养母猪可使用一些煮熟的黄豆、高粱、玉米等混合料。但一般都应选择和使用专门供乳猪使用的乳猪饲料。
3.补料的方法
补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把乳猪料撒少量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内地板上,或放少量料到仔猪料槽内,让仔猪自由觅食。当其觉得口感较好,并能充饥时,便逐渐采食起饲料来。
(2)开始补料时,把少许乳猪料调成糊状涂抹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乳猪吃奶时品尝到乳猪料的味道;同时,把少量乳猪料放到仔猪料槽内,当仔猪吃到料槽内饲料,感觉味道和吃奶时的味道一样时,仔猪的食欲会增强,采食量也增加得较快。
(3)开始补料时,直接把乳猪料调成糊状,用手抹入仔猪嘴内,也能使仔猪很快认识饲料,并适应饲料,更快地增加采食量。
别外,补料期应注意的问题:
①乳猪饲料必须新鲜和清洁,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②食槽与水槽要经常洗刷与消毒,保持干净和卫生。
③要少喂勤添或使用自动食槽,使仔猪能均匀采食。
④要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或使用自动饮水器供水。
⑤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过渡,不能突然变换。
⑥观察仔猪的采食情况、皮毛色情况和排便情况,有不同情况的要及时处理。
4.铁、铜、硒的补充
(1)补铁:仔猪2~3日龄补铁。注意:补铁不能对母猪补,因母猪血液中铁含量再高,其乳汁中的铁量仍不会高。
补铁、铜有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方法。①口服铁铜合剂补饲法:3日龄起补饲。铁铜合剂是把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配制而成。喂时将溶液装入奶瓶中,当仔猪吸乳时滴于乳头上令其吸食,也可用奶瓶直接滴喂。喂量:每天每头10毫升。②注射补铁:牲血素、右旋糖酐铁剂等,在3~4日龄注射100~150毫克;14周龄再注射一次。
(2)补硒: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可防止脂类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硒-维生素E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等。
补硒的方法:仔猪生后3~5日龄肌注射0.1%的亚硒酸钠溶液0.5毫升,60日龄再注射0.1%的亚硒酸钠液1毫升。
(三)断料关
哺乳仔猪到了一定年龄,离开母猪不再吃奶,称断奶。
1.断奶日龄
猪自然断乳时间为8~12周龄,此时母猪乳腺接近干乳,无乳汁分泌。传统养猪生产多实行8周龄断乳,现在逐渐缩短到4~5周龄。
2.断乳方法
常用断乳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次性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的断奶日期,断然将母猪与仔猪分开。这种方法省工省时,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养猪场。采用此方法断奶时,在断奶前3天左右适当减少母猪的饲喂量。为减少仔猪的环境应激,仔猪断奶时应将母猪转走,而让仔猪在原产床继续饲养1周,然后转至仔猪舍。
(2)分批断奶法。根据仔猪食量、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别断奶,一般是发育好、食量大、体重重、体格健壮的仔猪先断奶,发育差、食量小、体重轻、体质弱的仔猪适当延长哺乳期。采用这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年产窝数,而且先断奶仔猪所吮吸的乳头成为空乳头,易患乳房炎,但这种断奶方法对弱小仔猪有利。
(3)逐渐断奶法。在仔猪预期断奶前3~4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圈里,定时赶回让仔猪吃奶,逐日减少哺乳次数,到预定日期停止哺乳。这种方法可减少对仔猪和母猪的断奶应激,但较麻烦,不适用于产床上饲养的母猪和仔猪。
(4)早期断乳。一般仔猪在出生2~3周就断乳的称为早期断乳。早期断乳的意义在于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的终生产仔数量。本法适用于工厂化养猪形式。
此外,仔猪生后还应做好如下处理:剪牙,防止仔猪争奶而咬伤乳头;断尾,为防止咬尾和方便母猪本交配种,仔猪生后1周内,将其尾巴断掉(可以留1/3),然后消毒;去势,仔猪生后1周内,将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去势,此时去势止血容易,应激小。
注意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差是仔猪病原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仔猪有捡拾或啃食地下异物的习惯,当地面上致病微生物超标或食用了霉变的食物就会导致仔猪腹泻,所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污物,使用高碘进行圈舍内带猪喷洒消毒。
仔猪药物保健。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病毒性腹泻。预防仔猪腹泻除了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外,还应注意对仔猪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如仔猪三针保健(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注射头孢先锋0.5毫升、0.5毫升、1毫升)或仔猪哺乳时将药物涂抹于母猪乳头上供仔猪吮食,也可将药物喷洒于教槽料上供仔猪教槽时食入,可有效预防仔猪补料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三、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从仔猪断乳到4月龄内都被称为断乳仔猪,如培育作种用的称为育成猪或后备猪;去势准备做肉用的仔猪称为小架子猪。饲养断乳仔猪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仔猪断乳后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力争仔猪断乳后全活、全壮,并获得较高的日增重,既为培育后备猪打下基础,又为肥育打基础。
(一)断乳仔猪生长发育特点
这一阶段仔猪的绝对生长继续递增,每头每日消耗的饲料量亦表现递增趋势。同时,幼龄仔猪本身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使幼龄仔猪对饲养的要求更高。这一阶段,仔猪消化机能逐步发育完善,在40日龄后,胃蛋白酶就表现消化蛋白质的能力;45日龄后,胃和神经系统间机能联系已建立条件反射,消化液中胆汁分泌增加,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活性加强,能较好地消化植物饲料;胃的排空速度变慢,胃液消化饲料时间延长。随着消化机能的完善,仔猪食欲增强,采食量增多,对饲料中营养物质利用效率提高,出现所谓“旺食”现象。如能充分利用仔猪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就能使仔猪生长发育加快,断乳后体重明显增大。
但是,幼龄仔猪这一阶段会由于断乳而产生应激反应,其来源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因为饲料的变更造成的。断奶前的仔猪吮食香味和营养俱全的母乳,断奶后采食味道气味、营养价值、理化特性均不同的干饲料,仔猪的消化道酶系统需逐渐地适应。所以,应注意解决因饲料变更而造成的营养应激。
另外,幼龄仔猪在这一阶段的免疫能力,尚不完善。如前所述,仔猪出生时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来自母猪初乳中的抗体,而自身免疫能力是在4周龄或以上才真正拥有。但是,断乳降低了机体的抗体水平,抑制了细胞的免疫力和免疫水平,使仔猪抗病力弱,容易拉稀和生病。特别是2~3周龄早期断乳的仔猪可表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反应。而5周龄断乳仔猪与哺乳仔猪免疫能力无明显差异。在低温环境下,仔猪的免疫抑制更加明显。因此,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力对幼龄仔猪的饲养十分重要。
(二)断乳仔猪的营养需要
仔猪断乳后,肌肉、骨骼生长十分旺盛,因此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决定于断奶时的体重和以后的生长水平。
1.能量
饲养标准规定,10~20千克的断乳仔猪每日每头需消化能12.59兆焦,由于仔猪食量较少,要求日粮中所含消化能水平要高,10~20千克仔猪每千克日粮中消化能不低于13.85兆焦。
2.矿物质
仔猪在断奶后,骨骼发育非常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饲料中一般钙、磷含量不足,因此,日粮中必须另外补加。10~20千克仔猪饲料中应含钙0.64%、磷0.54%,钙与磷的比例为1.5∶1~2∶1.每千克日粮中含铁与锌各78毫克,碘与硒各0.14毫克。
3.蛋白质
断乳仔猪肌肉生长十分强烈,蛋白质代谢也很旺盛,为此必须供给充足而质优的蛋白质饲料。10~20千克的断乳仔猪日粮中应含有粗蛋白质19%,含赖氨酸0.75%,蛋氨酸加胱氨酸0.51%。20~60千克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分别含有粗蛋白质16%、赖氨酸0.75%、蛋氨酸加胱氨酸0.38%。
4.维生素
骨骼与肌肉的生长都需要维生素参与代谢过程,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较为重要。10~20千克的断乳仔猪,每千克日粮中分别含有1700IU、200IU、11IU。20~60千克的生长肥育猪每千克日粮中,分别含有1250IU、190IU、10IU。
青绿多汁饲料不仅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价值较高,且富含维生素。因此,在断乳仔猪日粮中应补充适量品质好的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仔猪拉稀。另外让仔猪多晒太阳,以获得维生素D。
(三)断乳仔猪的饲养
1.少喂勤添,定时定量
断乳仔猪生长发育虽快,所需的营养物质虽多,但消化道容积仍然比成年猪小,为此,应采取少喂勤添的少喂方法。一般每天喂4~6次,每次喂八九成饱为宜,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夜间21~22时可加喂1次,这不仅能使仔猪多吃饲料,有利于生长发育,还可防止猪在寒夜里压垛而造成伤害,避免冬天夜长仔猪因饥饿而睡卧不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在饲养方式上,应尽量减少干饲料对断奶仔猪胃肠道的损伤,最好用稀料的形式来饲喂。等仔猪逐渐适应后再换为干料饲喂。在断奶的当天也应适量控制喂料量。刚断乳的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这主要是由断奶应激造成的生理异常。有研究表明,断乳期间的仔猪若采食正常,在断奶后1周内可增重1千克,即可比那些在断奶后1周内因采食不足而保持体重不增加的仔猪提前15天达到屠宰体重。可见,断奶后幼龄仔猪的饲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断奶后在1~2周内继续喂饲哺乳仔猪料,待仔猪适应环境后逐渐改为断乳仔猪料。断乳仔猪的饲料首先应要求容易消化,即具有高消化率。仔猪采食高消化率的日粮可使每日的总采食量保持较低,从而既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又不致因胃肠道负担过重而引发下痢。
2.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仔猪快速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如饮水不足,会影响食欲从而影响增重。供水要充足、新鲜、清洁,全天不断水,最好饮用流动水,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更好。饮水量一般是:冬季为饲料量的2~3倍,春季、秋季为饲料量的4倍,夏季为饲料量的5倍。
(四)仔猪的疫病防治
仔猪生产中的疫病防治,首当其冲的是猪瘟病的防治,该病的唯一防治方法就是防疫注射。仔猪的防疫注射第一次宜在断乳后7天进行,猪瘟冻干苗可用说明书剂量的2倍:母猪的防疫注射每年2~3次,可结合仔猪防疫注射同时进行,但剂量应为说明书的4倍。其他疫病的防治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下面主要谈谈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仔猪黄、白痢是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下痢为特征的传染病。感染此菌由于不同的日龄而呈现不同的病型,生后数日发生的为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叫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很高;仔猪白痢发病率可达68%,死亡率略低。据调查,仔猪黄、白痢死亡率可达6%。大肠杆菌属于常在性条件性细菌,广泛存在于母猪肠道内及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该菌容易变异,在一定条件下非致病性菌型会变异成致病性菌型。致病性菌型也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引起仔猪发病。
发病原因: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口腔进入仔猪消化道及仔猪抗病力差是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造成病菌感染仔猪的原因是仔猪生活环境由于卫生条件差、阴暗潮湿、不按时清扫消毒而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菌进入仔猪消化道。造成仔猪抗病力差的原因有仔猪生活环境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防寒保暖性能差,母猪营养过剩乳汁浓稠或仔猪饥饿时过食补料导致仔猪消化不良,母猪疾病(特别是乳房疾病)或母猪饲料霉坏引起乳汁变化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仔猪缺铁贫血或疾病。
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方法。
(1)改善仔猪生活环境:仔猪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光照条件好(最好有一定的阳光照射)、通风良好、温度适中、定期消毒(每周一次)。
(2)积极防治和治疗母猪疫病,搞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3)搞好仔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补铁、补料及饮食卫生。
(4)搞好母猪的免疫注射:母猪产前45天和20天分别注射“仔猪大肠杆菌灭活菌苗”。
(5)母猪产前饲喂“仔母康”等仔猪黄、白痢预防药。
(6)发病后的治疗: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药物很多,如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痢菌净、敌菌净、磺胺咪等,近年又有许多新药面市。但应注意,大肠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同一窝仔猪几次发病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有效的药物,这次治好后下一次发病就应选择新的药物;为防止一窝仔猪治好一头另一头又发病的现象产生,最好是发病一头全窝治疗;为防止药物中毒的发生,应掌握好用药的剂量,不得随意增加用药量;为防止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应按疗程用药,一般连用2~3天;防止病原残留,治好后要对仔猪生活环境作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