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1:28:54

验光常规流程

1.起点

病史采集基本测试(视力、瞳距,眼动和遮验光盖试验) 验影/电脑验光 焦度计测量现有的镜片度数 根据未矫正的视力和惯用处方预测度数

2.精确

a.右眼远距离综合验光

初步单眼MPMVA 初步红绿测试 JCC测试 确认单眼MPMVA

b.左眼远距离综合验光:

初步单眼MPMVA 初步红绿测试JCC测试 确认单眼MPMVA

3.终点

双眼平衡 双眼MPMVA试镜架 根据视觉需求调整处方 确定最终近用处方

4.最终的确定

最终处方顾客处理原则

备注:顾客处理原则应包括解释检查结果,给顾客提供适应新眼镜的建议及随访计划

5.近附加测量*(根据顾客是否存在老视)

远用处方 FCC检查 试镜架 根据视觉需求调整处方 最终处方

  1. 认知病史采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病史采集的关键性步骤与顺序

2.掌握病史采集的技巧

(二)学习目的

学习该单元后,你能够熟练地对顾客进行详细的问诊,问诊结果对最终处方的确定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能够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体现配镜师的专业性。

(三)物料检查单。

(四)准备

1.让顾客坐在验光台后面。

2调节验光室亮度,打开近用灯。

  1. 配镜师准备好记录用的检查单。

(五)操作步骤

1.向顾客说明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可进行如下沟通:“为了更好地为您检查眼睛,我需要向您询问一些个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所有的资料将会严格保密,只有配镜师与顾客本人可以看到,请您配合我一下,谢谢。”

2.待取得顾客本人同意后,将表单转给顾客,请顾客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等。

3.顾客填写完整后,配镜师进行病史采集,采集的顺序通常为:

(1)主诉:主诉是顾客本次前来的目的,但在询问时,不宜以“您本次前来相干什么?”或类似的方式来提问,建议可通过下述对话进行询问:“您这次前来是感觉眼睛方面有什么样的不舒服或者不适呢?”当顾客阐明了自己的主要问题后,配镜师应该以下面的几点进一步询问:

1)开始时间:这个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发生频率:这个症状多长时间出现一次?

3)部位:这个症状出现时主要影响哪个部位?该问题很多配镜师感觉没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顾客说头疼,部位可能出现在前额、脑后、颞侧、鼻侧等。

4)持续时间:这个症状从开始到现在多长时间了?这个问题主要是询问顾客症状是否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缓解或好转。

5)缓解方式:症状出现时,您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一下?比如说躺下来休息一下等。

6)症状程度:这个症状发作时,你是否会感觉到难以忍受,还是只是有轻微的不适?该问题一般在顾客描述时,会随着面部表情等方式告诉配镜师,因此,通常不需要专门询问。

7)相关症状:除了您说的这个症状外,是否有其他的伴随症状?例如看远处和近处的清晰度不同等。

(2)视觉需求:包括顾客的用眼习惯、生活、工作与爱好。

(3)眼部健康状况:

1)眼部疾病:

①既往史:是指顾客之前的眼部疾病,现在已经痊愈,但不清楚是否会对眼部造成其他影响。

②现病史:是指顾客目前所受的困扰性的眼部疾病。

2)戴镜信息:

①戴镜史:是指顾客最早戴镜的时间、类型、方式以及度数。如顾客之前配戴过隐形眼镜,但现在不戴了,该内容也属于戴镜史。

②旧镜信息:是指顾客现在配戴眼镜的信息,包括镜架与镜片两部分,镜架包括材质、类型(全框、半框、无框);镜片包括类型(单光、双光、渐进多焦点、防蓝光)、颜色(透明、变色、太阳镜、染色)。此外,还应该包括验配或者配戴的时间、使用目的(看远、看近、看中距离)配戴的方式、镜片的屈光度、单侧光学中心距离瞳高、前倾角、镜面角、镜眼距、外观变形问题;如果顾客有配戴隐形眼镜,还需要记录隐形眼镜的度数、颜色、类型(抛弃时间、球面、散光)品牌及型号、含水量、基弧、配戴方式与时长。如果顾客不清楚,则可以通过品牌、一盒镜片的数量等相关的内容确定以上信息。

(4)全身健康状况:

1)既往史:是指顾客之前曾患的疾病,现在已经痊愈,但不清楚是否会对眼部造成影响。

2)现病史:是指顾客目前所受的困扰性的疾病。

3)家族史:询问顾客:“您的亲属中是否有与您类似的症状或者表现?”

4)用药史:询问顾客:您现在是否服用一些药物?"

5)过敏史:询问顾客:“您是否对什么物质过敏?”

(六)注意事项

1.病史采集时,配镜师要端正态度,整个过程要尊重顾客。

2.病史采集的顺序无需按照上述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有时可以随着顾客的回答来调整相应的顺序,但主诉必须放在首位询问。

3.配镜师在询问的同时将以上信息记录下来。记录时,无需按照顾客的原话,只需将顾客的信息加以总结,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即可。

  1. 认知视力检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该单元后,能够使用不同设备的视标(投影仪、魔术箱、液晶屏)对不同年龄的顾客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

2.熟悉视力检查的流程。

3.了解视力检查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的

检查顾客视力的清晰度以及其视觉系统对观察细致物体的能力。

(三)设备

1.投影仪、魔术箱或液晶视力表。

2.近用视力表。

3.遮盖板。

4.近用灯。

(四)准备

1.让顾客带上旧镜(如无旧镜,则测量裸眼)检查远用视力,如果配镜师分别想要检查顾客裸眼与旧镜视力时,应该优先检查裸眼视力。

2.让顾客手持遮盖板。

3.视力表,先出示0.5~0.7整屏视标。

4.环境亮度,测量远用视力时关闭近用灯,调暗室内亮度;测量近用视力,调亮室内亮度,打开近用灯。

(五)操作步骤

1.简单地向顾客解释测量项目及目的:“现在我要给您检查一下看远的视力,看一看您现在的视力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2.配镜师要清楚视力表上各视标的方向,以便于在检查过程中能全程地观察顾客而不是留意视标的方向。

3.让顾客正视前方,轻轻遮住自己的左眼,不要有任何偏斜、眯眼、前倾等不正规的动作。

4.配镜师首先出示0.5~0.7整屏视标(保证0.6在内),如果顾客能够读出0.7行视标,则依次下调至1.0~1.5(或2.0)整屏视标,引导顾客依次读出视力表中他能够看到的最小一行视标;如果顾客不能读出0.5的视标,则上调视标直到顾客能够读出视标的方向;如果顾客的视力低于0.6,则还需要进行针孔视力的检查。

5.测量时要鼓励顾客读出他能看到最小视标的下一行视标,不管他是否是猜出来的。在顾客辨认某行视标方向时,若出现了 1/2以上的错误,停止检查,记录顾客的最佳视力,记录方法详见“注意事项”第5点。

6.引导顾客遮盖自己的右眼,重复以上2、3、45步骤,记录顾客左眼最佳视力。

7.引导顾客打开双眼,重复以上2、3、4、5步骤,测量并记录顾客双眼最佳视力。

8.如果顾客不能够读出视力表中最大的视标(视力为005的视标)则记录视力<0.05。

9.近用视力测试,通常主要针对年龄≥45岁或者有近用视疲劳主诉的顾客,通过下述准备在近距离(通常为顾客的习惯阅读距离)处重复以上1~5步骤:

(1)调亮室内亮度,并打开近用灯。近用灯光源在高于顾客的位置或者稍在顾客位置的后方,需要注意的是光源不要直射顾客的眼睛。

(2)引导顾客将近视力表放在习惯阅读的位置,记录顾客能看到最小视标的视力。

(六)预期值

1.单眼及双眼视力均在10及以上。

2.双眼视力不低于单眼视力。

(七)注意事项

1.远视力的测量针对的是所有的顾客,无论其眼部是正常的,还是存在斜视弱视以及眼球震颤等症状,均需要测量。

2.近视力的测量主要针对4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有近距离视疲劳主诉的顾客。

3.无论是远视力还是近视力,均要测量单、双眼视力,先测量单眼视力,再测量双眼视力。

4.当视力低于0.6时,需要进行针孔视力的检查,查看视力低下是否由于屈光方面的因素引起。通常来说,镜片的矫正视力应该至少能够达到针孔视力。

5.视力的记录方法(以整行有5个视标的视力表举例)

(1)如果顾客右眼能够读出0.8的整行视标的开口方向,且视标很清晰,无任何模糊;但是无法读出0.9行任意一个视标,则记录为“右眼:0.8”。

(2)如果顾客左眼能够读出0.9的整行视标的开口方向,但视标有模糊,不是很清楚;但是无法读出1.0行任意一个视标,则记录为“左眼:0.9—”。

(3)如果顾客双眼同时看时,能够读出0.9的整行视标的开口方向,但在读1.0 行视标时,只能读出两个,则记录为“0.9 2

(4)如果顾客双眼同时看时,能够读出09的整行视标的开口方向,但在读1.0行视标时,只能读出3个,则记录为“1.0-2”,

(5)总之,错误率超过50%时,即读对的视标个数为X表示视力无法达到该行表示的视力值,记录“上行视力值 *”;错误率低于50%时,即读错的视标个数为X,表示视力可以达到该行表示的视力值,记录为“该行视力值-”。

6.视力检查顺序,见视力检查一览表(表7-2-1)。

表7-2-1 视力检查一览表

视力检查项目

具体内容

远视力检查准备

1.顾客配戴旧镜 ;2.顾客手持遮盖板

3.调暗室内度;4.出示相应的视标

远视力的检查

1.测量右眼远视力;2.测量左眼远视力;3.测量双眼远视力

近视力检查准备

1.顾客配戴惯用眼镜 ;2.将近视力视标放在相应的位置

3.调室内度;4.顾客手持遮盖板

近视力的检查

1.测量右眼近视力 ;2.测量左眼近视力;3.测量双眼近视力

如果顾客无法读出最大的视标 直接记录“<0.05”

  1. 认知客观验光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该单元后,你能够掌握电脑验光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掌握客观验光中让顾客放松调节的方法,以提高电脑验光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学习目的

初步测量顾客的屈光不正度数。

(三)设备

电脑验光仪、酒精棉球、纸巾。

(四)准备

1.打开电脑验光仪,并将电脑验光仪设置成自动对焦模式,如果电脑验光仪能够测量角膜曲率,将其设置成具有K值和R值的模式。

2.顾客舒适坐姿。

3.将顾客接触电脑验光仪的前额托和下颌托酒精消毒,并用纸巾擦干。

(五)操作步骤

1.简单地向顾客解释测量项目及目的。

2.让顾客坐好,下颌放在颌托上,额头顶住前额托,调整高度至外眦部与纵杆刻度线对齐。

3.让顾客从电脑验光仪的前孔中看里面的图像(配镜师要了解电脑验光仪里的图像),引导顾客让他感觉里面的图像在无限远处,充分放松顾客调节。

4.配镜师前后左右移动手杆将电脑验光仪先对准顾客右眼,自动测量3次。

5.先向后拉手杆,再移动到顾客的左眼前进行测量,方法同右眼相同。

6.打印数据。

(六)注意事项

1.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顾客的瞳孔有明显缩小的迹象,说明该顾客有可能是在动用调节,需要通过语言来使得顾客尽量放松,且在主观验光中要充分做好雾视的工作,避免过负或欠正。

2.右眼测量完成后,要注意先将手杆向后拉,然后再向顾客的左眼方向移动以防碰到顾客的鼻子。

  1. 认知主观验光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该单元后,你能够掌握主观验光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掌握红绿视标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及双眼平衡的操作要领。

(二)学习目的

根据顾客的主观反应来确定眼睛的屈光度数。

(三)设备

1.投影仪、魔术箱、液晶视力表。

2.综合验光仪。

(四)准备

1.顾客舒适坐姿。

2.将顾客接触综合验光仪的前额托消毒。

3.设置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瞳距需要通过瞳距仪测量)。

4.将综合验光仪放置到顾客正前方。

5.调整综合验光仪的高度、水平及镜眼距。

6.嘱咐顾客离开验光盘。

7.调暗室内亮度至半暗室状态,关闭近用灯。

(五)操作步骤

1.沟通 简单地向顾客解释该项操作的目的及作用。

2.雾视 在综合验光仪中置入客观验光处方,包括球镜、柱镜及其轴向,然后双眼同时加 1.00DS。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该项操作时,一定要让顾客离开验光盘。

3.确认雾视将验光盘放置于顾客面前,让顾客紧靠额托,遮住左眼,打开右眼,检查右眼的视力,如视力达到0.5或以下,则说明雾视完成,如若不是,则需要继续增加正球镜,直至视力达到0.5。

4.单眼MPMVA 在不调整柱镜度数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视力球镜(最佳视力最低负镜或最大正镜),此过程又称为单眼MPMVA。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被测眼前逐步地附加-0.25DS,直至顾客报告视力不再提高,而后回退-0.25DS。示例见表 7-4-1。

表7-4-1确定单眼MPMVA

被测眼前附加的球镜度数

顾客报告的视力

-4.00

0.7

-4.25

20.8

-4.50

0.9

-4.75

1.0

-5.00

1.2

-5.25

1.2或者1.2变小变黑

注:此时眼前镜片附加到-5.25DS后视力没有提高(或者下降),应该回退-0.25DS,选择-5.00DS为最终的 MPMVA度数

  1. 红绿测试 降低室内的亮度,出示红绿视标,如图7-4-1A。请顾客分辨绿色板块和红色板块中的字母哪一面更清晰(注意不是辨别哪边亮哪边暗),通过调整球镜将红色与绿色里的视标调整至同样清晰。如红色背景中的视标更清晰,如图7-4-1B,则增加负球镜,如绿色背景中的视标更清晰,如图7-4-1C,则增加正球镜。如果不能同等清晰,则选择让绿色背景中视标稍清楚;通常情况下,红绿测试的结果与单眼MPMVA的结果相差不大(通常小于0.50DS)如果超过0.50DS(红色或绿色偏好者、红绿视标不准确的仪器、老年人、亮度不可调的环境),则需要重新进行单眼MPMVA,用单眼MPMVA的结果来作为JCC(交叉柱镜)的起始数据。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1)

6.JCC精确散光 将验光亮度调回至单眼MPMVA时的亮度出示蜂窝状视标,如图7-4-2A,进行以下检查。

(1)对于客观验光有散光的顾客由于散光度数已经提前置人验光盘,因此只需要使用交叉柱镜直接精确散光的轴向和度数即可:

1)首先需要精确测量的是散光的轴向,将交叉柱镜的手轮A放置于与矫正柱镜轴向平行的方向,如图7-4-2B,翻转交叉柱镜两面,同时询问顾客“两面是否同样清楚”。

A.如果同样清楚,直接精确散光度数。

B.如果不一样清楚,则需要遵循“进十退五”的原则追红点,翻转两面镜片。直至视标等清晰。

C.如果翻转两面视标始终无法等清晰,即在两个相邻的轴上徘徊,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选择。

①选择两面视标清晰度更加接近的轴位。

②选择更加靠近旧镜的散光轴位。

③对于较为敏感的顾客,可选择中间轴位。

2)精确散光的度数:将交叉柱镜顺时针旋转45°,如图7-4-2C,进一步精确散光度数,翻转镜片两面,同时询问顾客“两面是否一样清楚”:

A.如果一样清楚,则交叉柱镜精确散光结束。

B如果不一样清楚则需要在清晰的一面观察矫正柱镜的轴位是与交叉柱镜上的白点方向平行还是与红点方向平行。

C.如果与白点方向平行,则减少-0.25D柱镜;如果与红点方向平行,则增加-0.25D柱镜。

D.继续翻转镜片两面进行比较,调整镜片,直至两面等清晰。

E.如果翻转镜片两面,却始终无法等清晰,则选择度数较低的柱镜度数,然后在JCC精确散光完全结束后,比较增加-0.25DC后是否会对视力产生影响,最终选择视力最佳时的最低散光度数,作为最终的散光全矫值。

F.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同向调整0.50D柱镜,需要反向调整0.25D球镜;通常情况下,配镜师均熟悉连续附加-0.50D柱镜后,需要附加 025D或者减小-0.25D球镜,但却不熟悉连续减少-0.50D柱镜后,需要附加-0.25D或者减少 0.25D球镜。

G.度数精确后,发现散光的变化量超过0.75D,则需要再次精确轴向定位。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2)

(2)对于客观验光结果没有显示任何散光的顾客,其可能存在着较低度数的散光,需要通过交叉柱镜进行散光的预估,如图7-4-3A:

1)首先在被测眼前预置-0.25D柱镜,轴位放置于180°方向。

2)在被测眼前附加交叉柱镜,P点放在180°方向。

3)翻转交叉柱镜的两面,同时询问顾客“两面是否同样清楚”: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3)

A.如果同样清楚或者红点位于180方向的时候清楚,如图7-4-3B,则说明散光的负轴在180方向或者其附近。此时,需要将交叉柱镜逆时针旋转45°使得交叉柱镜的手轮与预先置于的-0.25D柱镜的轴向平行,即180°方向(如图7-4-3C),然后按照步骤(1)(2)中的方法精确散光的轴向与度数

B.如果红点位于90°方向的视标比较清楚,则说明散光的负轴不在180方向,需要进一步查找。此时,将预先置入的-0.25D柱镜旋转90(交叉柱镜亦随之转动如图7-4-3D),再次翻转交叉柱镜两面,同时询问顾客“两面是否同样清楚”如果同样清楚或者红点位于90°时视标较清楚,则说明散光的负轴位于90方向或其附近。将交叉柱镜的手轮调整到90°方向,按照步骤(1)中的方法精确散光的轴向与度数;如果红点位于180°方向时,视标较清楚,则说明散光的负轴既不在180°方向(之前已经查过),也不在90°方向,需要按照相同的方法检查45°与135方向。

C.如果每次翻转交叉柱镜两面比较时,顾客总是说白点与预置的-0.25D散光轴向平行时比较清楚,说明顾客没有任何散光。

D.在进行散光预估之前,被测眼已经到达MPMVA了,且已经预置了-0.25D柱镜,因此,如果在精确散光度数时,散光度数增加到-0.50D时,需要增加 0.25D球镜。

7.JCC 检查结束后,测量并记录被测眼的视力,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下面的测量中调整镜片的度数后(例如双眼平衡时会进行雾视以及平衡的调整)忘记测量前的度数与视力。有时候为了更加确保没有过矫,此时可以再通过±0.25DS精确最佳视力的最低负球或最高正球。

8.遮住右眼,重复以上2~7的步骤进行左眼检查。

9.双眼平衡

(1)若双眼全矫视力相同,则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双眼平衡:

1)双眼同时睁开,测量并记录此时双眼的最佳视力,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双眼 MPMVA的结果过矫或者最终的双眼视力不准确。

2)让顾客离开验光盘,分别在验光盘上的左右眼雾视 0.75DS。

3)左右眼前分别调整3^ BU 与3^BD 的旋转棱镜,将旋转棱镜撤掉。

4)让顾客紧靠验光盘,示整屏视标,确认双眼视力降低2~3行,如果视力降低少于 2~3 行,则双眼前继续增加正球镜,直至视力下降2~3行

5)出示双眼能够容易分辨的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行视标,双眼前同时附加事先已经调整好的棱镜,如图7-4-4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4)

6)叮嘱顾客不要去管上下两行视标的亮暗度,让顾客仔细比较一下两行视标是否同样清晰,如果同样清楚,则撤掉棱镜,双眼平衡结束;如果不等清晰,则需要在清晰眼的前方加正球镜至双眼等清晰或等模糊,如果双眼无法达到相同,则查看视力值,将惯用视力较清晰的眼调整为稍清晰,而后撤去棱镜。

7)有时候,雾视的量较多或者出示的视标较小时,会出现上下两行视标均模糊以至于无法进行比较的情况。此状况下,可在双眼前增加-025D球镜,待视标可以分辨后(视标可以辨认,但是依然存在模糊迹象),再行比较。

(2)若双眼全矫视力不相同,且可以进行红绿测试的顾客,需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双眼平衡:

1)双眼睁开,测量并记录此时双眼的最佳视力,其目的与上述方法相同。

2)让顾客离开验光盘,分别在验光盘上的左右眼雾视 0.75DS。

3)让顾客离开验光盘,双眼分别调整3^BU与3^BD的旋转棱镜,然后出示红绿视标,并调暗验光室亮度。

4)让顾客紧靠验光盘,确认此时顾客可以看到上下两个分离的红绿视标(图7-4-5),如果没有完全分开,则同时、等量地增大双眼的垂直棱镜。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5)

5)嘱咐顾客盯着上方的红绿视标看,不要管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比较红色背景中的视标与绿色背景中的视标是否等清晰,根据顾客的反馈,调整注视上方视标的眼前镜片。

A.如果红色背景中的视标稍清或者等清晰,增加负球镜,直至红绿背景中的视标等清晰。

B.如果绿色背景中的视标稍清,增加正球镜,直至两面的视标等清晰。

C.如果两面始终无法等清晰,选择红色背景中的视标稍清晰的最高正球镜或者最低负球镜。红绿视标检查示例见表7-4-2。

表7-4-2红绿视标检查

球镜

红绿测试

-3.00D

红色背景视标稍清晰

-3.25D

红色背景视标稍清晰

-3.50D

绿色背景视标稍清晰

D.如果调整的球镜量超过-0.75D,则需要进一步确认单眼MPMVA,即不得超过雾视量。

6)嘱咐顾客盯着下方红绿视标,按照4)5)步骤的相应流程,调整注视下方视标眼前的镜片。

7)双眼同时附加 0.75D球镜。

(3)若顾客双眼全矫视力不等,且无法进行红绿测试(色觉障碍或者颜色偏好者,例如,白内障、色盲、色弱),需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双眼平衡:

1)双眼睁开,测量并记录此时双眼的最佳视力,其目的与上述双眼平衡相同。

2)遮盖左眼,出示整屏视标(包含右眼JCC测量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视标在内)并嘱咐顾客盯着最佳视力的视标,通过在右眼前增减-0.25D球镜,重新确定右眼 MPMVA。

3)睁开左眼,遮盖右眼,按照B步骤重新确定左眼MPMVA。4)双眼同时附加 0.75D球镜。

10.确定双眼最佳视力的最低负球镜与最高正球镜(双眼MPMVA)出示之前记录的双眼最佳视力视标在内的整屏视标,嘱咐顾客“紧盯视标,当视标变清楚时,立刻报告”。配镜师需要在顾客双眼前同时同步逐渐增加-0.25DS,直至双眼视力不能再提高,然后回退-0.25DS(同理于步骤4中的镜片调整)通常所增加的负球镜,不会超过之前所加的正球镜量。记录此时双眼的视力,然后遮盖左眼,记录此时右眼的视力,然后遮盖右眼记录此时左眼的视力。通常此时的左眼、右眼以及双眼的视力不会低于JCC结束后所测得的视力。

11.镜架试戴 在综合验光仪检查结束后通常需要试镜架的进一步试戴来确认最终的处方结果。通常情况下,综合验光仪的全矫结果与试镜架的全矫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通常都不会很大,球镜通常在0.50D以内;偶尔,散光的轴向与度数有一定的差别,这可能与镜眼距、顾客的头位有关。下面将介绍试镜架试戴方法:

(1)选择合适的试镜架,将综合验光仪的检查结果置入,遮盖左眼。

(2)出示单眼MPMVA视标在内的整屏视标,让顾客戴上试镜架,并让其注视最佳矫正视力,询问能不能看清晰:

1)如果顾客能够看清,则在眼前附加 0.25D球镜,同时询问视标是否变模糊,如果没有变模糊,则继续增加正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后,回退 0.25D球镜。示例见表7-4-3。

表7-4-3确认最佳矫正视力

球镜

最佳矫正视力

-3.00D

1.2

-2.75D

1.2

-2.50D

1.0

2)如果顾客主诉有些模糊(与在验光盘上比较),则撤掉眼前附加 0.25D球镜,同时询问视标是否清晰,然后在眼前附加-0.25D球镜,同时询问视标是否清晰:

A.如果视标在附加 .025D球镜或者-0.25D球镜后变清晰,说明可以通过球镜来使得视力提高,最终通过调整球镜来达到MPMVA。

B.如果无论如何调整球镜,视力都无法提高(低于验光盘上的最终全矫视力),则怀疑散光,需要通过手持式交叉柱镜进一步精确散光的轴向与散光的度数。与验光盘上的交叉柱镜相比,手持式交叉柱镜的手柄方向即是手轮方向,负轴方向均是用红色点来表示,正轴方向有时用白点表示,有时用黑点表示。精确的方法同步骤6。

(3)记录通过试镜架调整后的单眼及双眼的视力及屈光矫正度。通常情况下此时单眼及双眼的最佳视力不应该低于验光盘上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12.双眼平衡 试镜架的试戴情形与验光盘不同,前者更加接近自然状态,再加上镜眼距等因素的存在配镜师还需要在试镜架上进行一次双眼平衡。

(1)对于双眼全矫视力一样的顾客:

1)睁开双眼.出示包含单眼最佳矫正视力在内的整屏视标。

2)嘱咐顾客“您现在盯着第X行视标(单眼最佳矫正视力),我现在会轮流遮盖你的左右眼,请仔细比较一下两只眼睛看到的视标是否同样清晰,不要管其明暗度,只注意清晰度”

3)轮流遮盖左右眼,遮盖时间约为2秒,让顾客比较双眼的清晰度。如果同样清晰,则双眼平衡结束,如果清晰度不同,则在较清晰的眼前附加 0.25D球镜再次比较,直至双眼等清晰。

4)如果双眼无法等清晰,则需要查看旧镜信息,将戴旧镜后视力较清晰的眼调整得稍清晰即可。

(2)对于双眼全矫视力不一样的顾客:

1)嘱顾客睁开双眼,出示视力表,测量并记录此时的双眼最佳视力。通常情况下,此时双眼的最佳视力不应该低于验光盘上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2)嘱咐顾客注视双眼最佳视力的视标,而后双眼同时附加 0.25D球镜,同时询问顾客视标是否变模糊。如果变模糊,则将附加的 0.25D球镜退去;如果依然清晰,则继续增加 0.25D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而后退去最后附加的 0.25D球镜。

13.处方确定 将上最终检结果整记录后,根据顾客的主诉觉需求以及旧镜信息,确定最终的远用处方。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顾客配戴新镜后的清晰度、舒适度与持久度,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需要欠矫,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例如结合病史采集信息、检查结果信息等。

(1)配镜师考虑全矫的情况包括:

1)顾客有驾驶要求:包括汽车、飞机等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

2)夜间作业要求:此类顾客通常需要足矫,否则容易导致夜间视力下降或者对比敏感度下降。

3)顾客旧镜全矫或过矫:很多时候顾客的旧镜就已经全矫,如果贸然欠矫,会使得其感觉到模糊。也有很多顾客的旧镜处方是过矫的,此时,需要跟顾客充分地沟通,向其说明1日镜信息的情况,然后再进行全矫

4)眼位:对于看远或者看近存在较明显的外隐斜顾客,通常需要全矫,这样能尽可能地保证其在视物时有双眼单视。

(2)配镜师考虑欠矫的情况包括:

1)顾客试戴不舒服:有些顾客在试戴时,发现看东西虽然清晰,但是有眩晕或者变形的感觉,此时需要考虑欠矫处方,以损失一定的清晰度来换取舒适度

2)顾客新旧眼镜处方变化较大:此类顾客类似于上述顾客,大部分均存在着配戴新处方后,舒适度较差的问题

3)顾客的视觉需求:如果顾客配戴眼镜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近距离工作,则需要适当欠矫,使得看近清晰度不变,而尽可能地延长舒适度和持久度。

4)顾客的要求:有时候会遇到比较难以沟通的顾客,要求欠矫。如遇到此类顾客,在确定处方之前,一定要与其沟通好,欠矫后会损失清晰度,并让顾客试戴其感觉,最后让顾客签上自己的名字,证明该处方是自己要求提供的

(3)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能出具全矫处方,首先考虑调整的是球镜,如果调整球镜无效,再考虑柱镜,最后考虑的是散光的轴向。当然,对于经验丰富的配镜师可以准确地判断顾客舒适度欠佳的主要原因,便可以直接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变形通常与斜轴散光或者散光度数太高有关。这种情况下,需要查看旧镜信息,将处方向旧镜方向调整。

14.最后的沟通 最后的沟通很重要,是吸引顾客提高眼保健意识的关键步骤。

(1)首先,要告诉顾客全矫处方与最终处方,而且要说明给出最终处方的原因。

(2)其次.告诉顾客下次复查的时间,并向其讲授一些眼保健知识。

(3)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顾客的最终处方有过调整,例如由于舒适度问题,散光的轴向调整了度数、则需要向顾客说明该处方是一个过渡处方,并建议其6个月或者一年后再次检查,更换处方。

15.注意事项:

(1)红绿测试时,需要注意要降低验光室内亮度,当遇到红色偏好或者绿色偏好的顾客时要优先选择单眼MPMVA的结果作为JCC的测量前提。

(2)红绿测试的结果通常与单眼MPMVA的结果相差不大,通常在±0.25DS左右,如果超过了050DS.需要进一步精确单眼MPMVA。

(3)交叉柱镜精确散光之前,球镜需要到达最佳视力的最低负球镜或最高正球镜,否则容易导致在测量过程中,蜂窝状视标形状会在翻转交叉柱镜两面的时候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顾客对视标清晰度分辨的困扰。

(4)如果电脑验光仪结果显示没有散光,则需要通过交叉柱镜确认是否有散光,即散光的预估。

验光仪操作流程教程,全自动验光仪使用图解(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