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化馆里的古建筑,天水为什么这么多古建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1:25:54

记者 胡晓宜 见习记者 徐媛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七百六十二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五十处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我市有四家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

天水市入选“国保”的四家文物保护单位是: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周)、武山圣寿寺(元至民国)、天水纪信祠(明至民国)、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河峪摩崖石刻(东汉)。

至此,天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十八家。

闹市中的纪信祠

闻听天水纪信祠、毛家坪遗址、圣寿寺及河峪摩崖石刻四家文保单位晋级第八批“国字号”时,正值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举行之时,这一消息,无疑让行走在古城这片土地上采风的作家诗人们,在体味浓郁诗情的同时,尤为感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纪信祠,又名天水城隍庙,早为成纪县衙,现位于天水市区大城什字东北角。于右任曾为其挥毫题词“汉忠烈纪将军祠”。纪信祠元、明、清古建并存,集艺术、科学、宗教、历史、民俗于一体,是天水境内与玉泉观并存的两处元代古建之一。

说起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不用说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天水,但凡来此游玩的外地人,行至此处,大抵会在其巍峨壮观的牌坊前止步。

“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祜笃黎民。”

牌坊两侧,这副由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首任省长邓宝珊将军摹写的砖雕楹联,可谓道尽了纪将军的前世今生。

据史料载,纪信,天水人氏,随刘邦起兵抗秦,曾与樊哙、陈平等护卫刘邦鸿门赴宴,并与众将力保刘邦脱离险境。由于其身形、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扮刘邦的样貌,向西楚诈降后被俘。项羽招降不成,后以火刑处决。刘邦得天下后,感念纪信之恩,追封其为“忠烈将军”。

自巍峨壮观的朱红色牌坊款款而入,城市的喧嚣与浮躁,瞬时便被这儿的宁静阻挡于门外。

穿过一条长长的游廊,一路青砖铺地,入眼便可见“屋顶翼角,状若鸟翅”的五凤楼。“五凤”之名最早源于汉代,取凤凰五至之意。

听馆里的工作人员回忆,早年间纪信祠内曾建有戏楼,与五凤楼两两相望,看戏之人可于二楼观看。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水市图书馆与文化馆曾于院内合馆办公,闲暇之余,五凤楼时常会有习琴者操缦抚琴,吟诵诗文。时光荏苒,戏楼已不复在,图书馆也早已搬迁,唯院内那两株已五百多岁劲健挺拔的参天古树,始终安静地矗立于五凤楼前,默默注视着这儿的春秋更迭。

连接五凤楼的,是五间南北纵向排列、通长17米,宽4米的卷棚直廊。廊下悬有五块清代匾额。直廊末端谓之拜厅,拜厅梁上亦悬有“恩湛西陲”“功成汉业”等匾额,共计十三块,均为其时秦州人士为感念纪信所题记。

“清顺治、光绪年间,秦州商人为求得生意兴隆,时常会给城隍爷捐匾。这些商人大多家道殷实,故雕刻匾额所用材料较为上乘,镂空、刻画的工匠应该也是当时最好的,总体而言在全国现存匾额中,纪信祠保留匾额不论在制作工艺还是品相上,都非常好。”曾任市文化馆馆长的书法家李靖说。

问及这些匾额的书法价值如何,李靖认为,或许是由于当时商人社会地位所限,匾额上的书法并不代表彼时秦州最高水平。

拜厅之后,依次是献殿、大殿、寝宫。

始建于元代的大殿宏伟古朴,是纪信祠内最古老核心的建筑,尽管前后大约进行过六次以上的修缮,至今,依然保留着宋元建筑的独特营造风貌。

进得正殿,目光所及,便是大约3米之高的纪信彩塑像。“城隍爷”纪信头戴冕施,身穿龙袍,目视前方,神态威严。殿内西墙上有幅明代壁画,谓之“城隍出巡图",展现的是纪信在众神簇拥下巡视秦州大地之景象。

“2003年施工人员对纪信祠大殿进行保护修复时,在破碎的表层墙皮下,意外发现了深藏在墙壁内的壁画。自此之后,这幅壁画得以重见天日……”从市文化馆一位值班保卫人员口中,记者得知了这段有关“城隍出巡图”的故事。

寝宫,顾名思义即为纪信休憩、就寝之地。寝宫内亦塑有纪信,月逢十五,有市民会来此焚香祭拜。岁月不居,秦州人一直坚信“正义凛然、忠厚刚烈”的这位纪信将军可以护佑一方。记者在寝宫左侧贡桌一角所看到的那叠高高垒起的准考证,便是最好的佐证。

纪信祠内存有十块“重修纪信祠碑记”碑碣,为什么是十块碑呢?采访中记者得知,纪信祠每重修一次,就会立一块碑,累积下来,共计重修过十次。

“让人感到神奇的是,本该长在南方的苦楝树,已在大殿东侧存活了300多年。每年春夏交际之时,苦楝树会盛开一树淡紫色的小花。”

■纪信祠大殿一隅的壁画。

纪信祠内,有八棵三百年以上的古树,有十块碑碣、有二十块匾额、明代壁画三十平米……提及院内一碑一匾,一宫一房,一草一木,在这儿工作生活的每一位文化馆人都能谈及一二。

翻阅相关资料,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曾对纪信祠实施多次“整容”——

1985年,市文化馆设立纪信祠文物保护管理所,主要负责纪信祠内部文物管理、维修、安全、保护等工作,并对馆藏文物进行管理、修复、建档。

1998年至2000年,先后对前院部分建筑重新彩绘、加固、复原。

2003年,对寝宫、大殿进行整体保护维修,维修面积200平方米,投入资金90万元。同时投资7万元对大殿的大型壁画“城隍出巡图”进行妥善保护。

2004年投资489万元,对纪信祠进行全面修缮。

2006年,对木牌楼、砖雕牌坊、东西廊坊、小牌楼、东西厦房进行迁建、翻新、维修……

古建,是城市历史人文最好的见证,如今的纪信祠,虽历经600余年沧桑变迁,却依然保留着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气质,成为古城的又一个文化地标。

武山城南圣寿寺

与纪信祠一样,位于武山县城南的圣寿寺,亦是一处存于城中的古建。

前往圣寿寺采访当天,天空恰好飘起小雨。雨中的圣寿寺与一旁颇具年代感的南城门,使得这座小城既清丽,又厚重。

圣寿寺院内,施工人员正在雨中忙碌着,虽有些嘈杂,但古建前挺拔高耸的古槐,依旧展示着寺院先前的清静雅致。

圣寿寺,也称官寺,为武山县城最早的官办寺院。据载,圣寿寺始建于元代,明、清、民国时期多次维修,原建筑规模较大,占地3000余平米。从北向南,分山门和下、中、上三院,曾有天王殿、三官殿、股肱殿、钟楼、鼓楼、燃灯佛殿、十八罗汉堂、藏经阁等建筑,现仅存中院的燃灯佛殿及其东西两配殿。虽仅存三座殿宇,但圣寿寺承载的文化厚度并未减弱,其携带的历史信息仍然丰厚。

由于维修的缘故,燃灯佛殿及东西两配殿现已搬空。如此,元代建筑风格愈发凸显,特别是山墙顶部的人物山水画意境悠远,淡雅高古,栩栩如生,尤为精美。殿内墙壁上也隐约可见壁画及书法墨迹。

说起圣寿寺的变迁与维修保护,武山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刚如数家珍。“解放后,圣寿寺曾被用作粮仓,这也是三座殿宇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圣寿寺被县文化馆、图书馆作为图书库房及阅览室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燃灯佛殿及其配殿一度闲置。2002年,县委将圣寿寺的使用权划给佛教人士。2008年国家文物局帮扶落实了寺庙保护修缮项目,但因各种缘由,导致项目停止执行。2015年经文物、宗教等部门多方努力,圣寿寺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项目落地,并于翌年正式动工维修。

“2019年6月,县上又投入资金126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更换朽木破瓦,扶正梁架檩柱,封堵后墙窗洞,恢复固件外形,使甍宇整齐,门窗复原。”

65岁的守寺人何吉有告诉记者,10月16日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当天得知圣寿寺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他激动的连说三声“好”。

“要是我父亲还健在,他也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何吉有的父亲何九待,曾精心守护圣寿寺15年。父亲离开后,他便接任父亲的工作,继续做起圣寿寺的守寺人。除每天必做的洒扫工作外,他还负责看管圣寿寺,谨防火灾的发生。

“圣寿寺是木质结构,最害怕发生火灾。有一次差点吓死我,记得大约是2000年左右,当时有个小孩在寺庙墙根处玩油毡,我没太在意,等打扫完大殿出来时,油毡已经着起火来了。虽然刚着起来,但我也不敢掉以轻心,赶紧端了盆水把火给浇灭了。回想当时就怕把寺庙引燃,那我可就成罪人了……”

于何吉有而言,保护圣寿寺不仅是使命,更是一件传承文化遗产的利事。如今,何吉有成为守寺人已二十一年,这二十一年间,他从未放松过警惕。他说,圣寿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兴之余,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圣寿寺旁摆了二十余年地摊的王玉红,从记者口中得知圣寿寺晋升为国保单位时,非常高兴。她说,闲暇时经常会进去走走,感觉圣寿寺是闹市里的一块清静地,是散心的好去处。

“成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它的保护就更规范了,赶庙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王玉红遐想着,仿佛修葺后整洁的圣寿寺就矗立于眼前。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源于它的秀丽风光,更多取决于文化底蕴。天水,这座有着8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其文化魅力,仅从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便可见一斑。截至目前,包括此次新增的纪信祠、圣寿寺、毛家坪遗址及河峪摩崖石刻,我市共有18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类型囊括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各种形式。

采访结束,返程时天空已然放晴,夕阳映照下的城市,有一种别样温暖的感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