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背驼了,驼得愈发厉害了。
春节回家,年近八旬的母亲伛偻着身子,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做饭做菜,一刻也不闲着。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酸酸的。
母亲的背是什么时候开始弯的,我这个做儿子的还真说不清楚,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身体一向很好,连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几乎都很少。
母亲不到二十岁嫁给父亲,其时,爷爷带着父亲和两个叔叔艰难度日,母亲的到来,这个家才有了烟火气,有了生机。母亲操持着这个家,帮衬着两个叔叔结婚成家,其中的艰辛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单说为这一家人做饭,母亲就已经遭了不少的罪。
那个年代,虽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还得想办法填饱肚子啊,而且家里是五六口青壮年,都是饭量最大的时候。两三天就得摊一次煎饼,而摊煎饼又是一项极其繁琐吃力的工作,都是提前泡好瓜干,半夜起来推磨磨糊,天不亮就下手摊……摊完煎饼还要照常下地干活挣工分……
两个叔叔成家后,父亲兄弟三个分了家,那时已有了我们兄妹三人,分家的情形我已有记忆。
记得我们一家五口暂住在知青回城后留下的旧房子,分到的家具只有一口锅、一个风箱和一张桌子,做饭的锅铲和我上学拿的小板凳都是亲戚凑的。大冬天一家人只有一床棉被,冰冷的土炕上只铺一张薄薄的苇席,一家五口就这样挤在一起。吃的呢,更是稀罕,从生产队里借了半囤瓜干,上顿瓜干,下顿还是瓜干,瓜干都不敢煮烂了吃,害怕煮烂了不充饥。
在这样艰困的环境下,母亲能把我们兄妹三个拉扯大,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
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们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母亲抱怨,她是那个时代农村吃苦耐劳的妇女的代表,因为受过教育,有主见,又很要强。
那时,我们家乡出产苹果,而且苹果的品质和产量都很好,畅销省内外,远销俄罗斯等国。为了生产的需要,村里组织妇女编果筐(苹果篓子),母亲第一批报名学习,很快就成了村里编果筐的行家里手,编得又快又结实好看。闲暇时母亲还自己学着编篮子,什么样的篮子都能编。
后来,村里的果树全部砍了种了庄稼,果筐也很少用了,但是母亲编果筐的手艺可没丢,她七十多岁的时候还编了六七个,用来盛粮食、盛杂物。这几个果筐到现在还依然用着呢。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因为母亲识字,又是初中毕业,村里安排母亲担任赤脚医生。经过简单的培训,母亲就上岗了,并且一干就是近三十多年。
这近三十年,母亲走街串巷,打针送药,村里每家每户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也几乎成了村里每家每户的编外家庭成员。
母亲那时还是村里的唯一接生员,村里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母亲亲手迎接的。
儿时的我们,记不清多少次,深夜母亲被叫走去看病;也记不清多少次,母亲整夜未归去接生。其中的辛苦,我们从来没有听到母亲抱怨过。
母亲还干了很多年的妇女主任,那时我已经在外上学和工作了,其中的情形我不是很清楚,只是每次回家,母亲都很忙,忙到在家的时候都很少。
再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母亲慢慢就退出了原来的工作,专心和父亲在家种地、做家务,帮我们看孩子。但是在我的眼中,母亲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那么健康,那么硬朗。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的背开始驼了,特别是近几年,母亲的背驼了,驼得愈发厉害了……
仔细想想,母亲的背驼似乎和母亲的一次摔倒有关——
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母亲去接生,半夜回家在路上摔倒了,脸上磕去了一块皮,腿也伤了,腰也扭了。当时并没太在意,贴了膏药,就过去了。但是后来,母亲时常会感觉腰疼……去医院看过,也给母亲买了很多药,但仅限于缓解疼痛。
即便是身体大不如以前,但是母亲始终那么好强。既要帮着父亲下地干活,种庄稼种菜,还要做家务,做饭做菜,在家里一刻也不闲着,每天弓着腰,做这做那……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母亲的背驼了,驼得愈发厉害了……
那是一生辛苦的见证,是蹉跎岁月的印记啊!
每每看着母亲驼背的身影,儿子心中说不尽的万千情愫……(席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